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绣甲谱曲排新戏,旗袍入宫起波澜
第78章 绣甲谱曲排新戏,旗袍入宫起波澜 (第1/2页)浅醉攥着旗袍下摆,声音里满是按捺不住的激动:
“师父说了,这次要让《木兰辞》的调子,比《武家坡》还红!让全盛京的人都知道,女子也能唱金戈铁马!”
时念笑了笑,微微颔首:“那你们可得加油哦!”
原来不管是蓝星的花木兰,还是南齐的她们,女子的铠甲从来都不是绫罗绸缎堆出来的华贵。
而是深藏心底的萌芽。
夜色渐深,春螺巷的灯笼一盏盏熄灭。
唯有怡红院的后台还亮着簇簇烛火,暖光从窗缝里漏出来,映得巷口的青石板都泛着软光。
香巧指尖捏着细针,正给陈州缝补被木刺勾破的粗布袖口。
丝线在她手里绕了个圈,牢牢锁住脱线的布边,针脚细密得看不见痕迹。
流芝捧着刚誊好的《木兰辞》曲谱,对着烛火反复练习。
调子从最初的生涩卡顿,渐渐唱得清亮激昂。
尾音落时,连檐下栖息的夜鸟都被惊得扑棱棱飞起。
晚晴则蹲在戏台角落,手里攥着半截炭笔,在青石板上勾描木兰从军的戏服图样。
笔尖划过石板的“沙沙”声,竟比她平日练剑的破空声还响。
画到铠甲的纹路时,她还特意起身比了个挥剑的动作,琢磨着怎么让戏服更显英气。
时念靠在门框上,看着这群曾困在青楼、连抬头说话都要怯三分的姑娘们,如今为“木兰”二字忙得脚步不停。
忽然就觉得,账册上那些冰冷的银钱数字,都活了过来。
它们不再是单纯的营收,而是能让姑娘们挺直腰杆、敢做梦的底气。
看来还得加油赚银子。
毕竟,照她这个一部戏一套戏服的劲儿,还不知道以后要在布匹这上面花多少银子。
“让林老放手去做,编曲、置装缺什么,都从账上支,不用省。”
时念指尖在木兰铠甲的绣纹上顿了顿,看着晚晴蹲在地上改图样的认真模样,忽然笑了。
浅醉眼睛一亮,转身就跑,带起一阵清甜的桂花香。
是吴婶新酿的桂花酒刚开封,酒气混着桂香漫了半条回廊,连风都沾了点醉意。
窗外的海棠树影被风晃得摇曳,细碎的影子落在案头的账册上。
册页里记着今日的营收,也一笔一画写着《木兰辞》抄本一百份,支出墨锭五两、宣纸二十张。
时念拿起狼毫笔,在页脚添了行小字:
“今夜无风,月色正好,海棠香里,待木兰开嗓。”
*
三日后,《木兰辞》话剧首演。
春螺巷的青石板被往来的人群踏得发烫。
念五和念八各举着块竹牌,嗓子喊得快破了音,额角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淌。
“雅间早满啦!大堂还有空位,要听《木兰辞》新唱段的赶紧往里走。”
“晚晴姑娘演木兰,保准让各位瞧新鲜!”
人群里顿时起了骚动。
穿长衫的学子们踮着脚往前挤,手里攥着前几日抢来的《木兰辞》抄本,生怕晚了没位置。
买菜的大婶挎着空菜篮,特意提前收了摊来怡红院门口听戏,想着散场后回去给家里的小女儿讲讲女将军的故事。
阿福见到这大婶,照惯例递过去一杯水,“婶子,今儿又来听戏?”
那大婶笑了笑,接过水杯,“这不是想着回去给女儿讲讲花木兰的故事吗?”
阿福也笑,旋即让人取来了小马扎交给大婶。
“那行,婶子你就坐门口听,我先去忙了。”
大婶点头,“哎哟,每次来都给我们送小马扎,谢了哈,阿福!”
阿福没有回答,只是伸手挥了挥。
顺天府的几个衙役都换了便服混在其中。
几人腰间的佩刀都没来得及卸,走动时撞得“叮当”响。
然而他们却也没敢拿官威,只悄悄往前排挪。
戏台幕布缓缓升起的瞬间,满堂的喧哗突然静了下来。
晚晴穿着银灰色劲装,长发高束在头顶,用根黑木簪固定住。
她的腰间悬着柄雕花木剑,一步步从后台的光影里走出来。
她刻意压低了嗓音,唱“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时,带着少年人特有的喑哑。
可到“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那句,声音陡然转高,像利剑出鞘般锋芒毕露,震得人耳膜发颤。
台下一身男装的左香伊猛地攥紧拳头,眼中满是碎星。
她望着台上的晚晴,仿佛看见了自己披甲上阵的模样。
戏里的木兰提枪跃马,把那些不可、不能都踩在脚下,这些都是她想要成为的以后。
当演到“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时,后台的伙计们合力扯着青布上下翻动。
青布上洒着碎银箔,远远望去,竟像漫天飞雪簌簌落下。
晚晴手持宝剑,对着虚拟的敌营狠狠劈下,声音裂帛般响亮:
“何惧风雪!何惧强敌!”
流芝的伴唱从后台传来,清澈得像冰泉撞石: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好!说得好!”
雅间里突然传来一声响亮的喝彩,宣威将军左乾拍着桌子站起来,吼声震得檐角铜铃“叮铃哐啷”乱响。
他今日穿了件素色便服,没带随从。
手里的青瓷茶盏被震得在桌上跳了两下,茶汤溅出几滴也不在意,只瞪着眼往台上看。
“这才是咱大齐女子该有的模样!比那些只会描眉画眼、躲在深闺里哭哭啼啼的娇娘强百倍!”
左香伊下意识抬头,果然见到了那张熟悉的脸。
她脸色一垮,当即就想要冲上二楼,与老爹好好掰扯掰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