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寒门案首惊四方
第46章寒门案首惊四方 (第2/2页)他冷哼一声:
“哗众取宠!离经叛道!”
“徐训导稍安勿躁。”
陈老相公摆了摆手,接着看诗赋,微微颔首:
“嗯,咏史怀古,笔力雄健,气象开阔,
‘吴钩霜雪明,飒沓如流星’…
嗯?此句豪迈,不似少年人手笔,倒似饱经沧桑之士所作,难得。”
然后,他的目光落在了那篇让周大人失态的策论之上。
阅读速度明显慢了下来。
身体不由自主地前倾,手指一行行划过纸面。
看到设立水则、数据预警部分,他眼中露出思索;
看到“植被固土”、“梯田”之策,他猛地一拍大腿;
看到“治水如治军”、“系统筹划”之论,
他霍然抬起头,眼中精光四射,看向周大人,声音因激动而有些变调:
“周大人!此卷…此卷何在?!
快找出其墨卷!
老夫要看看这究竟是哪位大才所作?!
这治水之策,高屋建瓴,切中时弊,既有古圣先贤之遗风,
又有…又有前所未闻之创见!
若真能施行于沭水,实乃百姓之福,朝廷之幸啊!”
陈老相公的激烈反应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块巨石!
那份朱卷被争相传阅,阅卷房内前所未有的热闹起来。
方才还附和徐有仁的考官们,脸上轻蔑的神色渐渐被震惊取代。
“唔…经义是有些离经叛道,
但细究之下,并非胡言乱语,反而…另辟蹊径…”
“妙啊!‘运筹帷幄之中,决胜江河之上’!此言壮哉!”
“这‘以数术窥天时’…虽显匠气,却似乎…颇有实效?”
“何止实效!
老夫在地方为官十载,深知河工之弊,历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从未见过如此统筹全局之策!此子有相才之略!”
惊叹声、赞扬声此起彼伏,与先前徐有仁等人营造的沉闷氛围形成了鲜明对比。
徐有仁和少数几位考官的臉色变得有些难看,
他们无法否认这篇文章的卓越,但固有的观念让他们难以接受。
徐有仁的脸色由最初的轻蔑,转为惊疑,
再到不敢置信,最后化为一阵青白交错。
他猛地站起,夺过身旁一位考官手中的朱卷,
快速扫视那篇策论,越看,手越抖,额角甚至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他张了张嘴,想再挑刺,却发现那文章逻辑严密,论据充分,观点超前,根本无从驳斥。
“此文…才华确是惊人。”
徐有仁勉强开口,试图做最后挣扎。
“然,大人,科考取士,亦需考量士子品行为人。
此文观点过于惊世骇俗,其人性情恐怕…”
“徐训导!”
周大人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瞬间压下了所有杂音。
他缓缓起身,拿起那份朱卷,目光扫过全场,最终落在徐有仁身上。
“本官受天子之命,提学一省,代天取士。首重者,才学德识!”
“苏小九之卷,经义不落窠臼,自有风骨;
诗赋气象恢宏,已显格局;
而其策论…”
周大人停顿了一下,目光灼灼。
“高远务实,非皓首穷经之辈所能道,
更非锱铢必较之吏所能企及。
乃真正能安邦济民之良策!”
“若因门户之见,因惧怕其观点新颖,
便使明珠蒙尘,使国失良才,
方才是本官失职,才是真正愧对朝廷,愧对陛下!”
“本案首,非他莫属!若有物议,本官一力承担!”
话音落下,掷地有声!
周大人以其绝对的权威和铿锵有力的理由,彻底压下了所有质疑。
徐有仁张了张嘴,最终在周大人凌厉的目光下,颓然低下头,不再言语。
众考官齐齐拱手:“大人明鉴!”
当书吏拆开糊名,将“苏小九”三个字与那份惊才绝艳的答卷对应起来时,
一股复杂的情绪在房内弥漫。
惊叹、嫉妒、欣慰,兼而有之。
周大人负手立于窗前,望着窗外渐露的晨曦,嘴角露出一丝笑意。
他希望,这是其亲手挖出了一块足以震动朝野的璞玉。
而那张写着“苏小九”名字的案首榜文,
即将如同一记无声却响亮的耳光,
抽在所有曾轻视、欺辱过他的人脸上。
然而,他忽然想起一事,眉头微蹙,转身对亲随沉声道:
“去查一下,这苏小九的‘奴籍’……如今在谁手上?
张家,现在是什么动静?”
案首已定,但真正的风波,似乎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