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苦命人,终不负!
第280章 苦命人,终不负! (第1/2页)陈氏也不是知恩不报的人,但她一时之间也没有找到好的机会,毕竟他们是有了些钱财,但家里面却没有做高官的。
她自己身上有个诰命夫人的头衔,儿子远在京师做了锦衣卫,锦衣卫在官面上其实没什么面子,但民间的百姓不知道啊,锦衣卫、东西厂这几个机构在民间名气极大,可作小儿止啼之用!
诰命夫人让当地的官吏不敢为难她,儿子的锦衣卫百户身份让江湖人也不敢对他们家进行敲诈勒索。
原本他们的生活就这样慢慢恢复正轨,虽然不能大富大贵,但总会好起来的。
三五代以后,家里面没准又会出几个做官的,然后将熊廷弼的画像往家里面的祠堂高高挂。
因为正常来说,想要做到熊廷弼这种级别的高官,能力、气运、家族势力缺一不可,他们家已经没有这样的条件了,熊廷弼大概率还是老熊家最大的官。
然而她的小儿子却突然支棱起来了,为这一个缓慢的进程踩下了加速按键。
儿子中了武举,陈氏笑过也哭过,她就只剩下这么一个儿子了!彼时她虽然还不知道皇帝对熊兆璧的安排,但依照朝廷新规,凡武进士都是要送到前线的,不可能留在朝廷吃干饭。
这几年一直都在打仗,崇祯元年的那一批武进士,已经阵亡超过一手之数了。家里突遭变故,儿子的亲事也就耽搁了下来,她也为熊兆璧张罗过,但终究是因为相隔两地,未能成事。
熊兆璧当差全年无休,休沐需要请假,就算长官批了他的婚假,夫妻两地分居的情况他也无法接受,他不愿耽搁人家好姑娘。
他从小到大见熊廷弼的次数屈指可数,他见过母亲躲在人后悄悄抹眼泪的场景,做官员夫人虽然风光无限,但内里的苦涩只能自己体会。
熊兆璧小时候甚至怀疑亲爹是不是又在外面养了小妾,儿时的疑惑到他成年也不能忘记,所以在他驻京以后,就喜欢搜集有关父亲的评论,向老一辈询问关于他父亲的事情。
这些事情以前讳莫如深,在皇帝给熊廷弼平反以后,倒是可以畅所欲言了。
随着了解的深入,他对亲爹的恨变成了爱恨交加,同为臣子,他敬佩熊廷弼的才干和品格,但作为父子,他依旧看不上熊廷弼,对他恨得牙根痒痒!
冠军侯说“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熊兆璧虽然没有霍去病那么大的口气,但他“不蒸馒头争口气”,也想给自己正名!
当武官,就得养一帮家丁,陈氏无力为儿子训练一支亲兵,她并不擅长兵事。
熊氏不是名门望族,最出息的是熊廷弼本人,熊廷弼的祖父熊大选、父亲熊柏均为平民,也没办法给熊兆璧拉出一支族兵,或许熊廷弼的死也与他家族薄弱不无关系。
平民家即使考出来,跨越了阶级,也很难被那些真正的权贵所接纳,平民出身的官员想要搏出位,就只能去最危险、最困难的岗位,用命去搏出位,时人对熊廷弼的评价是“才优胆壮,可当辽事”。
当年,熊廷弼是被父亲“榜下捉婿”弄回来的,而今,熊兆璧也以同样的方式解决了自己的婚事,他一个武举探花,竟然被英国公张维贤给捉了去。
朱由检知道这件事的时候,都直呼离谱,哪有人在武举红花榜捉婿的啊!
对此,张维贤的解释是:“那些个文进士,个个长得跟个小鸡子一样,我瞧不上!”
朱由检问他:“你不是才三十多岁吗?哪来的要出嫁的闺女?”
张维贤说:“对啊,我现在三十五岁,有个十六岁的女儿出嫁,不是很正常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