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哑巴村会说话那天
第113章 哑巴村会说话那天 (第2/2页)当夜,在林亦的命令下,上百根发声炭被悄无声息地塞进了无言村每一户人家的门缝里。
每根炭条旁,都附着一张小小的纸条,上面只有一句话:“试一道,不收钱。”
次日清晨,天还未亮透。
村东头,那位曾抱着石板枯坐一夜的老妪,颤抖着双手,从门缝里捡起了那根炭条。
她环顾四周,见无人注意,终于鼓起勇气,点燃了它。
火光映着她布满皱纹的脸,也映着她浑浊眼中的一丝决绝。
她在清晨的微光中,用尽全身力气,划下了一行字:“腰疼,想坐凳子。”
字迹刚刚在空中成型,还未消散,异变陡生!
村口那张被林亦留下、象征着“表达”的旧糙板,竟在众目睽睽之下自行浮起,一道温润的光华从天而降,落在石板上,凝聚成一枚通体温润的玉符。
玉符缓缓飘落,正好落在老妪那双枯槁的手中。
玉符上,清晰地镌刻着五个古朴的仙文——“民生愿·一诺”。
老人捧着那枚尚有余温的玉符,先是错愕,随即浑身剧烈地颤抖起来。
下一刻,她嚎啕大哭,哭声撕心裂肺,将数百年的压抑与恐惧尽数倾泻而出。
那是她那替人作保、散尽家财的亡夫,到死都没能从官府换来的一纸凭证!
这个消息,比任何皇室的宣告都更具力量,如风一般,在所有“沉默圈”内悄然蔓延。
与此同时,另一处被称为“哑村”的城池,大公主林知仪亲身赴此。
她没有惊动任何地方府衙,只是换上便服,每日坐在市集最热闹的茶摊,要一壶粗茶,静静地听着。
起初,茶摊死寂,无人敢在她邻桌开口。
大公主也不急,便自顾自地对随从说起宫中趣事:“我那个十妹啊,胆子是真大,昨儿竟把仙帝批阅的奏折折成了纸鸢,从神殿顶上给放跑了,气得父皇吹胡子瞪眼。”
这番话太接地气,太不像一个高高在上的公主该说的。
周围几桌的茶客先是惊愕,随即有人忍不住,嘴角咧开一丝笑意。
终于,一个看起来饱经风霜的老农,在犹豫了许久之后,端着茶碗,低声接了一句:“您家公主……倒不像个官。”
一句话出口,仿佛堵了百年的闸门,被撬开了一条微小的缝隙。
此后每日,大公主雷打不动地来喝茶,只听不说,偶尔在听到某些关乎民生的抱怨时,会轻轻点头,回应一句:“这事儿,记下了。”
半个月后,她常坐的那张茶摊石桌上,出现了一道刚刚刻下的、还带着石屑的划痕:“求修桥。”
几乎在刻痕出现的同一时间,归墟塔内,阿芜面前的星图上,代表“哑村”的那颗星辰,如冻土初融,缓缓渗出了一缕微弱却坚定的光。
塔顶,阿芜凝视着星图上那些从无到有、甚至开始隐隐连成一片的新生光点,一个惊人的规律浮现在她的脑海中。
她调出了千年前的法则数据库,发现所有被唤醒的村落,其虹桥共鸣时产生的法则频率,竟与当年初代仙帝沈知寒下令封禁“异议备案制”那一日,所产生的法则震荡,呈现出一种完美的、镜像般的相反姿态。
“他在压制声音,”阿芜喃喃自语,声音中带着一丝震撼,“而我们……在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复调。”
林亦正仰望着塔外的夜空,袖中的神秘玉片再度微微发烫。
一幕更加清晰的景象涌入她的脑海:千年前,沈知寒刚刚焚毁了最后一份来自民间的异议奏牍,他高大的身影在火光中显得格外孤寂。
就在那时,窗外,一个稚童的声音清脆地飘了进来:“爹,为什么我们以后不能说话了呀?”
年轻的仙帝身形猛地一僵,他站在窗前,良久,良久,最终一言不发,缓缓合上了那扇能听到外界声音的窗。
林亦轻轻握住了身边阿芜冰凉的手,低声道:“原来,他不是不想听。他是怕自己听得太久,早就忘了,一个普通人,究竟是用怎样的声音在说话。”
远处,她们刚刚离开的“无言村”上空,借着微弱的星光,再次亮起了一行由发声炭写下的字。
这一次,那不再是陈述,也不再是祈求,而是一句带着试探与期盼的问话:
“明天,还能烧炭吗?”
而就在这一问浮现的瞬间,归墟塔的星图之上,虹桥法则网络的最深处,一颗前所未有的、完全由纯粹民意汇聚而成的“人心星”,正悄然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