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427章 挂帅出征,走向一统

第427章 挂帅出征,走向一统

第427章 挂帅出征,走向一统 (第2/2页)

最后,羽扇重重落在秦岭一线:
  
  “东路主力,计十二万,由亮亲统。”
  
  “分由斜谷、骆谷,两道并进,直取汉中!”
  
  “汉中,益州之咽喉,天下之势所在。”
  
  “克复汉中,则蜀门大开,兴复汉室,方可期也!”
  
  诸葛亮打仗最大的特点就是稳重。
  
  飞龙骑脸的局,他没必要浪。
  
  所以在伐魏的行军布阵上,诸葛亮也表现的相当成熟稳重。
  
  就是一陆军牵制魏军主力,一路军切断魏军联系。
  
  而自己这路主力军,则稳扎稳打,老老实实大进成都。
  
  这不一定是效率最高的打法。
  
  但一定是最稳妥的打法。
  
  只要不犯错,伐蜀之功便成了。
  
  况且,古往今来。
  
  有多英雄豪杰,把许多必胜的局面给打输了。
  
  这么多活生生的例子,诸葛亮绝不能冒险。
  
  战略方略清晰明了,帐中众将闻言,皆露振奋之色。
  
  费祎率先拱手:
  
  “丞相庙算,深谋远虑。”
  
  “三路并进,虚实相生,魏贼必首尾难顾!”
  
  杨仪、董允等文臣亦纷纷点头称善。
  
  马岱、廖化等宿将亦觉此策稳妥,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己方兵力优势。
  
  战略既定,接下来便是任命统帅。
  
  诸葛亮目光投向西路:
  
  “邓艾此人,深谙兵机,非等闲之辈。”
  
  “西路军独悬在外,面对强敌,统帅之人,需智勇兼备,沉稳持重……”
  
  话音未落,一员虎将霍然起身,声若洪钟:
  
  “末将愿往!
  
  ”众人视之,正是镇北将军魏延。
  
  他抱拳慨然道:
  
  “丞相!延随陛下浴血征战,历大小百余阵。”
  
  “后又得李相辅悉心指点,韬略兵机,未尝懈怠!”
  
  “那邓艾,一屯田守户之犬耳,何足道哉?”
  
  “延必为丞相擒之,献于帐下!”
  
  诸葛亮看着这位功勋卓著的老将,眼中闪过一丝复杂之色。
  
  魏延勇猛善战,确是一把利刃。
  
  但其性情骄矜,用兵喜行险着。
  
  与邓艾这等沉稳狡黠之敌周旋,恐非万全之选。
  
  他沉吟片刻,缓缓摇头:
  
  “文长勇武,军中皆知。”
  
  “然西路关系重大,需与邓艾长久相持,非仅凭血勇可济……”
  
  魏延脸上激昂的神色微微一僵。
  
  诸葛亮目光转向另一侧,落在年轻却目光沉静的姜维身上。
  
  “伯约,你久在关中,与邓艾数度交锋,深知其用兵习性。”
  
  “此番西路重任,非你莫属。”
  
  “汝可能当之?”
  
  姜维尚未答话,长史费祎微微蹙眉,出言道:
  
  “丞相,伯约虽智略不凡,然终究年轻,资历尚浅。”
  
  “统三万大军独当一面,面对邓艾这等老练之敌,是否……”
  
  他话语未尽,但担忧之意显而易见。
  
  姜维闻言,从容起身,先对费祎一揖。
  
  随即面向诸葛亮,声音坚定而沉着:
  
  “丞相,文伟公所虑甚是。”
  
  “然维与邓艾交手数次,深知其虚实。”
  
  “去岁洮西之战,彼为我所破,损兵折将,至今元气未复。”
  
  “维愿立军令状,必不使邓艾一兵一卒东援汉中!”
  
  “若违此誓,甘当军法!”
  
  诸葛亮羽扇轻摇,脸上露出欣慰之色,朗声道:
  
  “好!要的便是伯约此等胆略与担当!”
  
  随即正色道,“姜维听令!”
  
  “末将在!”
  
  “即拜你为征西将军,总督西路三万兵马。”
  
  “出狄道,进击沓中,务必拖住邓艾主力!”
  
  “末将领命!必不负丞相重托!”
  
  姜维单膝跪地,声音铿锵。
  
  帐中众将纷纷向姜维道贺。
  
  唯有魏延,虽亦随着众人拱手,面色却沉静如水。
  
  他退回座位,目光低垂,心中波澜暗涌:
  
  “姜伯约……黄口小儿,不过仗着丞相弟子之名,竟得此重任!”
  
  “我魏文长随陛下开疆拓土时,他还在天水牧马!”
  
  “丞相……终究是亲疏有别。”
  
  “有意偏袒自家门生,压我这等老臣之功!”
  
  一股难以言说的愤懑与失落,在他胸中郁结,如同阴云悄然汇聚。
  
  “中路之师,当如长缨系鼎。”
  
  丞相指尖轻叩桥头要塞,“须得前援西路伯约,后护东路粮道。”
  
  “然此地山险水急,纵有奇功亦难显赫……”
  
  帐下诸将默然。
  
  魏延犹自抚剑蹙眉,张苞关兴相顾无言。
  
  正如诸葛亮所言,
  
  中路军是三路伐魏军中最特殊的存在。
  
  他既没有西路军的功高,又比东路军打起来艰辛。
  
  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大家都不太愿意去做。
  
  这时,忽见一名青衫文士执笏出列,玉磬声清越:
  
  “雍州刺史陆逊,愿绾此中军帅印。”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陆逊虽是降将,但凭借其原来在吴国中的势力,以及在关中立下的赫赫战功。
  
  其军事地位,在齐汉中已经超然。
  
  他竟然愿意接下这种费力不讨好的差事,着实令人感到意外。
  
  但只有陆逊清楚,
  
  一场军事行动,必须有人去做绿叶。
  
  诸葛亮身为首相,刘备居然会把他派到前线,亲自操舵伐魏一事。
  
  而太子刘禅,则负责监国督战。
  
  这一切的背后,还有老首相李翊兜底。
  
  总之,这场战役的主角不是自己。
  
  但陆逊会来事儿,他知道自己该在这里面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
  
  孔明眸中星河骤亮:
  
  “伯言,汝当真愿为此事乎?”
  
  “……丞相。”
  
  陆逊躬身如青松映雪,“用兵之道,岂在争功?”
  
  “昔周郎赤壁鏖兵,程普老将军甘为侧翼。”
  
  “今逊请效前人之德,愿为大军砥柱。”
  
  羽扇定在半空,烛火映着诸葛亮微湿的眼角:
  
  “有伯言坐镇中路,亮可安心矣!”
  
  当即亲授虎符,又命军需官呈上西域舆图。
  
  “今着尔等速往龟兹、疏勒购良驹三千,另向匈奴左贤王易马五千。”
  
  话音未落,帐中已起窃语。
  
  马岱忍不住抱拳问道:
  
  “丞相!蜀道天梯石栈,骑兵难展四蹄。”
  
  “今何故大费钱粮,购置这许多战马来?”
  
  诸葛亮以扇掩口轻咳,陆逊却已抚掌而笑:
  
  “妙哉!曹魏此刻必在成都悬图推演。”
  
  “见我军马辔如云,定以为要北出萧关伐鲜卑。”
  
  原来,大汉目前的军事行动都是采取严格保密的。
  
  通过购置战马,让魏人误以为我们是要北伐鲜卑。
  
  就可以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众人都对此表示佩服。
  
  “十万大军出秦川,先锋需得虎胆龙威。”
  
  诸葛亮羽扇轻点斜谷险关。
  
  “逢山开道,遇水迭桥,非万夫莫当之将不可任。”
  
  帐前铁甲铿锵,忽见一将掀帐而入,声若洪钟:
  
  “某愿往!”
  
  众视之,乃许褚之子许仪也。
  
  但见许仪虎步生风,玄甲映日,腰间双戟犹带寒霜。
  
  众将相视而笑,廖化抚掌道:
  
  “许家虎子,正当其任!”
  
  诸葛亮轻抚玉如意,眸中精光闪动:
  
  “汝乃虎体猿班之将,父子俱有威名。”
  
  “今授汝先锋印,领五千铁骑、一千锐卒,分三路取汉中。”
  
  羽扇忽展,划过三道险峻山峦。
  
  “中军出斜谷,左军取骆谷,右军探子午谷。”
  
  “此三路皆猿猴难攀之地,当使军士负土填壑。”
  
  “伐木为桥,遇石则凿,遇涧则渡。”
  
  “若有迟误……”
  
  案头令箭应声而断,“军法不容!”
  
  许仪单膝跪地,虎盔映着朝阳。
  
  “仪纵肝脑涂地,必为大军开坦途!”
  
  接过先锋印时,铠甲铮然作响,惊起帐外栖鸟。
  
  是夜,许仪亲率工兵营星夜兼程。
  
  至褒斜道险处,见千年古栈道朽坏,当即解甲负木,与士卒同扛巨梁。
  
  遇深涧阻路,命人以铁索连弩射对岸,悬空架桥。
  
  有偏将谏曰:
  
  “将军贵体,岂可亲涉险工?”
  
  许仪拭汗大笑:
  
  “昔家父随陛下征战沙场,舍生忘死。”
  
  “今吾负木开蜀道,皆为本分!”
  
  残阳如血,映照着秦岭千仞绝壁。
  
  许仪解开腰间绳索,将最后一段铁楔钉入岩缝。
  
  玄甲早已被石屑染成灰白。
  
  “将军!”
  
  副将捧着水囊的手在微颤,“此段栈道已连修三日,不如让士卒们……”
  
  许仪割断手中麻绳,望着脚下云雾缭绕的深涧。
  
  “子午谷天险,今大军旬日即至,岂可因我辈迟延?”
  
  说着,指着对岸斜插枯枝的岩缝。
  
  “见那石隙否?明日拂晓前,定要架起悬桥。”
  
  是夜暴雨倾盆。
  
  许仪命人燃起松明火把,亲自督造绞盘。
  
  当铁索第一次横跨深涧时,他夺过工匠手中大锤,赤膊击打岩钉。
  
  每声锤响都惊起山鹰,碎石混着雨水从他颊边滑落。
  
  三日后,子午谷最后一段栈道即将合龙。
  
  许仪检查桥桩时,忽见新铺木板有裂痕。
  
  他俯身细察,靴底湿苔打滑,整个人坠向云雾深处。
  
  电光石火间,
  
  他竟拔出腰间短戟刺向岩壁,火星四溅中下坠稍缓,终被突出枯树拦在半山。
  
  当亲兵们缒绳而下时,只见将军倚在树根处。
  
  胸前插着半截断戟,手中仍紧握绘满修路笔记的羊皮图。
  
  “桥……”
  
  许仪呕出鲜血,染红图纸上的汉水标记。
  
  “北岸桥桩……要加深……”
  
  全军缟素那日,有白鹤徘徊殉难处不去。
  
  诸葛亮亲至新桥,见许仪最后刻在栏杆的遗言:
  
  “此身可碎,此路必通”。
  
  丞相以羽扇轻叩石壁,潸然泪下:
  
  “虎臣如此,何愁汉室不兴!”
  
  汉军大营内白幡招展,哀角悲鸣。
  
  全军缟素,正为殉国的许仪将军举哀。
  
  中军帐前,诸葛亮亲自主祭,三军将士无不垂泪。
  
  祭礼既毕,夜幕低垂。
  
  诸葛亮独坐帐中,望着摇曳的烛火长叹。
  
  “许仪乃虎侯独子,今番殉国,叫吾如何向仲康交代……”
  
  他执笔的手微微颤抖,墨迹在绢帛上洇开。
  
  终是写不下这封报丧的书信。
  
  忽闻帐外脚步急促,魏延未等通传便掀帘而入,面上犹带三分笑意。
  
  诸葛亮蹙眉道:
  
  “文长何故夤夜来见?”
  
  魏延拱手道:
  
  “丞相忧思甚重,延特来献破敌之策。”
  
  不待诸葛亮询问,他径自说道:
  
  “今我军走得子午谷小道,西路军与中路军也还没到达地点,魏人必然还未察觉到我军动向。’
  
  “若能遣精兵五千,自阴平小道越摩天岭,直取成都。”
  
  “则曹叡小儿可擒矣!”
  
  “……这可不是万全之策啊。”
  
  诸葛亮手中朱笔一顿,在军报上留下殷红一点。
  
  “……此计太过行险。”
  
  “阴平七百里绝地,若敌人在险处设关,纵有万人亦难施展。”
  
  “届时前不得进,后不得退,五千将士皆成枯骨。”
  
  “丞相过虑矣!”
  
  魏延急趋前两步,“曹叡黄口孺子,安能识破此计?”
  
  “若依正途进兵,非三五年不能克平川蜀之地。”
  
  “届时粮草耗尽,士卒疲敝,又当如何?”
  
  “住口!”
  
  诸葛亮拍案而起,案上茶盏应声而碎。
  
  “为将者岂可存侥幸之心?”
  
  他深吸一口气,袖中手指微微发颤。
  
  “吾身为三军统帅,受陛下之托,岂能拿三军性命作赌?”
  
  魏延面色由红转青,咬牙道:
  
  “丞相用兵,向来万全。”
  
  “然天下奇功,皆自险中求。”
  
  “当年韩信若非暗度陈仓,何来垓下之围?”
  
  诸葛亮正为着许仪的死,心情烦闷。
  
  不打算与魏延多做口舌之争,只一挥手,示意他退下。
  
  魏延张口欲言,终是重重跺脚,掀帘而出。
  
  夜风卷入帐中,吹得案头灯烛明灭不定。
  
  诸葛亮俯身拾起碎裂的瓷片,指尖被划出一道血痕。
  
  帐外忽然传来压抑的争执声。
  
  只见参军杨仪快步进来禀报:
  
  “魏将军在营前大发雷霆,说什么‘诸葛丞相太过怯弱,若是陛下在此,断不会如此犹豫不前。’”
  
  原来,魏延与军中多人不睦。
  
  尤与杨仪最是不和。
  
  他在军中听闻魏延抱怨之声,便第一时间来找诸葛亮打小报告。
  
  只是未见着诸葛亮大发雷霆,
  
  而是默然良久,淡淡道:
  
  “知道了,你先退下吧。”
  
  “诶?丞相……”
  
  “退下!”
  
  “……是、是……”
  
  杨仪诺诺而退。
  
  诸葛亮坐回帅帐,望着给许褚写的报丧书,深深地叹了口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