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粮票、布票
第326章 粮票、布票 (第1/2页)柴宇领了江瀚的旨意,便马不停蹄地召集了麾下最得力的匠人,宣布立即开工。
既然王上明确建议他尝试冲压法,那么传统的翻砂迭铸法,就不能再作为首选了。
在柴宇的理解中,所谓的冲压法,核心原理应该是利用模具进行强力压印。
此法成败的关键,便在于模具。
模具必须硬度高,不易磨损,所刻纹路要清晰分明,而且材质本身要足够坚韧,能承受成千上万次的猛烈冲击。
为了达到这个要求,柴宇摒弃了传统的熟铁,转而使用百炼钢来制作核心模具。
百炼钢,其实就是经过反复锻打,去除杂质、成分均匀的优质钢材。
这对于冶铁司经验丰富的匠人们来说,并非难事,轻易便能打制出来。
真正的挑战,在于锻打之后的淬火与回火阶段。
这是决定材料最终性能,硬度和韧性平衡的关键一步。
柴宇带着几位经验老道的铁匠,轮流守在高炉旁,亲自参与调试。
他们将钢胚加热至杏红色,随即迅速夹出,分别浸入准备好的马尿、冷水、桐油等不同液体中进行淬火。
马尿淬火能增加硬度,油淬则能减少变形开裂的风险。
匠人们把能用的土法、洋方都试了个遍,反复对比试验,力求造出性能最理想的钢胚。
而淬火之后,钢胚变得硬而脆,还需进行回火处理。
匠人们把钢胚再次加热,并保持一段时间,然后让其缓慢冷却。
这个过程能有效消除淬火产生的应力,适当降低硬度,大大增加韧性。
经过这一套流程下来,钢胚才算正式出炉,既能承受重压,又不会因为太脆而崩裂。
搞定了模具材料,接下来便正式进入了最核心的环节——模具的制作。
根据江瀚的要求,柴宇将模具结构,定为了上下对模。
上模为阳模,是一根粗壮结实的百炼钢柱,它负责提供冲压所需的压力。
钢柱的上半部分,被固定在硬木制成的连接杆上,而底部工作面,则需要匠人们錾刻阴文。
阴文就是模具上凹陷的部位,暂定为汉王通宝,文字外面还有一圈用于防伪的细密齿纹。
这些齿纹和阴文上的每一笔、每一画,其深度和宽度都需要控制在毫厘之间,不能有半分差错。
在钱文中央,还特意留了一个凸起的方柱,专门用于在冲压时,在钱币中央冲出方孔。
下模为阴模,是一方厚重的钢块,其顶部需要刻出与上模完全对应的凹槽纹路,中央有通孔,正好能容纳上模的方柱嵌入。
下模牢牢固定在铁座之上,以防冲压时移位,导致钱文错乱。
柴宇的规划看似完美,但实际操作时,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麻烦。
由百炼钢打出来的胚料,实在太硬了!
本来平日里,工匠们用百炼钢锻造刀剑时,都是在钢胚烧得通红发亮、相对较软时,锻打成型的。
可现在不行了,他们只能在冷却后的坚硬刚胚上,进行钱币文字和花纹的微雕。
这是个不折不扣的精细活,需要匠人凑到眼前,用小锤和凿子一点点地雕刻。
要是不等钢胚完全冷却,就凭那灼热的气浪和高温,任谁也无法靠近操作。
无奈之下,柴宇只能组织人手,重新打制了几套专用的錾刻刀具,同样选用百炼钢为材。
有了这批刀具后,匠人们总算能在钢胚上雕刻了。
但这个过程依然极其困难,进展缓慢,全凭水磨工夫。
匠人们只能一点一点地抠,一丝一丝地修,这对耐心和技艺都是极大的考验。
终于,在磨断了数十把刀具后,模具上的阴文和齿纹才被成功地刻了出来。
为了保护这来之不易的模具,柴宇还特意定了个保养的法子:
每次冲压作业前后,都要用牛油、猪油等油脂,仔细涂抹模具表面,以减少磨损;
每冲压一定数量的钱币后,便需要将模具低温回火,修复变形,恢复其最佳状态。
模具制成了,剩下的关窍便是待压的金属坯饼。
首先打制的是铜钱。
柴宇仔细调整了铜料的配比,将铜的含量降至七分,锡占二分,铅一分。
铜多延展性好,冲压时不致开裂,铅量则被严格控制,以防坯料变脆崩边。
在坯料制备环节,柴宇还特地搞出了一台简易的轧机。
轧机的原理并不复杂,他借鉴了传统金箔制作中的轧机,并将其放大,由水力驱动。
匠人们将熔炼好的铜料浇筑成块,然后打制成了扁平的条形铜胚。
铜胚送入水力轧机,经过多次滚轧工序,便能得到厚度均匀、约四厘厚的铜料板材。
原材料备好后,便正式进入了冲压阶段。
由于担心损坏模具,柴宇并没有采用水力冲压,而是先搭建了一台结构简单的手动冲压机试验。
他以厚重的硬木打造冲压机底座,并将下模牢牢嵌入其中。
然后再取来一根长达一丈的硬木作为杠杆,中间以铁轴作为支架,形成可靠支点。
杠杆的一端悬挂铸铁,用以配重;而另一端则连接着已经制好的上模。
为了确保下压时精确无误,柴宇还命人打制了一个钢架,专门用于约束上模的运动轨道。
待到一切准备就绪,便可正式开始冲压成型了。
一名工匠将软化后的铜板坯料放在下模中心,对正方位;
杠杆一侧,三名帮工同时用力,压下杠杆一端,将其抬至最高点。
随着柴宇一声令下,三人同时放手,上模携带着千钧之力轰然落下!
“砰”
随着一声巨响,中间的铜板被干净利落地裁下了一个圆形坯片。
上下模具合拢,巨大的压力将钱文、齿纹,清晰地印在了这一寸左右的坯片上。
保持压力数息,确保图案完全成型后,匠人们才抬起杠杆,将其中的钱币取了出来。
如此周而复始,每个时辰可得约一百三十枚新钱。
虽然效率不及翻砂迭铸,但其成品质量却是云泥之别。
冲压出的钱币,图案清晰深邃,文字挺拔有力,地章平整,只在边缘带有少许毛刺。
这些毛刺,只需要以细沙略加打磨即可,省却了翻砂法繁琐的清理流程。
因模具统一、压力稳定,根据柴宇初步统计,新钱成品合格率极高,超过了九成!
仅有少数新钱,因为压力不足沦为残次品,只需要回炉重熔即可,不会造成浪费。
新钱试制成功,柴宇怀着激动而又志忑的心情,立刻赶往汉王府求见。
江瀚得知此事,心知必然是铸钱有了进展,于是立刻在存心殿召见了他。
屏退内侍后,柴宇恭敬地将一个锦盒呈了上去。
江瀚打开盒盖,只见几枚黄澄澄、亮闪闪的全新铜钱,静静地躺在红丝绒衬底上。
他拈起其中一枚,仔细端详起来。
这钱币入手沉甸,色泽纯正,边缘也被打磨得十分圆润。
钱体呈标准的圆形,中央是规整的方孔。
“汉王通宝”四个大字清晰无比,气度不凡,周围还有繁复的纹饰作伴。
钱币外缘,则是一圈细密、均匀的直齿纹,成色极佳。
轻轻一弹,声音清脆悠长,与那些私铸的劣钱简直是云泥之别。
江瀚对此爱不释手,反复摩挲,新钱的品相,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期。
他一边把玩着这枚新出炉的汉王通宝,一边听柴宇介绍铸钱的整个流程。
江瀚听过后,心中倍感欣慰,自己麾下这帮工匠是越来越能干了。
他用力拍了拍柴宇的肩膀,毫不吝啬地赞赏道:
“不错!干得漂亮!”
“传本王旨意,所有参与铸币的工匠,每人赏银三十两!”
“你作为主事,功劳最大,赏银加倍,赏六十两!”
柴宇闻言大喜,立刻跪倒在地,声音哽咽:
“谢王上厚恩!”
“属下……属下……”
他只觉得眼眶发热,有幸能为汉王效力,实在是他人生中的一大幸事。
回想以前在朝廷做工时,工钱被层层克扣、拖延都是家常便饭,有时候甚至还得自己倒贴材料钱。
如今跟了王上,不仅废除了贱籍,工钱待遇更是优厚准时。
他凭借自己的手艺,如今已是成都城里小有身家的富户了,几百两银子说掏就能掏出来。
江瀚笑着摆了摆手:
“行了,起来吧。”
“好好做事,本王不会亏待你们的。”
柴宇连忙点头,起身后补充道:
“王上,如今整个制钱的流程,都已经被属下摸清了。”
“铜币既然成功,银币想来也不是什么难事。”
“属下打算在城西北角,锦江旁边筹建一座铸币坊。”
“那里不仅位置隐蔽,便于管理,水力也非常充足。”
“您看……?”
江瀚听罢,当即拍板道:
“行!就依你所说。”
“这个铸币坊规模一定要大,我需要的是大量的、质量上乘的铜币和银币。”
“所以铸币的速度必须得提高,水力冲压机要尽快研发,以替代人力。”
“此外,保密工作是重中之重!”
“铸币坊我会划为禁区,派重兵看守,里面的核心设备、尤其是模具,胚料必须编号造册。”
“每天开工前、收工后都要严格清点,确认无误后才可放人出入。”
柴宇闻言神情一肃,拍着胸脯保证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