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集:心寒倒戈
第95集:心寒倒戈 (第1/2页)马蹄铁碾过焦黑的土地,溅起混合着血污的泥块,狠狠砸在乌达蔓娅的裙摆上。她伏在战马脖颈间,脸颊贴着马鬃粗硬的触感,鼻腔里灌满了令人作呕的气味——那是新鲜血液的铁锈味、战马汗液的酸臭味,还有尸体腐烂初期的腥甜,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将她牢牢包裹。身后的喊杀声越来越近,每一声兵刃碰撞的“锵鸣”、每一声垂死者的“哀嚎”,都像重锤般砸在她的神经上,让她的手指不受控制地颤抖,几乎握不住缰绳。
这匹战马是她从波斯骑兵手里抢来的,马腹上还插着半支断箭,温热的马血渗出来,染红了她的手腕。她能感觉到战马的每一次喘息都带着痛苦,四肢在战场上踉跄,却依旧拼尽全力向前狂奔——它和它的主人一样,都在为了活命而挣扎。
乌达蔓娅的发髻早就散了,原本缀满珍珠的金步摇不知掉落在哪个尸堆里,乌黑的长发被汗水和尘土粘在脸颊上,遮挡了她的视线。她抬手拨开头发,指尖触到一片冰凉的湿意——是眼泪,还是战场上的露水?她已经分不清了。此刻她的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逃,逃到安全的地方,找到波斯主力,问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
就在半个时辰前,她还在大武边城的牢房里,听着“林俊”那清冷淡漠的声音。那个伪装成大武将军的年轻人,隔着牢门的铁栏,递给她一把小巧的匕首,语气平静得像在谈论天气:“公主想走,随时可以。只是外面的世界,未必如你所愿。”
当时她只当这是“林俊”的嘲讽,以为对方是被革职下狱后心有不甘,故意放她出去,想让她见证波斯联军的胜利。毕竟她传递出去的情报万无一失——大武的运粮队会在今日黄昏经过黑风口,那是伏击的最佳地点,只要波斯主力按计划行动,定能一举截断大武的粮草,届时边城不攻自破。
可她逃出边城,沿着黑风口的方向奔去时,看到的不是预想中的伏击战场,而是一片地狱。
波斯联军的旗帜倒在地上,被马蹄踩得面目全非,蓝色的布料上沾满了暗红色的血渍。大武的玄甲士兵正举着长枪,将残余的波斯士兵逼到悬崖边,那些曾经不可一世的波斯骑兵,此刻有的跪地求饶,有的试图反抗,却都逃不过长枪的穿刺。而最让她心惊的,是战场另一侧的景象——波斯主帅扎兰德麾下最精锐的“血狼骑”,正像一把锋利的镰刀,砍向她的族人,她的乌苏士兵!
血狼骑的铠甲是深黑色的,头盔上装饰着银色的狼头,在夕阳下泛着冷光。他们的弯刀快得看不见影子,每一次挥砍,都能带走一名乌苏士兵的生命。她看到族里最勇猛的巴图大叔,正举着盾牌保护身后的年轻士兵,却被一名血狼骑从侧面偷袭,弯刀劈开了他的肩胛骨,鲜血喷涌而出,染红了他胸前绣着乌苏太阳图腾的铠甲。巴图大叔嘶吼着转身,想要反击,却被另一名血狼骑刺穿了喉咙,他的身体软软地倒下去,眼睛还圆睁着,似乎不敢相信自己会死在“盟友”的刀下。
“为什么?扎兰德元帅!你们疯了吗?”乌达蔓娅几乎是从喉咙里挤出这句话,她猛地调转马头,想要冲向中军那杆绣着波斯新月的帅旗,却被一支冷箭擦着脸颊飞过,箭羽的劲风刮得她皮肤生疼。
射箭的波斯军官催马过来,脸上带着冰冷的厌恶:“叛徒!乌苏人勾结大武,故意传递假情报,害我军落入陷阱!元帅有令,凡乌苏人,格杀勿论!”
“假情报?勾结大武?”乌达蔓娅如遭雷击,浑身的血液仿佛瞬间冻结。她突然明白过来,不是她的计谋失败了,而是扎兰德——那个在结盟仪式上握着她父王的手,说“波斯与乌苏永为兄弟”的元帅,从一开始就没把乌苏当成盟友。联军胜利了,波斯会独占功劳;联军失败了,乌苏就是最好的替罪羊。他们不仅要推卸责任,还要借着这个机会,彻底消灭乌苏的精锐,将乌苏国变成波斯的附庸!
一股绝望的寒意从脚底窜上头顶,她看着战场上越来越多的乌苏士兵倒下,看着血狼骑的弯刀一次次落下,看着乌苏的太阳图腾旗帜被踩在马蹄下,心中的愤怒和屈辱像火山一样爆发。她想起自己为了这个“盟约”,在大武边城伪装成痴情怨女,每天对着“林俊”强颜欢笑,忍受着对方审视的目光;想起父王在她出发前,语重心长地说“蔓娅,乌苏的未来就靠你了”;想起那些信任她的族人,跟着她来到这片陌生的土地,却要不明不白地死在盟友的刀下。
“公主!快走!”一名浑身是血的亲卫队长冲了过来,他是她父王派来保护她的,名叫阿罗,从小看着她长大。阿罗的左臂已经被砍断,只剩下空荡荡的袖管,鲜血顺着袖管滴落在地上,形成一条蜿蜒的血痕。他举起手中的弯刀,挡住了一名血狼骑的攻击,弯刀与对方的兵器碰撞,发出刺耳的声响。
“公主,波斯人背信弃义,我们……我们被骗了!”阿罗的声音带着痛苦和不甘,他拼尽全力将血狼骑逼退,然后转身推了乌达蔓娅的战马一把,“快逃!去找大武人!只有他们……能给我们一条活路!为了乌苏,为了族人,你一定要活下去!”
就在这时,一支长矛从侧面刺来,穿透了阿罗的胸膛。阿罗的身体顿了一下,他低头看着胸前的长矛,然后缓缓抬起头,看向乌达蔓娅,眼中充满了恳求:“公主……报仇……”
他的身体软软地倒下去,战马受惊,扬起前蹄,差点将乌达蔓娅甩下来。乌达蔓娅回头,看到阿罗的手指还在微微动弹,似乎想要抓住什么,却最终无力地垂下。那一刻,阿罗圆睁的双眼、胸前喷涌的鲜血、还有那句“报仇”,像烧红的烙铁一样,狠狠烫在了她的心上。
她不再犹豫,也不再奢求解释。求生的本能和复仇的烈焰驱使着她,猛地一夹马腹,战马发出一声痛苦的嘶鸣,调转方向,朝着大武边城的方向狂奔。身后的喊杀声渐渐远去,可阿罗倒下的画面,却在她的脑海里反复出现,让她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不断滚落。
她想起“林俊”在牢房里说的那句话:“外面的世界,未必如你所愿。”那个年轻人,是不是早就预料到了这一切?他是不是早就知道波斯人会背叛?这个认知让她感到一阵屈辱,却又不得不承认,“林俊”比她、比扎兰德都看得更远、更透。
边城的西城门上,上官悦一身银甲,静静地伫立着。夕阳的余晖洒在她的甲胄上,将冰冷的金属染上一层暖金色,甲胄边缘的纹路清晰可见——那是大武玄甲特有的云纹,每一道纹路都经过精心打磨,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她的右手按在腰间的剑柄上,剑柄是用乌木做的,上面缠着深色的布条,那是她在铁壁关时,慕容嫣亲手为她缠的,说这样握剑更稳。
她的目光落在远方的战场上,那里的厮杀已经接近尾声,大武的玄甲士兵正在清理战场,将俘虏的波斯士兵集中起来。她能清晰地看到那道狼狈的身影,正骑着一匹受伤的战马,朝着边城疾驰而来——是乌达蔓娅。
慕容嫣站在她身侧,一身红色的劲装,腰间别着一把短剑,那是上官悦送给她的生辰礼物。她的眉头微微蹙着,眼神中带着一丝警惕和不喜:“悦……林将军,你确定她会来?”
虽然她配合上官悦演完了这场戏——亲手戴上面具,伪装成波斯使者,将假情报传递给扎兰德;又在牢房外故意放松警戒,让乌达蔓娅“顺利”逃出——但她对乌达蔓娅始终没有好感。这个波斯公主,为了离间她和“林俊”,不惜编造“夫妻”的谎言,心思诡谲,手段狠辣。
“她会来的。”上官悦的声音没有太多波澜,像是在陈述一个既定事实。她的目光依旧停留在乌达蔓娅的身影上,“乌达蔓娅是个聪明人,更是乌苏的公主。她知道,当波斯人把屠刀挥向乌苏士兵时,她就没有别的选择了。她不能让整个乌苏的精锐为她陪葬,更不能让乌苏国落入波斯人的手中。”
慕容嫣沉默了片刻,她看着上官悦线条冷硬的侧脸,夕阳的余晖在她的睫毛上投下淡淡的阴影,让她看起来比平时更严肃、更遥远。自从“林俊”这个名字在军营里传开,上官悦身上的担子就越来越重,那份属于女儿家的柔和,似乎正被坚硬的铠甲一点点包裹起来。她伸出手,轻轻握住了上官悦冰凉的金属护手,掌心的温度透过冰冷的铠甲,传递给对方:“你利用了她的忠诚和责任。”
上官悦轻轻吸了一口气,她能感觉到慕容嫣掌心的温度,那是属于她的温暖,让她紧绷的神经稍微放松了一些。“是波斯人先背叛了盟约。”她的声音柔和了几分,“我只是让这个背叛提前发生,并且发生在最有利于我们的时刻。嫣儿,你我都知道,战争从来不是温良恭俭让的游戏。我们救了被困的运粮队,瓦解了波斯联军,现在如果能兵不血刃地争取到乌苏这个潜在的盟友,减少大武儿郎的伤亡,这难道不是最好的结果吗?”
慕容嫣点了点头,道理她都懂,只是看着上官悦越来越沉稳、越来越像“将军”的样子,她的心里总有一丝说不出的滋味。她轻轻拍了拍上官悦的护手,没有再说话,只是陪着她一起,静静地等待着那个狼狈的身影靠近。
很快,乌达蔓娅的战马就来到了城门下。战马再也支撑不住,发出一声哀鸣,前蹄一软,跪倒在地上,将乌达蔓娅甩了下来。乌达蔓娅踉跄着站稳,她的裙摆已经被撕成了布条,沾满了血污和尘土,头发散乱地披在肩上,脸上还有一道浅浅的划痕,是刚才那支冷箭留下的。她抬起头,看向城楼上的上官悦和慕容嫣,眼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屈辱、愤怒、绝望,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恳求。
“她来了。”上官悦淡淡说道,转身朝着城下走去,“走吧,去迎接我们这位‘心寒倒戈’的客人。”
城门内侧的瓮城里,气氛肃杀。刚刚从战场上回来的大武士兵列队站在两侧,他们的铠甲上还沾着血污,有的士兵手臂上缠着绷带,渗出淡淡的血迹,有的士兵脸上带着疲惫,却依旧挺直了脊梁,手中的长枪握得紧紧的,目光警惕地盯着被带入瓮城的乌达蔓娅。
乌达蔓娅被两名女兵引着,跌跌撞撞地走进瓮城。她的双腿还在发软,刚才战马狂奔时的颠簸让她头晕目眩,胃里翻江倒海。她抬起头,看到上官悦正从城楼的阶梯上缓缓走下来,身上已经换了一身干净的青衫常服,腰间系着一条深蓝色的腰带,上面挂着一块玉佩,是和田玉做的,在瓮城的光线中泛着温润的光泽。
没有了铠甲的衬托,“林俊”看起来少了几分战场上的煞气,多了几分文人的清俊。可就是这张看起来温和的脸,却让乌达蔓娅感到一阵心悸——是这个人,亲手将她推入了看清“真相”的绝境;也是这个人,留下了这条看似唯一的生路。
“林……将军。”乌达蔓娅的声音干涩沙哑,像是被砂纸磨过。她努力挺直了脊梁,想要维持最后一丝公主的尊严,可双腿的颤抖却出卖了她的脆弱,“你赢了。”
上官悦走到她面前三步远的地方停下,目光平静地扫过她狼狈的模样——散乱的头发、沾血的裙摆、苍白的脸颊,还有那双通红的眼睛。她没有嘲讽,也没有同情,只有一种洞悉一切的淡然:“公主此言差矣。非是林某赢了,而是公主和乌苏的将士,看清了谁才是真正的敌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