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希望
第40章 希望 (第1/2页)大观园的工地上,往日那种因“奢靡”与“从简”理念拉锯而产生的滞涩感已荡然无存。
工匠们的号子声变得整齐而富有干劲,木材石料的碰撞声也显得井然有序。
负责监管的管事拿着修改后的图纸,穿梭其间,严格核对着每一处用料。
“这里的雕栏,按老太太和三姑娘定的,用青石打底,只在这转角处嵌三块上等白玉,既显精致,又省了七成开销。”
“香草名录核对过了,只留了藿香、薄荷、兰草等十二种易得且香气持久的,花房里都已培育好,随时可移栽。”
“还有那匾额,用的是库房里存了多年的上好紫檀,只待请匠人重新打磨刻字,未费分文采买。”
工头们一一禀报,条理清晰。
再无人敢质疑“从简”的指令,也无人再暗中传递宁荣街外那些昂贵物料商的消息。
整个工程如同卸下了沉重的负担,在既定的轨道上顺畅而高效地推进着。
秋日的阳光洒在初具规模的亭台楼阁上,仿佛也带上了一种洗尽铅华、返璞归真的清朗气息。
家学讲堂内,气氛更是与往日截然不同。
程先生立于黑板之前,身姿挺拔,目光扫过台下众学子。
今日讲授的,并非经史子集,而是那部刚刚镌刻成碑、墨迹未干的《贾氏新规》。厚重的宣纸抄录本,人手一份。
他没有照本宣科,而是将每条规矩背后的律法依据、历史典故、乃至可能导致的后果,一一剖析开来。
“新规第一条:严禁交通外官。”
程先生声音清朗,“何为‘交通’?非止于公开拜访,凡私下馈赠、密信往来、受托关说,皆属此列。”
“《大周律·吏律》有云,‘官员私相交结,营私舞弊者,革职拿问’。尔等虽非官员,然身为勋贵子弟,一言一行皆关乎家族,牵一发而动全身。昔日……”
他并未点名,但众学子脑中皆浮现出贾珍、贾赦的身影,不由得脊背一凉,听得愈发专注。
“严禁包揽词讼。”程先生继续道,“律法明文,挟制官吏、揽讼扰法者,视情节轻重,杖刑至流放不等。”
“尔等可知,一纸颠倒黑白的状纸,可能便是人家破人亡的开端?德行有亏,更损阴鸷!”
“严禁侵占民产。《律》载,强占官民田宅者,杖一百,流三千里,产业归还本主。尔等衣食无忧,可知田亩乃民之根本?夺人生计,无异杀人父母!”
“严禁宿娼聚赌。此二项,最是败家毁德之捷径。沉溺其中,消磨志气,损耗钱财,更易滋生事端,惹祸上身……”
他引经据典,结合律例,将一条条冰冷的规定,化作鲜活而沉重的警示,敲打在每一个年轻的心上。
往日里或许还有人心存侥幸或不解,此刻却都明白了,这些规矩并非束缚,而是护身符,是家族用血淋淋的教训换来的生存法则。
连最坐不住的宝玉,也难得地没有走神,他听着先生将“词讼”、“民产”与“德行”、“阴鸷”相连,只觉得心中某种模糊的观念变得清晰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