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铁流西进 潜龙入山布疑阵
第133章 铁流西进 潜龙入山布疑阵 (第2/2页)王林、王光道、钟光邦在临时师部听取了当前敌情通报和防区交接。地图上,敌我态势清晰可见:正面对峙的,正是他们的“老熟人”——日军华中派遣军第13师团(荻洲立兵部)。该师团在年初的淮河阻击战中受挫,后虽经补充休整,但其南下北上屡受139师游击破袭之苦,尤其是后勤部队和侧翼分队,对“139”这个编号可谓恨之入骨又畏之如虎。如今冤家路窄,再次在这霍山脚下对上阵。
“好啊,又是荻洲立兵这个老小子!”李云龙一听就乐了,摩拳擦掌,“师长,这回可得好好招待招待他,把在津浦线上没算完的账,连本带利讨回来!”
王林目光沉静地扫过地图,手指点着霍山周边区域:“老对手知根知底,是好事,也是坏事。好事是,我们熟悉他们的作战风格;坏事是,他们也必然会更加警惕我们。国防部让我们来守这里,是看中了咱们能打硬仗、能打巧仗。但决不能把部队堆在一条线上死守。”
他随即下达了抵达霍山后的第一道,也是至关重要的命令:“传令:丁伟第二旅、周志明第三旅,以及李云龙第一旅所属后勤保障团,立即化整为零,以营、团为单位,依托霍山山区复杂地形,分散隐蔽驻扎!没有师部命令,不得暴露主力位置!”
“417旅、418旅,接替正面防线,立即勘察地形,构筑工事,摆出我139师主力于此决战的姿态!要大张旗鼓,让对面的鬼子侦察机看清楚!”
“骑兵团、各旅侦察部队,向前延伸,严密监控第13师团一切动向!”
“后勤保障部,林火旺负责,立即建立隐蔽物资囤积点,将大部分弹药粮秣转入山区!”
这道命令意味着,在明面上,139师依旧只有“两个旅”(417、418旅)摆在霍山前沿,符合国防部对其“暂编师”规模的认知,也满足了第五战区要求其正面布防的命令。但实际上,另外三个旅级战斗单位(丁伟旅、周志明旅、李云龙旅主力)以及庞大的后勤辅助力量,已如同水滴渗入沙地般,悄然隐入了莽莽大别山之中,成为了王林手中隐藏的致命王牌。
部队的执行力极高。命令下达后,丁伟、周志明立即率部脱离主力行军序列,像熟练的游击队员,无声无息地消失在群山密林之中,他们将在预设区域构建隐蔽营地,保持战斗状态,等待师部的召唤。李云龙也将其后勤保障团(实为精锐步兵)交给了副旅长带领,融入山区,自己则带着精简后的第一旅指挥机构和一个主力团,前出至霍山防线左翼的一处要点隐蔽待机。
与此同时,陈阿海和孔杰则指挥各自的旅,迅速接管了原有简陋的防御工事,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加以改进和强化。战士们挥汗如雨,挖掘战壕,构筑机枪火力点,设置鹿砦铁丝网,炮兵们则忙着测量射击诸元,构建隐蔽炮位。整个霍山防线,顿时显露出一派大战将至的紧张气氛,deliberately做给对面和天上的日军看。
王林站在师部门前,眺望着远处层峦叠嶂的大别山和近处忙碌的防御工地。夕阳的余晖给山峦镶上了一道金边,也照在战士们沾满泥土却坚毅的脸庞上。
政委王光道走到他身边,低声道:“部队安置差不多了。荻洲立兵那边,估计很快就能知道我们来了。”
王林嘴角微扬,露出一丝冷峻的笑意:“知道就好。就怕他不知道。让他猜,让他疑,让他想起在滁县明光被冷枪冷炮支配的恐惧。我们在这里,以逸待劳,等着他。这次,可不是破袭骚扰,而是要让他在这大别山前,撞得头破血流!”
他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仿佛已穿透重重山峦,看到了那个老对手的指挥部。
“通知下去,各部队加强警戒,尤其是夜间防偷袭。告诉陈阿海、孔杰,工事要修,但更要派出小股部队,前出到敌人鼻子底下,去摸情况,去挑逗他们,看看这位老朋友的脾气,是不是还那么急躁。”
“是!”通讯员领命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