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大明:让你死谏,你怎么真死啊? > 第166章老朱:张飙,咱好像有点明白你了【月票加更5】

第166章老朱:张飙,咱好像有点明白你了【月票加更5】

第166章老朱:张飙,咱好像有点明白你了【月票加更5】 (第1/2页)

“听说了吗?皇上下旨,午门外新设了登闻鼓、鸣冤鼓!有啥冤屈都能去告!连陕西旧案、东宫的事都能说!”
  
  “真的假的?告了真能不追究?”
  
  “皇上金口玉言!还说告实了有赏!妈的,隔壁王老五被那贪官害得家破人亡,这下有机会了!”
  
  “嘘……小点声!谁知道是不是钓鱼?别状没告成,先把命搭进去!”
  
  “就是就是,先观望一会儿,看看有没有人敢去!”
  
  茶楼酒肆、市井巷陌,无数双眼睛亮了起来,又充满了疑虑和恐惧。
  
  但毫无疑问,一颗颗仇恨或贪婪的种子被埋下,只待一个契机,便会破土而出。
  
  老朱这一手,直接将‘万民请命’的单方面舆论攻势,变成了真假难辨的‘万民告状’混战,让所有隐藏在暗处的敌人都感到如芒在背。
  
  而人们议论的焦点人物之一,王老五,此时也在做最后的挣扎。
  
  他穿着一件打满补丁的旧号衣,洗得发白,一条空荡荡的裤管在寒风中微微晃动。
  
  他的一条腿丢在了多年前北伐的战场上。
  
  此刻,他拄着一根磨得光滑的木棍,身子微微发抖,不是因为冷,而是因为内心极度的挣扎和恐惧。
  
  他的手里,紧紧攥着一个小布包,里面是最后几文铜钱和一张皱巴巴的、盖着顺天府大印的抚恤银领取凭据。
  
  昨天,就是凭着这个,他去找顺天府的刘书吏领取这个月的抚恤银,却被对方以‘账目不清,需复核三日’为由赶了出来。
  
  他知道,那刘书吏是瞧他残废老迈,想赖掉这笔钱,或者至少拖到他饿死。
  
  “告……还是不告?”
  
  王老五心里天人交战。
  
  告赢了,或许能拿回活命钱。
  
  告输了,或者触怒了官爷,可能就是一顿板子,甚至悄无声息地消失。
  
  他见过太多类似的事情了。
  
  周围人的议论飘进他耳中。
  
  “真能告?不会是骗咱们去,然后抓起来吧?”
  
  “听说告赢了有赏钱呢!”
  
  “赏钱?命要紧还是钱要紧?那些当官的,能是好相与的?”
  
  “看,那老瘸子好像想去……”
  
  王老五感觉无数道目光落在自己身上,如同针扎。
  
  他低下头,看着自己空荡荡的裤管,想起战场上死去的兄弟,想起家里等米下锅的老妻和孙儿,一股混着绝望和屈辱的怒火猛地冲上了头顶。
  
  【妈的!老子一条腿都卖给朝廷了!还怕再丢一条命吗?!】
  
  他猛地抬起头,浑浊的眼睛里爆发出一种豁出去的疯狂。
  
  他不再犹豫,用那条独腿和木棍,奋力地拨开人群,一瘸一拐地、却又异常坚定地朝着那面鸣冤鼓冲去。
  
  人群自动分开一条路,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目光聚焦在这个老瘸子身上。
  
  王老五冲到鼓前,看着那比自己还高的鼓槌,他咬了咬牙,扔掉木棍,用尽全身力气,双手抱起沉重的鼓槌。
  
  “咚——!”
  
  一声沉闷却极具穿透力的鼓声,骤然炸响。
  
  打破了清晨的寂静,也仿佛敲在了每个围观者的心上。
  
  鼓声回荡,王老五像是被抽干了力气,瘫坐在地,大口喘着气,但眼睛却死死盯着那几个值守的宦官。
  
  为首的宦官皱了皱眉,示意一下。
  
  一名书办上前,冷冰冰地问道:“何人击鼓?所告何事?”
  
  王老五挣扎着爬起来,跪在地上,双手高举那份皱巴巴的凭据,声音嘶哑却清晰地喊道:
  
  “青天大老爷!小人王老五,原籍凤阳,洪武八年北伐伤腿,失一腿!状告顺天府户房书吏刘能!”
  
  “他贪墨小人抚恤银,断小人生路!求青天老爷为小人做主啊!”
  
  他的声音带着哭腔,却又有一股不容置疑的悲愤。
  
  现场一片寂静。
  
  所有人都竖起了耳朵。
  
  书办记录着,面无表情。
  
  为首的宦官眯着眼,打量了一下王老五,又看了看那份凭据,挥了挥手:“知道了,一边候着。”
  
  没有立刻抓人,也没有呵斥,只是让候着。
  
  这让围观的人群骚动起来。
  
  【什么情况这是?莫非有戏?!】
  
  接下来的等待,漫长而煎熬。
  
  王老五跪在冰冷的地上,独腿硌得生疼,但他一动不动,像一尊石雕。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议论声也越来越大。
  
  约莫过了一个时辰,就在有人开始不耐烦,觉得可能没下文的时候——
  
  “哒哒哒哒——!”
  
  一阵急促而整齐的马蹄声由远及近。
  
  一队盔明甲亮、杀气腾腾的锦衣卫缇骑,如同旋风般冲到了午门外。
  
  为首的小旗官勒住马,目光锐利地扫过全场,最后落在跪着的王老五身上,又看向值守宦官。
  
  宦官连忙上前,低声禀报了几句。
  
  那小旗官点了点头,猛地一挥手:“拿人!”
  
  大概过了一个时辰,锦衣卫缇骑就拖着一个身穿吏员服饰、面如土色、浑身筛糠的中年男子,来到午门外。
  
  正是那个顺天府书吏刘能。
  
  “刘能!你贪墨伤残老卒抚恤银,人赃并获!还有何话说?!”小旗官厉声喝道。
  
  刘能吓得魂飞魄散,裤裆瞬间湿了一片,语无伦次地求饶:
  
  “大人饶命!小人……小人只是一时糊涂!银子……银子还在小人身上!这就还!这就还!”
  
  哗——!
  
  人群彻底炸了!
  
  真抓了!而且还是锦衣卫亲自出手!?
  
  王老五看到刘能被抓,激动得老泪纵横,连连磕头:“谢青天大老爷!谢青天大老爷!”
  
  那小旗官看都没看刘能,直接对王老五道:
  
  “老卒王老五,你告状属实!皇上口谕:贪墨伤残抚恤者,罪加一等!刘能,革去吏职,重打八十军棍,流放三千里!家产抄没!”
  
  说完,他直接从怀里掏出一锭雪白的官银,足有十两,当啷一声扔在王老五面前:
  
  “这是赏你的!拿好了!”
  
  十两银子!
  
  足够普通人家一年嚼用!
  
  阳光下,那锭银子闪烁着诱人的光芒,也灼烧着每一个围观者的眼睛。
  
  王老五颤抖着捧起银子,如同捧着绝世珍宝,哭得几乎晕厥过去。
  
  而那边,刘能已经被按倒在地,绣春刀刀鞘没头没脑地狠揍起来,惨叫声响彻午门。
  
  静!
  
  死一般的寂静!
  
  然后,是轰然爆发的喧哗和难以置信的惊呼。
  
  “真赏了!十两!十两雪花银啊!”
  
  “刘书吏真的被抓了!还要流放!”
  
  “皇上……皇上是玩真的!不是骗人的!”
  
  这一刻,所有观望、所有犹豫、所有恐惧,都被眼前这活生生、血淋淋的事实击得粉碎。
  
  不知是谁第一个反应过来,发疯似的冲向那面鸣冤鼓。
  
  紧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
  
  “青天大老爷!小人也要告状!告那兵部的赵侍郎,他纵容家仆,强买小人家良田!”
  
  “皇上!草民要举发通州卫的千户,他强占民田,打死我爹!”
  
  “奴婢……奴婢要告发原东宫典膳局的太监,他……他克扣用度,以次充好!”
  
  “罪民……罪民要举告凉国公蓝玉义子,他们曾密谋……”
  
  午门外,瞬间陷入了疯狂的混乱。
  
  无数只手伸向鼓槌,无数个声音在喊冤。
  
  场面几乎失控。
  
  而王老五,被两个好心的路人扶到一边。
  
  他紧紧攥着那锭救命的银子,看着眼前这如同决堤洪水般的景象,浑浊的眼中泪水长流,嘴里反复念叨着:
  
  “皇上圣明……皇上圣明啊……”
  
  这一幕,如同最生动的戏剧,通过无数双眼睛和嘴巴,以惊人的速度传遍了整个应天府。
  
  那些至今还坐在值房里的六部高官,早已没有了往日风采。
  
  他们一个个心神不宁,如坐针毡,耳朵也竖得老高,捕捉着外面传来的任何一丝风声。
  
  尤其是那些屁股不干净、或者与傅友文、茹瑺等人有过牵连的官员,更是面如土色,冷汗直流。
  
  他们不知道下一刻,会不会就有锦衣卫缇骑冲进来,拿着某份来自午门外的状纸,将自己锁拿带走。
  
  “王大人……您听说了吗?李员外郎家那个被赶出去的老仆,今天一早去敲了鸣冤鼓……”
  
  “张主事好像……好像去年经手的那批漕粮……”
  
  “完了……这下全完了……这比洪武十三年的空印案还吓人啊!”
  
  低语声、叹息声、恐惧的喘息声在各个角落弥漫。
  
  一种人人自危的气氛,如同瘟疫般在官场迅速扩散。
  
  之前还跟着起哄要求杀张飙的一些人,此刻恨不得把自己缩进地缝里,生怕被这股‘告状潮’卷进去。
  
  就连那些平日里趾高气扬、自以为根基深厚的勋贵们,这次也坐不住了。
  
  老朱这道旨意,明显是不分青红皂白的鼓励‘告密’。
  
  谁知道下面那些泥腿子、或者那些失了势的旁支、旧仆,会翻出多少陈芝麻烂谷子的旧账来?
  
  那些勋贵的家将、幕僚往来穿梭,低声商议着对策,或是紧急处理一些可能授人以柄的旧事。
  
  “快!把城南那个庄子地契再核对一遍,当初是怎么来的心里没数吗?”
  
  “去告诉下面的人,最近都给我夹起尾巴做人!谁要是敢在这个时候惹事,家法处置!”
  
  “那些知道太多事的旧人……该送走的赶紧送走!”
  
  一股无声的清洗和恐慌,在勋贵圈子内部悄然进行。
  
  他们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皇权之下,并无真正的安全地带。
  
  恐惧,开始真正地、深深地扎根于每一个心中有鬼的官员和勋贵心中。
  
  而希望和疯狂,则点燃了无数受压已久的灵魂。
  
  老朱的目的,达到了。
  
  但也只是这一个目的达到了。
  
  ……
  
  另一边。
  
  与午门那面人声鼎沸、几乎要被挤塌的鸣冤鼓相比,不远处另一片区域,则显得异常冷清和尴尬。
  
  以方孝孺为首的那群士子,依旧跪在原地。
  
  只是,他们之前那种‘为民请命、捍卫道统’的悲壮氛围,已经被彻底冲垮了。
  
  耳边不再是清流的议论和声援,而是震耳欲聋的喊冤声、哭诉声、以及锦衣卫锁拿人犯的呵斥声。
  
  目光所及,不再是同情或好奇的百姓,而是潮水般涌向鸣冤鼓的各色人群,甚至没人再多看他们这群跪着的读书人一眼。
  
  他们仿佛成了被遗忘的角落,一场自导自演的、不合时宜的滑稽戏。
  
  一种巨大的茫然和失落感,笼罩在不少士子心头。
  
  “方……方兄……”
  
  一个年轻的监生忍不住,声音带着哭腔和困惑:
  
  “我们……我们还要跪在这里吗?好像……好像没人管我们了……”
  
  “是啊,方兄,你看那边……皇上好像真的在听百姓申冤。”
  
  另一个士子也低声道:“我们这般跪着,所求的‘诛杀国贼’,是不是……是不是有点……”
  
  他说不下去了,但意思很明显。
  
  跟眼前这实实在在的民冤相比,他们要求杀一个死囚的‘大义’,似乎显得那么空洞和苍白。
  
  皇帝用最粗暴的方式告诉他们。
  
  【什么是当下最紧要的‘民愤’?!】
  
  人群开始骚动,窃窃私语声越来越大,不少人的脸上露出了退缩之意。
  
  坚持的信念,在现实的巨大冲击下,开始冰消瓦解。
  
  就在这时,几顶官轿缓缓行来,停在了士子们面前。
  
  轿帘掀开,走下来的正是奉旨前来劝解的大学士刘三吾,以及几位在都察院素有清名的老御史。
  
  刘三吾看着眼前这群形容憔悴、眼神迷茫的年轻士子,心中五味杂陈。
  
  他清咳一声,尽量让自己的声音显得温和而富有说服力:“诸位年兄,请听老夫一言。”
  
  现场渐渐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集中在这几位朝廷重臣身上。
  
  “皇上增设登闻鼓、鸣冤鼓,广开言路,听察民冤,此乃圣天子抚慰万民之举,亦是整肃吏治之雷霆手段。”
  
  刘三吾缓缓说道。
  
  他先是肯定了皇帝的行为,堵住可能的口实,又对这些文人士子的‘死谏’给予肯定,然后安抚他们情绪:
  
  “尔等在此跪谏,本心亦是忠君爱国,担忧朝纲。此心,皇上已知,老夫亦知。”
  
  说着,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沉重无比:
  
  “然,当下之势,已非单纯的张飙一案。万千民冤亟待昭雪,无数蠹虫亟待清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