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SKU(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订!)
第165章 SKU(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订!) (第1/2页)对于百事可乐准备再次来谈瓶盖授权,陈秉文看的非常透彻。
未来几年会是百事可乐最风光的时候,他们把可口可乐在美国的市场份额压的只剩24%。
要不是可口可乐靠着自动售货机和快餐渠道硬撑,可能真的要一败涂地。
正因为百事现在势头这么猛,他们更输不起。
一个瓶盖的劣势,在平时可能不算什么,但在两家拼得你死我活的时候,这点小小的不便就会让消费者倒向对手。
百事必须解决这个问题,而且等不起。
所以他开出的条件虽然狠,但百事吞得下,也必须要吞。
让他们开放北美和欧洲的渠道,虽然像是割他们的肉,但比起被可口可乐反超的损失,这笔账百事算得清。
至于谈不谈得成,陈秉文其实不太在意。
谈成了,陈记能借百事的渠道直接进入欧美市场。
谈不成,可口可乐会继续用这个专利压制百事,陈记也能从可口可乐那里拿到更多好处。
反正专利在他手里,怎么都是赢。
和方文山说完,他不再停留,径直向研发中心走去。
至于百事可乐想要瓶盖专利授权的事,就等他们自己来谈吧。
陈秉文快步穿过走廊,走向研发中心。
收购屈臣氏和借壳上市,是构建陈记未来的发展的根基与资本引擎,是“道”的层面。
那么接下来,他要做的,就是夯实陈记发展的产品核心与产品基石,是“术”的层面,更是“器”的层面。
日本和东南亚市场的成功,如同一次大规模的市场验证实验,证明“陈记”品牌和“脉动”产品本身已获得了跨文化消费者的初步认同。
但这仅仅是叩开了市场的大门,距离真正占据市场,还差得远。
市场的认可,如同潮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今天能因为新奇和有效购买你,明天就可能因为单调和乏味抛弃你。
要想让消费者从“尝试”变为“习惯”,从“选择之一”变为“唯一选择”,就必须增加产品的厚度。
这种厚度,在陈秉文前世有一个极其精准的商业术语来概括:
SKU,英文StockKeepingUnit的缩写,翻译成中文就是库存量单位。
简单的理解就是用来数库存、做报表、补货、促销的最小商品单位。
在饮料行业,每一个独特的规格、口味、包装、甚至渠道专供装,都会产生一个独立的SKU。
同是杨枝甘露,300毫升玻璃瓶装是一个SKU,5升餐饮桶装就是另一个SKU。
同是原味“脉动”,250毫升标准瓶是一个SKU,如果推出125毫升迷你罐,那就是一个新SKU;
SKU这种管理模式,最先是六七十年代被美国超市、百货公司等在产品的仓储管理中发明,并开始应用。
九十年代引入华夏后,从此成为产品销售和仓储管理中不可或缺的核心概念。
陈秉文清晰的记得,可口可乐每月动销SKU约4800个,百事可乐品牌约6000个。
即便是红牛这种功能饮料,PET瓶装、易拉罐装,原味、无糖、果味、增强型等所有SKU加起来,也有40个左右。
而之所以要这么做,就是为了持续匹配不同人群、不同场景、不同渠道。
陈记目前的产品线,能够摆在货架上卖的,说白了就两大类:瓶装糖水和“脉动”功能饮料。
糖水这边,花样要多些。
椰汁西米露、杨枝甘露、红豆沙、绿豆沙、芝麻糊,算下来有五六种口味。
包装上也分了两种:一种是玻璃瓶装,主打商超和便利店。
另一种是大桶的散装,主要供应给茶餐厅和糖水铺。
虽然看起来品类不少,但在专业的角度看,这其实没增加多少真正的管理单元。
真正让他在意的是“脉动”。
脉动功能饮料现在是公司的现金奶牛,增长引擎。
但它的结构异常单一。
口味上,为了适应不同市场的偏好,确实做了区分:日本市场是一种特有口味,北美测试市场是另一种,而港岛、新加坡、东南亚和韩国共享第三种基础口味。
但归根结底,它们全是250毫升的PET塑料瓶装。
按照SKU来计算的话,只能算成三种。
但这三种脉动功能饮料,规格、包装完全一样,本质上只是同一个SKU的轻微变体,并不能真正分散风险。
这就意味着,抗风险能力极差。
一旦市场风向变化,功能饮料热度下降,或者出现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公司所有的鸡蛋都在“250毫升PET瓶”这一个篮子里,收入会瞬间暴跌,没有其他产品能立刻补上缺口。
甚至只要250毫升PET瓶断供,或者灌装生产线出现故障,整个“脉动”的全球供应就可能陷入瘫痪。
之前还能将这个问题暂时搁置,毕竟脉动功能饮料能不能被市场接受尚且未知,首要任务是打开局面。
但现在不同了。
日本和东南亚市场的火爆销售,市场已经认可了产品,但公司的产品结构却远远跟不上市场的需求深度和抗风险要求。
尤其是眼下的第二次石油危机带来塑料原料上涨,造成PET瓶的成本增加,瞬间让陈秉文意识到,已经到了必须扩容SKU的时候。
研发中心。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奶香和各种食材混合的独特气味。
周志远和几位研究员正围在一个实验台前,讨论着纸杯奶茶的粉末溶解性问题。
“周教授!”陈秉文打了个招呼。
“陈生!”周志远抬起头,报喜道:“你来得正好,纸杯速溶奶茶的冷溶稳定性有了新突破。
我们调整了麦芽糊精和植脂末的配比,现在冷水冲泡的结块现象大大减少了。”
“好消息啊!”
陈秉文高兴地上前查看。
实验杯中的液体,色泽乳白,茶香和奶香融合得恰到好处,冷水冲调后也确实未见明显结块。
这确实是纸杯奶茶项目的一个关键突破。
周志远脸上的喜色稍敛,汇报道:“陈生,冷水冲调问题算是初步解决了。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个难题,奶茶杯的耐热问题。”
他拿起一个纸杯原型,正色说道:“我们反复测试过,目前能找到的纸杯材料,内壁的PE淋膜工艺不过关,根本承受不住85度以上的热水。
冲泡的时候杯子会严重变软,甚至漏水,而且高温可能会让淋膜里的化学物质迁移到饮料里,存在安全隐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