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夺情”起复
第二百一十四章 “夺情”起复 (第2/2页)而且更重要的是,原本应属于赵匡胤的那份奉命整顿禁军的差事,被如今这个时间线上的李奕所“截胡”。
赵匡胤不能再像历史上一样,借机在禁军中结交将领、安插亲信,最大的依仗自然也就荡然无存。
除此之外,其父赵弘殷的病故也比“史载”提前了大半年。
要知道,赵弘殷历经四朝动荡而不倒,他在禁军中的人脉算得上很广。
而在他活着时,这些情谊或许是管用的。可一旦人死灯灭,原先的交情自然也就淡了。
正所谓人在人情在,人死人情两丢开……这就是人际关系的现实性,人脉交情的本质还是利益。
至于能维系住多少父辈的人脉,全看赵家子弟自己的硬实力了。
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赵弘殷去世的时候,赵匡胤已经是殿前都虞候,并在攻打南唐时战绩卓著,不久后便晋升为殿前都指挥使。
就算父亲突然亡故,他也能靠自己的硬实力,继续维系父辈的人脉。
而且他自己也在军中笼络了一帮兄弟和亲信。
然而现如今呢?
李奕不仅只是取代了历史上本该属于赵匡胤的“生态位”。
甚至于还更上一层楼——无论是军功战绩,还是官职地位,以及皇帝姻亲的身份,显德三年初的赵大有哪一点能比得上他李奕?
势不如人,力不如人,情不如人!
李奕心中相信,自己主动递上橄榄枝,赵匡胤没理由会拒绝。
就在他心念电转之际,一道爽朗洪亮的声音在厅门外响起:“哎呀!奕哥儿驾临寒舍,愚兄竟未能远迎,礼数不周还望莫怪!”
话音未落,一个魁伟敦厚的身影已阔步踏入厅堂。
正是赵匡胤!
他一袭素净的布袍,束着粗麻腰带,眉眼间洋溢着熟络的笑意。虽比之去年他面容清减了些许,但那份豪迈的气度依旧难掩。
听到赵匡胤以“奕哥儿”相称,李奕脸上涌起了几分笑意,起身相迎道:“赵兄见外了,你我都是兄弟,何须拘泥于这些虚礼?”
“奕哥儿说得对,是愚兄说错了……”赵匡胤亲热地执起李奕的手臂,拉着他行至榻边坐了下来,木制胡榻发出一声不堪重负的吱呀。
两人同榻而坐,赵匡胤轻拍着李奕的手背,长吁短叹间,仿佛有满腹的感慨。
他发出一声真切的叹息:“唉!家父新丧,府里府外诸事纷乱,真是搅得我心神俱疲。反倒贤弟还惦记着我,亲自上门来探望,愚兄……唉!”
李奕轻声道:“自去岁赵老将军出丧之后,我本想寻个时间再来府上拜祭。但赵兄也知晓,前诸数月弟肩负重任,实在忙得抽不开身。今日休了沐假,这才贸然登门,赵兄不嫌我叨扰就行。”
两人执手相谈的亲密样子,就像是血脉相连的亲兄弟。你一句“赵兄”,我一句“贤弟”,浓浓的情谊似乎溢于言表,恨不得立马解下裤子同穿一条。
说话间,赵匡胤的目光扫过一旁,注意到了李奕带来的礼物,他浓眉立时挑起,语气带上了几分无奈:“奕哥儿,你看看你这,来便就来了,只当是回家,还带这些劳什子作甚?”
李奕笑容温煦道:“赵兄不用在意,并非什么值钱的东西。只是给侄儿侄女们带了些小玩意,权当是我这个做叔父的一点心意。”
他这话说得极其自然,语气也很轻描淡写,仿佛真就只是一些不值钱的小玩意。
但实际上,李奕带来的这些礼物,少说也值个数百贯。而且除了赵大的子女之外,还给他的母亲杜氏、几个弟妹、两位妻妾,也都各自准备了一份。
不过相比于拉拢赵匡胤这件事来说,区区数百贯的花费根本算不得什么。
李奕这番话一出,厅内气氛顿时更为融洽几分。赵匡胤连声叹道:“哎呀呀,贤弟你呀……罢了罢了,愚兄就代孩子们谢过贤弟了!稍后我喊壮哥儿和玉茹出来给你这个叔父磕头见礼!”
李奕微微摇头道:“不用了,赵兄的这份心意弟领了,让孩子们过来磕头就大可不必!”
他话音微顿,神色中增添了几分肃然,目光坦荡且真诚地看着赵匡胤,“不瞒赵兄,我此番登门,除了来探望赵兄、拜祭老将军,聊表哀思之情。确实也有件事想要跟赵兄商讨一下。”
听到李奕说有事跟自己商量,赵匡胤的眼神顿时专注起来,但他并没有着急开口追问。
而是拉着李奕的胳膊站起身,爽朗应道:“贤弟有心了,家父若泉下有知,必感欣慰万分!既如此,愚兄这就引贤弟去拜祭家父。而且那里还算是清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