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三百五十三章 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
四千三百五十三章 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 (第2/2页)材料学专家周教授推了推眼镜,语气沉重地说:“我们通过高分辨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掺杂钪元素后,材料内部出现了大量的缺陷结构,这些缺陷会破坏电子的超导配对机制,导致临界温度无法提升。而且在常压下,材料的晶体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相变,从而失去超导特性。”
“那我们换个思路,不局限于传统的铜基超导材料,尝试研发新型的氢化物超导材料怎么样?”年轻的物理学家李博士提出了新的想法,“之前有国外团队在高压下制备出了氢化镧超导材料,临界温度能达到250K(-23℃),如果我们能优化其成分,或许能在常压下实现更高的临界温度。”
这个提议得到了团队的认可。接下来的半年里,研发团队全身心投入到氢化物超导材料的研发中。他们尝试了氢化镧、氢化铈、氢化钇等多种氢化物,不断调整氢元素的含量和制备工艺。但每次实验结果都不尽如人意——要么临界温度达不到要求,要么在常压下无法稳定存在。
更让人焦虑的是,研发投入在不断增加,仅实验设备的维护和原材料的采购,每个月就要花费上千万元。公司的财务总监在月度会议上提醒吴浩:“吴总,室温常压超导材料研发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突破方向,如果长期看不到进展,可能会影响公司其他项目的资金投入。”
吴浩理解财务总监的担忧,但他没有放弃:“再给研发团队半年时间。超导技术的突破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不能因为暂时的困难就退缩。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下去,一定能找到突破口。”
那段时间,吴浩几乎每天都泡在研发中心,和团队成员一起分析实验数据、讨论解决方案,经常忙到深夜。林薇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知道吴浩压力很大,所以每天都会提前做好晚饭,等他回家;周末的时候,会拉着吴浩去郊外爬山、散步,帮他缓解压力。
“别给自己太大压力,”林薇在一次爬山时对吴浩说,“研发本来就充满了不确定性,即使暂时没有突破,你们在这个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数据,对整个超导领域的发展也是有贡献的。”
吴浩握住林薇的手,心里暖暖的:“有你在身边支持我,真好。其实我也不是没有过犹豫,但一想到室温常压超导材料能给世界带来的改变,我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转机发生在一次偶然的实验中。研发团队的助理工程师小王在制备氢化钇样品时,不小心将少量的硼元素混入了原材料中。原本以为这次实验会失败,没想到测试结果却让所有人都惊喜不已——这个混入硼元素的氢化钇样品,在常压下的临界温度竟然达到了28℃,而且超导特性能稳定维持24小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