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山雨欲来
第41章 山雨欲来 (第1/2页)已是初冬时节,连日阴霾,天空低垂得仿佛要压垮屋脊。
林之孝揣着一封刚刚由南边加急送来的信函,步履匆匆地穿过荣国府略显空旷的庭院。
他如今担着总管的重任,府内大小事务、内外消息皆经其手,眉宇间比往日更添了几分沉稳与凝重。
他径直来到荣禧堂外,鸳鸯早已候在廊下,见他神色,便知有要事,低声通传后,引他入内。
贾母正坐在暖炕上,就着窗棂透进来的微弱天光,翻看一本旧年账册。
见林之孝进来,她放下册子,目光平静地望过来。
“老太太,”林之孝行了礼,将怀中信件双手呈上,“江南甄家老爷派人加急送来的信,说是……有要事相告。”
贾母接过信,并未立刻拆开,只问道:“甄家近来可好?”
林之孝斟酌着词句,回道:“甄家老爷在也问了老太太安。只是……听送信之人的口气,江南那边,近来风声似乎有些紧。”
贾母这才拆开火漆,抽出信笺。
信是甄家老爷亲笔,先是惯例的问候与叙旧,感谢贾府往日关照,话至中段,语气陡然变得谨慎而隐晦:
“……近来金陵、扬州等地,官场似有暗流涌动。闻得上意,似有整顿盐政之议,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弟身处其间,如履薄冰,唯恐波及……念及京中亲友,特修书一封,望兄(指代贾府)亦早作绸缪,慎之,慎之……”
“整顿盐政”四个字,如同冰锥,猝然刺入林晞的心口。她握着信纸的手指微微收紧,指尖泛起一丝凉意。
盐政!这是历朝历代财政的命脉,也是贪腐的重灾区,更是权力倾轧最激烈的战场!
一旦朝廷下定决心整顿,必然是雷霆万钧,牵连极广。
甄家是世袭的江宁织造,与江南官场、盐商关系盘根错节,他们感到“风声鹤唳,如履薄冰”,绝非危言耸听。
贾府虽根基在京城,但与江南甄家是几辈子的老亲,往来密切。
更重要的是,贾府自身在江南是否也有产业牵连?贾赦、贾珍往日那些不清不楚的账目,有没有涉及盐利?元春在宫中,是否会因此受到波及?
一瞬间,无数念头在她脑中飞速闪过。她仿佛已经听到了远方滚滚的雷声,看到了即将席卷而来的政治风暴的雏形。
这已不再是家族内部的纷争,而是可能将无数勋贵、官僚、皇商卷入其中的巨大漩涡!
她缓缓将信纸折好,放在炕几上,面色依旧平静,但眼底已是一片深沉的海,暗流汹涌。
“林之孝。”
“奴才在。”
“这封信,你看过了?”贾母的声音听不出喜怒。
“回老太太,送信之人只说是甄老爷给府上的紧要家书,奴才未曾看过内容。”林之孝垂首道。
他是聪明人,知道什么该看,什么不该看。
贾母点了点头,对他的谨慎表示满意。
“江南……是要起风了。”她似是自语,又似是提醒。
林之孝心头一凛,虽不知具体,但见老太太如此神色,便知绝非小事,忙道:“老太太有何吩咐?”
贾母沉吟片刻,目光变得锐利起来:“有三件事,你需立刻去办,要隐秘,要稳妥。”
“请老太太示下。”
“第一,你亲自带几个绝对可靠的人,将府中所有族产,尤其是与南边有往来的田庄、店铺账目,再彻底清查一遍。凡与赦老爷、珍大爷往日经手有牵连的,无论大小,一律标注出来,能厘清的立刻厘清,不能厘清的,也要做好切割的准备。账目要做得干净,明白吗?”
“奴才明白!”林之孝深知此事关乎家族安危,郑重应下。
“第二,”贾母看向侍立一旁的鸳鸯,“去请琏二奶奶过来。”
王熙凤来得很快,她近日管家顺畅,气色好了不少,但见荣禧堂内气氛凝重,林之孝也在,心知必有要事。
“老太太,您找我?”
“凤丫头,”贾母直接问道,“府里如今在外放贷的款项,还有多少?主要都在哪些人手里?”
王熙凤心中一跳,不敢隐瞒,忙回道:“回老太太,自前次您吩咐后,已陆续收回了不少。如今外头剩下的,大约还有两三万两银子,多是些老京官、或者几家皇商周转的短期借贷,都有田产铺面作抵。”
“不够快。”贾母摇了摇头,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从现在起,加快收回。到期的立刻结清,未到期的,若对方有能力提前还款,可适当让些利钱,促其早日归还。三个月内,我要看到所有放贷款项,八成以上回笼。非必要,不再新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