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穿越湘江是红军但是啥都不会啊 > 第132章 武汉阴云 江北移防启新程

第132章 武汉阴云 江北移防启新程

第132章 武汉阴云 江北移防启新程 (第2/2页)

丁伟比较沉稳,分析道:“六安、霍山一线,地形比我们这边更复杂,山地丘陵更多,适合我们发挥。但日军此次必然是重兵压境,准备充分,正面的压力不会小。”
  
  陈阿海作为主力旅旅长,考虑的是整体:“师长,我们去是没问题。但根据地怎么办?好不容易打开局面,群众刚发动起来,物资也囤积了不少,总不能拱手还给鬼子汉奸吧?”
  
  “这正是接下来要部署的重点。”王林赞许地点点头,走到大地图前,“经过近四个月的敌后发展,我师兵力已达满编状态。除师直属队外,原有四个战略支队基础上,我决定进行整编:”
  
  “一、盱眙支队长黄木生!”
  
  “到!”黄木生应声起立。
  
  “你部最擅长敌后游击、袭扰战,任命你为139师江北游击支队支队长!由你率领原盱眙支队为基干,并入部分后勤、政工人员,再补充适量新兵,总兵力保持五千人左右。你的任务是:留守江北四县根据地,以盱眙、来安、天长、高邮交界山区和水网区域为活动中心,继续坚持和发展游击战争!肃清残敌,镇压汉奸,保护群众,巩固政权!要把这里变成扎在日军后方的一颗永不生锈的钉子!有没有信心?”
  
  黄木生眼中闪过激动和坚定的光芒,大声回答:“请师长、政委放心!黄木生和江北支队全体指战员,誓死保卫根据地!绝不辜负首长信任!”
  
  “好!”王林示意他坐下,目光扫向其他几位跃跃欲试的将领。
  
  “二、其余各部,即日起进行整编:
  
  以李云龙来安支队骨干为基础,编组139师新编第一旅,下辖第1、第2团,旅属后勤保障团,李云龙任旅长!
  
  以丁伟天长支队骨干为基础,编组139师新编第二旅,下辖第3、第4团,旅属后勤保障团,丁伟任旅长!
  
  以周志明高邮支队骨干为基础,编组139师新编第三旅,下辖第5、第6团,旅属后勤保障团,周志明任旅长!
  
  原417旅、418旅番号及编制不变,陈阿海、孔杰仍分任旅长。”
  
  “师部直属炮兵团、骑兵团、特战大队、后勤保障部等同步加强。”
  
  王林宣布完编制,洞内众将无不精神一振。经过四个多月的迅猛发展,大力扩红,并消化了大量经过诉苦教育的解放战士,139师实力早已今非昔比。不算黄木生的江北支队,全师也已拥有五个满编旅(每旅下辖两个2700人的主力团和一个1000人的后勤保障团,旅直部队约数百人),总兵力高达三万二千余人!
  
  虽然其中约有三分之二是新近入伍的战士,但他们大多是本地的贫苦青年和经过教育的俘虏兵,在根据地的反“扫荡”、破袭战、锄奸斗争中见过血,受过实战锻炼。更重要的是,在王林那神秘系统无声无息的“三倍成长增益”加持下,这些新兵无论是军事技能、战术意识还是战斗意志,其成长速度都远超常人,短短数月已接近普通部队训练一年的水平,战力完全可用。所欠缺的,主要是大规模正规兵团作战的协同经验。但好在各旅、团、营、连的骨干,都是经历过湘江、长征、河西、淞沪、南京一系列血火考验的老红军、老骨干,有他们传帮带,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了根本保证。
  
  “弟兄们,”王林看着麾下这些战意昂扬的将领,声音沉稳而有力,“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咱们在江北敌后休养生息、发展壮大,为的是什么?就是为了能在关键时刻,拉出去,打硬仗,打胜仗!”
  
  “如今,鬼子把主意打到武汉北大门了,国防部命令我们顶上去!这是责任!我18集团军139师自湘江边重建以来,从没怕过任何硬仗恶仗!这一次,也不例外!”
  
  “新兵多,不怕!缺乏大兵团经验,也不怕!咱们的老兵是怎么打出来的?是枪林弹雨里滚出来的!这次西进布防,就是最好的练兵场!以老带新,以战代练,让小鬼子尝尝我们139师新老结合的铁拳!”
  
  “各部队回去后,立即进行动员,检查装备,筹备粮秣!给你们一天时间准备,后天拂晓,全师开拔,西进霍山!”
  
  “是!保证完成任务!”所有将领齐声应喝,声震岩洞,一股锐利无匹的求战气息弥漫开来。这不是盲目的狂热,而是建立在无数次胜利之上、对自身实力有着清醒认知的自信与渴望。
  
  {作者旁白:这里担心大家认为139师发展过快,特做解释,我军历来部队发展速度有目共睹的,八路军1937年底进山西时才3万人正规编制12个团,到1940年2年多的时间已经可以拉起100个团开展破袭作战:百团大战,就这还不计算进入山东开辟根据地的115师一部}
  
  王林刚处理完部队移防的初步安排,一封加急电文又送到了他手上。来自武汉方面的密电,语气急促地通报了近日黄河沿岸的异常动向,以及一个令人震惊的猜测——为阻滞日军西进,国防部或有“非常之策”。
  
  几乎与此同时,张红土和负责江北根据地工作的黄木生也先后派通讯员飞马赶来。
  
  “师长!北面来的老乡说,黄河水……黄河水好像改道了!好多地方淹了!”
  
  “支队长报告,淮河水位这两天涨得邪乎,泗州、五河那边传来消息,说是西边来的大水,咱们这边虽然地势稍高,但天长北部、盱眙沿淮部分低洼地带已经开始内涝,百姓很恐慌!”
  
  王林猛地站起身,走到墙边那幅涵盖了中原地区的军事地图前。他的目光沿着黄河下游、贾鲁河、颍河,最终落在淮河流域,手指重重地点在郑州附近的花园口位置。一个冰冷而残酷的历史名词如同闪电般劈入他的脑海——花园口决堤!
  
  作为来自后世的灵魂,他远比这个时代任何人更清楚这件事意味着什么。那不仅仅是一次战术性的“以水代兵”,更是一场席卷豫、皖、苏三省44县,导致89万百姓溺亡,上千万人流离失所,并制造出连年灾荒、瘟疫横行、彻底拖垮中原经济的巨大生态与人文灾难!其造成的死亡和长期痛苦,甚至远超一场大型会战。
  
  “糊涂!愚蠢!!”王林一拳砸在地图上,胸膛剧烈起伏,因极致的愤怒和一种深深的无力感而脸色发白。他理解面对日军机械化部队快速推进时的焦虑,理解“阻敌于一时”的战术考量,但以如此代价……
  
  政委王光道和参谋长钟光邦闻声进来,看到他这副模样,又看了桌上的电文和听到汇报,神色也凝重起来。
  
  “师长,难道国防部真的……”王光道声音干涩。
  
  王林闭上眼,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翻涌的情绪。再睁开时,眼中只剩下一片冰冷的沉痛和一种超越时代的悲悯。
  
  “八九不离十了。他们挖开了花园口的黄河大堤。”他的声音沙哑,“用千里沃野变成泽国,用百万同胞的身家性命……去换日军进攻步伐迟滞几天、几周?”
  
  他转过身,看着两位战友,语气里充满了一种他们难以完全理解的现代历史观和伦理批判:
  
  “这是一场用民众的鲜血和骨肉填写的‘代价支付单’!或许在决策者眼里,这是‘壮士断腕’,是‘不得已而为之’。但他们可曾想过,这‘腕’断的是千万黎民百姓的生路!战争不该以这种方式让人民来承担全部重量!”
  
  “水挡得住日军一时,挡不住一世。日军可以绕道,可以修桥,他们的装甲车最终还是会开过来。但被洪水吞噬的家园、被冲垮的田地、被淹死的无辜百姓,却再也回不来了。这不仅仅是一场灾难,更是在我们自己的国土上制造了一片长期糜烂、瘟疫横行、盗匪丛生的‘黄泛区’,这将持续消耗我们自身的元气,甚至可能埋下未来民变的隐患!”
  
  他走到窗前,望着外面虽然艰苦却已初步安定、军民一心备战的根据地景象,痛心疾首:
  
  “我们在这里,帮百姓挖地窖藏粮,教他们躲鬼子保命,是想让每一个人都能在战火中尽量活下去,活到胜利那天。而那边……却亲手把本该由军队承担的责任,转嫁成了全民的浩劫。这是战略上的短视,更是道义上的破产!”
  
  王光道和钟光邦沉默了。他们能感受到王林话语中那份沉重的、仿佛预见未来般的绝望和愤怒。这超越了单纯的军事批评,上升到了对战争伦理和执政者责任的深刻诘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