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你不体面,别怪我们帮你体面!
第281章 你不体面,别怪我们帮你体面! (第1/2页)祖大寿没想到自己还能有被起复的一天。在京师的这两年里,他夹着尾巴做人,在京师广置田产,新纳了几房小妾,在朝政、军事上则从不发表自己的意见。
他在北京新买的院子从早到晚都大门敞开,房子原本自带的照壁也被他砸了去,以至于大街上的人可以从门外直接看到他家的正堂。
他的做法确实符合受到君主猜忌的大臣的一贯做法,但很可惜,他遇到的主君是朱由检这个脑回路有些清奇的家伙。
朱由检看他不顺眼:什么货色也配玩开门避疑?!自比张良、郭子仪,你祖大寿配吗?!而且,你好有钱哦,现在晒非法收入都不避着点人了吗,演都不演了,你让底层的百姓怎么想?!
考虑到当前的局势,祖大寿投建奴的可能性已经降低到一个安全值内了,朱由检干脆让他滚去干活,顺便把他在锦州城的那帮祖家嫡系带去,腾笼换鸟,方便曹文诏净化队伍。
人其实还是原本锦州的班底,只是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两拨人进行物理切割,减少内讧。
朱由检安排祖大寿去接手广宁城,熊兆璧则在城外屯田。临行之际,祖大寿刻意找上熊兆璧,说要与之同行。祖大寿能屈能伸,虽然他的官职要高得多,但他是来放低姿态和熊兆璧攀关系的。
祖大寿不胜唏嘘地说道,他当年在熊廷弼手底下做事,得到其‘骁勇善守’的评价,被熊廷弼赏识,而后他才能步步高升。他当即表示,如果熊兆璧遇到什么困难,大可来找他帮忙,有什么不懂的,也可以来问他。
熊兆璧很疑惑,这位他父亲所谓的旧部说这些话到底是什么用意,若是祖大寿真的挂念他父亲的提拔之恩,也不会这么多年对他们一家不管不顾了吧?熊兆璧是话说得少,又不是傻!
“唉,我其实很羡慕你啊!别看你现在就只是个千户,可谁都知道,只要吃了陛下的青云宴,那便是简在帝心的证明,即便一开始的官职不太高,往后必定会青云直上的啊!”祖大寿有些酸溜地说道。
“青云宴是什么?!”熊兆璧疑惑道。
“你连这个都不知道?!”祖大寿发出尖锐爆鸣。
熊兆璧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在下在京的这几年,甚少与同僚往来,对于京城的这些秘辛,不甚了解。”
祖大寿也是无语了,他摆了摆手说道:“这不是什么秘辛,就连市集的小老百姓都知道,陛下请你吃的那顿饭,就是青云宴。”
“陛下未曾赐膳。”熊兆璧实话实说道。
“啊?!”祖大寿愣住了,他忙问道:“陛下不是私下召见你了么?”
“是的。”
“这…”祖大寿有些懵,下意识问道:“陛下都与你说什么了?!”
熊兆璧沉默。
“额,是我多嘴了,我这,我这也是关心则乱,关怀则乱嘛。其实如果不涉及机密,你也是可以和我说说看的,我毕竟比你多吃几年饭,你初入仕途,容易行差踏错,以我与你父亲的关系,你我大可以叔侄相称的嘛。”
祖大寿挤出笑容打圆场,面部肌肉都快抽筋了,也没有得到熊兆璧的回应,这可是连皇帝都觉得头疼的闷葫芦,他祖大寿又能如何?!
见熊兆璧依旧三缄其口,祖大寿面上的表情消失了,他借口说有事先离开了,让熊兆璧记住他的话,大家就算不计较私交,也算是同地驻守的友军,自当多多合作。
转过身后,祖大寿面上的表情化为阴郁:他一个小小千户,能有什么秘密好隐瞒的?这小子一准是皇帝派来监督他的,看来他终究还是得不到皇帝的信任啊!
祖大寿感到无比的憋屈,要说他祖大寿也是骁勇善战之人,他们关外的这几个总兵都封了伯,然而人家赵率教的这个平辽伯无上光荣,他的这个伯反倒像是被施舍的,让人看不起!
人家赵率教眼看都要封国公了,他却白白荒废了两年的光阴,只有髀肉复生,皇帝何其的不公啊!
“千户大人,这祖大寿的名声可不太好,大人被陛下信重,前途无量,还是少与此等之徒往来比较好。”熊友义忍不住出言提醒。
熊兆璧脸上罕见地露出一丝笑容,他点了点头说道:“族兄所言极是,我有分寸的,只是不知靖奴伯做了何等德行有亏之事?!”
熊友义忍不住摇了摇头,此等事都要问他这个刚刚进京的人,看来他的这个族弟确实需要他多多帮衬着才行啊,这对于官场、朝局之事也太不敏感了!
他又想起了自己的族叔,心中更加哀叹不已,这父子两人简直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熊兆璧虽然不像他父亲那么嘴臭,但他不说话照样能把别人给噎死,官场终究得是八面玲珑之人才能够混得开的啊!
“传闻,祖大寿跟建奴有不清不楚的关系,他曾经想要投敌!”熊友义压低声音说道。
“不能够吧,自天启七年以来,辽西的局势一直都很稳定啊,锦州亦未曾有陷落之虞,祖总镇为何要投降建奴呢?!”说起兵事,熊兆璧的话也多了起来,整个人变得生动了许多。
“额,这我就不知道,反正大家都这么说,正所谓空穴不来风,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嘛。”熊友义带着几分怯意说道。
往熊兆璧一家靠拢,这是他媳妇的意思,熊友义本人其实是不想离开江夏县的。
一个是他本身比较怕死,觉得做官的人兴也忽焉,亡也忽焉,况且还要去关外,这很显然有些前途未卜,这是他的私心;
另一方面,善良的他总是喜欢为别人着想,他觉得自己的学识浅薄,能力有限,并不能有效地帮助自己的这个族弟,他害怕自己不能胜任这份工作。
但没办法,媳妇不甘平庸,倒逼着他做出了选择。
而王氏的想法很简单,她没有拿那二十两银,睡觉的时候都因为后悔而辗转反侧,她的这个族姑都要举家迁往京师了,她如果再不跟上,那就什么都没有了,那二十两银子被她视为沉没成本。
熊兆璧心思细腻,只是不善言辞,他很敏锐地感觉到了族兄的不安,这份能力源于他数年寄人篱下的生活。
他拍了拍熊友义的肩膀说道:“李广利都能投靠匈奴,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族兄提醒得很及时,我一定紧盯靖奴伯,避免他行差踏错。”
熊友义为之绝倒,这话白说了,还不如不说!他的意思是想让熊兆璧对祖大寿敬而远之,这小子倒好,直接跟祖大寿给杠上了。
见族兄欲言又止,熊兆璧表示自己不会乱来的。他现在虽然只是个千户官,但皇帝允许他扩编,等招够十个千户所的兵力,他的千户所就可以升职为卫所了,他的官职也可以提升为正三品指挥使。到那时,手握万人的兵力,就算对上祖大寿,他也不怕。
熊兆璧对于大明的军制有着自己的一套认识,当下大明内部大部分的卫所已经丧失了战斗力,但不意味着卫所这个制度本身是应该被淘汰的。
卫所之所以无法运行下去,是因为军官和豪强劣绅强占军田,使得卫所的军户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根基,而耕战体系本身是没有问题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