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他宁愿相信这是真的。
第90章 他宁愿相信这是真的。 (第2/2页)他趁热打铁,又说了几句。
“父皇,太子兄长近日操劳国事,甚是辛劳。”
“儿臣虽在宫外,亦常挂念。还请父皇代儿臣转达,望兄长保重身体。若……若兄长不弃,儿臣愿常往东宫请教,虽才疏学浅,或亦可为兄长参详琐务,分忧解难。”
这番话更是说到了李世民的心坎里。
他龙颜大悦,连声道:“好!好!朕一定替你转达。你们兄弟能如此,朕还有何忧!退下吧,好好编修你的《括地志》,此事,朕自有主张。”
“儿臣告退。”
李泰强忍着几乎要溢出嘴角的笑意,恭敬地退出了两仪殿。
一出殿门,走在长长的宫道上,李泰脸上的恭谨瞬间化为压抑不住的得意和兴奋。
他仿佛已经看到崔敦礼坐上西州黜陟使之位,看到西州的财富与权柄通过这条线,源源不断地汇入他的魏王府。
而两仪殿内,李世民独自回味着方才与李泰的对话,脸上带着许久未见的舒心笑容。
他当即唤来中书舍人,口授旨意,将魏王举荐之邓州司马崔敦礼为西州黜陟使,交中书省与吏部、门下省联席会议,尽快斟酌妥帖上奏。
他甚至特意叮嘱了一句。
“告知中书诸位相公,魏王此荐,出于公心,为国举贤,尔等议处时,需郑重考量。”
皇帝的旨意迅速传达到中书省,旋即如同投入静湖的巨石,在长安朝堂引起了轩然大波。
“魏王举荐崔敦礼?”
“陛下竟将魏王所荐之人,交中书门下议处?”
“还特意强调了魏王是出于公心,为国举贤?”
一道道惊疑不定的目光,投向魏王府的方向,也投向那沉寂的东宫。
敏感的朝臣们立刻从中嗅到了不同寻常的气息。
太子举荐李素立,被朝议驳回,陛下搁置。
转眼之间,魏王便举荐了才干明显更胜一筹的崔敦礼,竟然得到了陛下的首肯,正式纳入议程!
这其中的意味,实在耐人寻味。
难道,陛下对太子已然失望至此?
开始有意无意地扶持魏王,甚至允许其介入本应由东宫主导的边州人事?
还是说,魏王及其背后的势力,已经按捺不住,开始公开地向储君之位发起冲击?
“国本动摇啊……”
一些老成持重的官员私下叹息。
“看来,魏王简在帝心,储位之争,只怕要愈发激烈了。”
更多的人则在暗中观望,计算着未来的风向。
原本暂时平息的立储之争,因此事再次被点燃,并且比以往更加公开、更加剧烈。
朝野上下,关于魏王李泰可能取代太子李承乾的言论,甚嚣尘上。
东宫,显德殿。
李承乾将自己关在殿内已近两个时辰。
他试图用李逸尘教授的博弈之法冷静分析,试图从那无边的无力感中挣脱出来,筹划那所谓的“后手”。
然而,当宦官颤巍巍地入内,将魏王举荐崔敦礼并获陛下允准,交由中书议处的消息禀报给他时,他所有的努力,所有的自我安抚,在瞬间崩塌。
“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