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六百七百五十六章 验,校,刊,创
第两千六百七百五十六章 验,校,刊,创 (第2/2页)“北宋初尹拙曾因唐陆德明所撰《经典释文》流传至久,传抄失误,而对其进行过校勘。宋末王应麟《玉海》已经形成小学体制即训诂,音韵三个方面。分别对应字形,字义,字音。清代的《四库全书》,则把小学分为:训诂,字书,韵书三类。
“这个时期,还有梅尧臣著《毛诗小传》二十卷,王逢著《易传》十卷,鲁有开著《国语语音》一卷,凌唐佐著《易解义》十卷,金安节著《周易解》,休宁程若庸著《性理字训》,傅瑾著《字林补遗》,汤岩起著《论语义》十卷。以上诸书今虽皆亡佚,但可见小学之学在宋代发展的规模。”
“南宋声韵之学取得了大发展,陈天麟取《汉书》所用古字,依《广韵》206韵编次,作成《前汉古字韵编》五卷传世,另撰有《易传》一部。罗愿作《尔雅翼》三十二卷。”
“《尔雅翼》主要解释《尔雅》草、木、鸟、兽、虫、鱼的名称和形状,认为是《尔雅》的辅翼。罗愿不因袭旧文,凡物重视目验,因此他的《尔雅翼》是研究中国古代各种名物名称和形状的重要参考书。《四库全书总目》称其书“考据精博,体例谨严,在陆佃《埤雅》之上”。罗愿也因《尔雅翼》在宋代一反训诂学上不重实证,滥行私说之风,而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几位杰出训诂学家之一。”
“到了元代,陈栎著有《四书发明》三十八卷、《四书考异》十卷、《礼记集义译解》十卷、《尚书集传纂疏》六卷、《字训注释》一卷等。洪焱祖作《尔雅翼音释》三十二卷。程达元著《增广字训》,汪克宽著《春秋胡传附录纂疏》三十卷、《程朱易传音义考》二卷、《诗集传音义会通》三十卷、《礼经补逸》三卷,均传于世。”
“明代最著名的,就是安徽的六位著名的小学家“”乐韶凤、朱权、朱谋玮、吴元满、梅膺祚、方以智。”
“乐韶凤奉敕编撰《洪武正韵》十六卷。”
“中国韵书起始于三国李登的《声类》和晋代吕静的《韵集》,但这两部书早已亡佚。隋朝陆法言等人编撰的《切韵》既是前代韵书的继承和总结,又是后世传统韵书演变的基础。但是该书是以‘南北是非,古今通塞’作为审音标准的,实际上并不能代表一时一地之音。”
“之后唐、宋两朝根据《切韵》音系,多次编著新韵书,在韵目分合、用字、次序以及韵书所收字数等方面进行调整。其中北宋《广韵》定为206韵,后来《礼部韵略》又根据《广韵》206韵在做诗压韵时所规定的独用、同用基础上,继续扩大同用范围,将若干个独用韵目归并为同用;南宋《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将《广韵》206韵归并为106个。但是这些韵目的归并只是机械地将整个韵目进行合并,没有充分注意到实际语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