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提前布局(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订!)
第170章 提前布局(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订!) (第1/2页)华润公司会议室内,总经理张建华的问题让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李国伟身上。
李国伟沉吟片刻,回答道:“张总,我认为陈秉文虽然年轻,但视野和魄力都远超同辈。
他收购屈臣氏,并非简单的资本运作或图一时虚名。
从他之前的几次接触和这次的处理方式来看,他有着很清晰的产业布局思路。”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前次去内地接手东莞那家县办饮料厂时,他就和我探讨过国内丰富的物产资源。
他特别提到了茶叶,认为内地的茶叶品质世界一流,但深加工和品牌化程度不足。
他有意利用陈记的研发能力和市场渠道,开发国内的茶叶资源,将其制成便于饮用的茶饮料,不仅面向国内市场,更希望将来能出口创汇。”
“你的判断和我基本一致。”张建华说道,“陈秉文这个年轻人,眼光长远,做事有章法。
收购屈臣氏这件事,他处理得漂亮,不仅商业上成功了,政治上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他顿了顿,对在座的众人说:“陈记开了个好头。
这证明了我们华资企业完全有能力,也有魄力去接手和经营好那些英资老牌企业。
这对于未来港岛经济的平稳过渡,意义重大。
我们要好好研究这个案例,争取推动更多有实力的华资企业参与进来。”
众人纷纷表示赞同。
张建华最后对李国伟说:“你们进口部要继续保持和陈记的密切沟通,在符合政策的前提下,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引导。”
“明白,张总。”李国伟郑重应下。
……
正如陈秉文预料的那样,随着那则充满情感温度的广告播出、退休老药剂师的站台以及《星岛日报》、《工商日报》等报纸转向的正面报道,收购屈臣氏引发的舆论风波迅速平息。
公众的关注点从“英资老店被收购”转移到了“华资崛起与老店新生”上,陈记的声誉不降反升。
这天,陈秉文正在伟业大厦顶层的办公室里审阅凌佩仪提交的屈臣氏渠道整合初步方案,秘书通报华润的李国伟先生来访。
陈秉文立刻起身相迎:“李经理,欢迎欢迎!”
李国伟笑着拱手:“陈生,恭喜啊!这次不仅成功拿下屈臣氏,还漂亮地化解了舆论危机,现在你可是港岛华商里公认的这个了!”
说着,他翘了翘大拇指,“收购英资百年老店,你这头带得漂亮,意义非凡!”
陈秉文笑着请李国伟到会客区坐下,谦逊道:“李经理过奖了,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主要还是和记黄埔方面有出售的意向,我们正好接盘而已。说起来,还要感谢华润举办的酒会,让我有收购屈臣氏的机会。”
两人寒暄了几句,聊了聊近期港岛的商业动态。
随后,陈秉文看似随意地将话题引到了刚刚看到的一则新闻上:“李经理,我最近注意到有报道说,可口可乐已经获准进入内地市场,在友谊商店和涉外宾馆向外国人销售?”
“是有这么回事。”李国伟点点头,“国家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多赚取一些外汇。”
陈秉文看着李国伟,非常诚恳地说道:“李经理,你看,我们陈记的瓶装糖水、还有‘脉动’功能饮料,在海外市场反响都还不错。
我们的产品同样具备出口创汇的能力。”
他稍作停顿,见李国伟没有什么异样神色,反而是一副侧耳倾听的样子,便继续道:“我在想,陈记能否也参照可口可乐的这个模式,尝试在国内的一些对外宾馆、旅游景点和友谊商店进行销售?
哪怕初期只面向外宾和华侨销售,也能为国家增加外汇收入出一份力。
这对国家、对企业是双赢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李国伟听完,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认真思考起来。
过了一会儿才开口道:“陈生,你这个想法很有建设性。
可口可乐确实开了个口子,理论上其他符合标准的食品饮料也可以参照办理。
不过,这事涉及到进口许可、卫生检验、销售渠道等多个环节,不是华润能拍板的。”
他看着陈秉文:“这样吧,我回去后立刻将你的这个想法和请求,正式向公司领导和商业部、轻工业部的相关同志汇报一下。
看看上面的意见如何,再给你答复。如何?”
陈秉文心中一定,知道李国伟愿意去推动就是成功了一半,他立刻表示感谢:“太好了!那就辛苦李经理多多费心!无论成与不成,陈记都感谢你的帮助。”
“分内之事。”
李国伟摆摆手,“都是为了经济发展嘛。”
陈秉文之所以在这个时候向李国伟提出这个请求,并非一时心血来潮。
就在年初,可口可乐公司已经通过与中粮集团合作的模式,成功进入了内地市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