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娜拉走后怎样(1万票加更)
第282章 娜拉走后怎样(1万票加更) (第2/2页)据说这位评论家年纪还不到30岁,正是一位冉冉升起的新星。
他显然很懂得如何挑起论战。
他将《玩偶之家》与巴黎热议的“决斗闹剧”对立起来,批判的矛头不仅指向了保守派,也指向了自由派。
保守派的报纸当然像被踩了尾巴的猫一样跳了起来。
《高卢人报》立刻发文反击,称《玩偶之家》是一部“破坏家庭伦理、鼓吹妻子离家出走”的毒草。
其危害性远比一场决斗要大得多,堪比去年的《颓废的都市》,呼吁巴黎当局禁演此剧。
【如果连娜拉这样的贤妻良母都要抛弃丈夫和孩子,那我们的社会基石何在?
难道要我们都去学那些北欧的野蛮人吗?】
而进步派和自由派的报刊内部也产生了分歧。
一部分人赞同剧评的观点,认为易卜生的戏剧才是真正值得关注和讨论的严肃艺术,应该借此机会将公众的注意力引导到更深层的社会问题上来。
另一部分人则觉得这篇剧评过于高高在上,贬低了罗斯柴尔德夫人与索菲娅决斗的象征意义。
他们认为不同阶层、不同情境下的女性抗争应当被同等地看待和理解。
沙龙里的讨论话题,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虽然决斗的香艳细节依然有人窃窃私语,但“娜拉”“玩偶之家”“女性出走”这些词汇开始频繁出现。
人们还没有看过戏剧,只在报纸和杂志上看了一些介绍,就在那里争论着娜拉的行为是否合理。
当然,还有他的丈夫海尔茂是不是一个十足的混蛋。
莱昂纳尔在读到这篇剧评和相关的争论时,心中百感交集。
他当然知道《玩偶之家》在戏剧史和女性主义运动中的地位,也预料到它登陆巴黎必然会引发震动。
只是没想到,它会以这样一种方式,与他自己引发的这场风波交织在一起。
不过他还是很“感谢”这出戏剧在这时候出现的——
作为“决斗闹剧”的“主角”之一,他最近承受的压力也十分巨大。
如今争论的焦点转移到了戏剧上,他自然谢天谢地。
不过经过这段时间的喧嚣和热闹,他似乎也隐隐约约地看出来,罗斯柴尔德夫人和索菲娅之间似乎达成了某种默契。
通过这场决斗,索菲娅的名字自然而然地,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报纸上,以及上流社会的议论当中。
罗斯柴尔德夫人似乎也不再阻挡这位俄罗斯的贵女进入巴黎的顶流社交圈。
至于说她们背后有没有某种交易,莱昂纳尔不知道,也懒得知道。
——————
虽然距离《玩偶之家》在巴黎歌剧院的首演,还有近一个月的时间,但这部戏剧已经成为了沙龙中必然提及的话题。
就像现在,左拉的梅塘别墅里,莫泊桑就兴奋地表达自己对这出戏剧的期待。
左拉则一如既往的沉静,一直等到莫泊桑宣泄完自己的激情以后,才把头转向莱昂纳尔:“莱昂,你怎么看?”
莱昂纳尔沉吟了一下,才缓缓道:“虽然还没有看过《玩偶之家》,但大家都知道全剧的最后一幕,是娜拉重重关上的那一声巨响。
这当然很有勇气,但我更关心的是——娜拉走后怎样?”
(7更结束,写吐了,但你敢继续投,我就敢继续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