第651章 夏侯玄
第651章 夏侯玄 (第2/2页)想起兵反抗,首先得有自己的亲兵和私人力量,夏侯玄是征西将军,他手下的兵不是他夏侯玄的,而是曹魏的,手下士兵有家属,都在曹魏都城住着。
“夏侯玄当时极有威望,但因在高平陵之变中受曹爽牵连而受到排挤,内心失意。”
“当时皇后的父亲光禄大夫张缉也被免去郡守闲居在家,同样感到内心失意。”
“司马懿死后,许允认为夏侯玄不用担心了,但是夏侯玄却认为,司马懿还能把我当做通家之好的晚辈来对待,但是司马师、司马昭是肯定不能容我的。”
“中书令李丰素来得到大将军司马师的看重,但是他内心向着夏侯玄,于是结交张缉,策划要让夏侯玄辅佐朝政。”
“李丰在朝廷掌握大权,他的儿子李韬又娶了魏明帝曹叡之女齐长公主,自己和张缉同是冯翊同乡,所以张缉很信任他。”
“李丰暗地里让自己的弟弟兖州刺史李翼请求入朝觐见曹芳,打算让他带兵进京,合力起事。””
“但是李翼的请求没有被朝廷批准。嘉平六年二月,将要举行册封贵人的大典。”
“李丰等人打算乘皇帝曹芳亲临殿堂前的平台,各宫门都有士兵把守之时,杀掉司马师,由夏侯玄取代他担任大将军,由张缉担任骠骑将军。”
“李丰将此事秘密告诉黄门监苏铄、永宁署令乐敦、冗从仆射刘贤等人,称他们做了很多不法之事,司马师多次说要治他们的罪。”
“苏铄等人都答应协助李丰。李丰又将此事告知了张缉,张缉派儿子张邈与李丰一起起事。”
“李丰让儿子李韬将此事告知夏侯玄,夏侯玄只说知道了,但没有告发他们。”
“司马师暗中得知了李丰等人的密谋,骗李丰来见,并用刀把上的铁环锤死了李丰,”
“把尸体交给廷尉钟毓,接着又逮捕了夏侯玄、李韬和张缉等人,都送交廷尉审理。”
“入狱后,夏侯玄不肯招供,钟毓便亲自审理。”
“夏侯玄坚称自己无罪,称若是要定自己的罪,就由钟毓自己来写。”
“钟毓认为夏侯玄是名士,志节清高,不可屈服,但案子要了结,于是连夜为他写了供状,使与所查察之事相符合,然后流着眼泪给夏侯玄看;”
“夏侯玄看后,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而已。供状上称,李丰等人密谋在册封大典之际诛杀司马师,并要挟持天子。”
“还阴谋商定以夏侯玄为大将军,张缉为骠骑将军,夏侯玄和张缉都知道这个阴谋。”
“嘉平六年二月二十二日,皇帝曹芳下诏书称,赦免齐长公主的三个儿子死罪,其余夏侯玄、李丰、张缉等人都被灭三族。”
“夏侯玄气量宽宏,直到临刑前仍然脸不变色,最后泰然受戮,终年四十六岁。”
“正元年间,魏高贵乡公曹髦下诏追封功臣的后人,封夏侯尚的从孙夏侯本为昌陵亭侯,食邑三百户,作为夏侯尚的后人延续。”
苏轼:从曹操时代就有这样的安排了,出外打仗的士兵家属都是居住在洛阳的,也防止士兵在战争中随意投降,至少有个家属牵制,士兵不会轻易背叛国家。
征西将军的任务是防备雍州及凉州一带的敌人,夏侯玄命令士兵攻打蜀汉或者当地的敌人,士兵一定会听从命令,但如果夏侯玄让士兵攻打身在洛阳的司马懿,没多少士兵愿意的。
除非夏侯玄培养了自己的亲信,并且在军队中安插了众多的亲信将领来控制军队,或者像司马懿一样暗中养了三千死士,也许有可能起兵反抗,否则大概率就是失败。
看看淮南三叛和钟会叛乱就知道了,你用曹魏的兵反抗曹魏朝廷,是不可能成功,除非像司马懿那样用自己养的死士来发动政变,也许还有机会。
但显然夏侯玄没有司马懿那样的野心与能力,他不可能阴养三千死士,当然也就无法起兵。
夏侯玄这个人,你看完他的整个传记,都发现不了夏侯玄有啥才能,打赢过什么仗,几乎没有,唯一的兴势之战,夏侯玄和曹爽两人指挥,几乎弄得全军覆没。
夏侯玄是没有军事才能的,他能够当上征西将军是因为他是曹爽的表兄弟,夏侯玄姓夏侯,他还算是曹魏的宗族。
曹叡时代,夏侯玄得不到重用,曹叡是有能力的,而且懂得识人用人,曹叡不喜欢用浮夸之人,何晏、邓飏、李胜、丁谧这些人在曹叡时代都得不到重用,曹爽一掌权,这些人全翻身,这说明夏侯玄大概也有些浮夸。
夏侯玄担任征西将军近十年,结果史书没有记载过一场战役,唯一的兴势之战还被当时的人所嘲笑,夏侯玄其实就是没能力。
夏侯玄当然也有自知之明,他没能力起兵,更没有能力敢跟司马懿对抗,没有成功的希望,当然只能回去束手待毙了。
高平陵政变时,司马懿指着洛水发誓,诱降了曹爽,曹爽一投降,司马懿找人给曹爽安了个谋反的罪名,随后就被杀三族。
曹爽如果没死,听从了桓范的建议,带天子到许都,号召天下兵马勤王,夏侯玄也许还有起兵的概率与机会,曹爽自己都投降了,
然后又被杀了,夏侯玄再去起兵,已经失去最佳时机,甚至没有一点成功的机会。
司马懿在高平陵政变后已经控制了军政大权,随着曹爽投降,又控制了皇帝,这么多有利的工具在手,再加上司马懿的能力碾压夏侯玄,夏侯玄哪里敢起兵。
但他有选择,可以选择像夏侯霸一样投降蜀汉,但夏侯玄不愿意,他没有夏侯霸与蜀汉的那一层关系,
虽然夏侯玄明知道回去是个死,但他没有选择,不敢反抗,也不愿意逃走,那就只能回去束手待毙了。
不过司马懿始终没杀夏侯玄,司马懿去世后,夏侯玄卷入中书令李丰与皇后的父亲光禄大夫张缉的谋反案,大概率是司马师的陷害,夏侯玄只怕没那个胆谋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