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起初没有人在意普通的一次朝堂之争!
第三百七十四章 起初没有人在意普通的一次朝堂之争! (第2/2页)南京城,一座酒楼之上,有修士大声道。
“看到了,昨晚十二点的布告,这可是六部级的高官啊,李渊明是什么修为?大乘后期,距离飞升就一步之遥啊!”
立刻有人回应,言辞间尽是唏嘘惊叹。
“那咋了?”有人满不在乎道:“六部级高官如何?他袒护族人,鱼肉百姓的时候,就应该料想到会有今日!”
“呵呵,”也有人反唇相讥,道:“别傻了,六部级的高官,大乘后期修士,就算被囚禁秘境,那也是好吃好喝的养着。”
“呦呦呦,看看,有人间清醒了!”
“那整个李氏仙族,被废除本命一事,你又怎么说?都是修仙之人废除本命意味着什么?你们不知道?”
“从此以后,整个李氏先祖将会从顶尖先祖一落千丈,甚至还不如一些偏远地区家族,家族后人,从此与仙道怕是无缘了!”
“这……”听到这些话,刚才反唇相讥之人顿时语塞。
确实!若仅仅只是将李渊明囚禁,那很明显就是要将此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可将整个李氏仙族的本命废除,这事情可就严重的多了。
因为这根本就无法作假。
李氏仙族的人有没有被真的废除本命,很快就会知晓,而且也瞒不过世人。
所以,只能是真的了!
“这是仙朝自建立以来,第一个被如此严惩的高官了吧?”安静的酒楼之上有人忽然开口,继而众人再次恢复了热烈的议论。
当然,此刻不光是各大仙城百姓议论,灵网上,各种吸引眼球的博主更是自发讨论。
甚至,不少人还开始了阴谋论。
一些比较懂实证的人自然喜欢通过表象看本质。
比如就有人说,吏部若是要深究的话,其实是归属于严家的派系。
这次,太子殿下直接废了整个吏部,很明显就是在针对严党。
还有人言之凿凿,笃定接下来被处理的,很有可能是礼部甚至是户部的某个官员。
毕竟,严党所执掌的就是户部、礼部、吏部。
不光是民间百姓们在议论,一些中下层不明白发生何事的官员,也是人人自危。
尤其是严党一系的官员,更是早早的就嗅到了不同寻常,开始疯狂向各自上官打听。
可惜,朝廷要废除本命修行体系,仅限于各大布政使。
而这些封疆大吏自然知道,吏部尚书李渊明只是开始,自然也不会给下面的人透露什么,以免影响其他人。
而隶属于严党的布政使,则是随便找了个理由,对朝他们打听的下官搪塞了过去。
理由也好哄,无非就是李家运气不好,做的事被人捅到了海瑞跟前。
海瑞是什么人?
可以说大明官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既然这事被海瑞给盯上了,那只能说是李家倒霉。
再加上太子殿下素来与严党不对付,官场争斗嘛,自然要有人牺牲。
当然,虽然也有一些头脑清楚的人觉得对李家处罚太过严重,太过诡异了。
总觉得哪里不对,但事实就是如此,他们也没有质疑的地方。
更不会有人会告诉他们真相是什么。
李氏先祖被全族废除本命这场轩然大波,持续了足足一个月。
之后,一切风平浪静。
严党一袭的官员,也从最开始的将信将疑,整日惴惴不安转为平静。
一切,似乎真的就只是李家做事不干净,被人捅到了海瑞面前,然后太子趁此机会打击报复严党,抬高自己派系,为未来做准备。
再加上现如今被抬到吏部尚书位置的,确实是当初东林书院走出的那一批太子门生,种种迹象都表明这就是一次朝堂之争。
时间一晃,十年过去了。
当初,吏部尚书一事彻底揭过去了,已经没有人在乎当初的这件小事。
然而,就在嘉靖一千五百一十一年的这一天,督察院左都御史海瑞再次出手了。
又有一个六部级高官被弹劾。这一次,被弹劾的是兵部尚书,马行军!
毫无疑问的又一次引发了轩然大波。
甚至有好事者,将成年旧账,前吏部尚书李明渊被弹劾处理一事联系在了一起。原因,自然就涉及到了朝中派系划分了。
关于现如今的朝堂派系势力划分,其实对于整个大明仙朝来说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所有人都知道,严党掌握着户、礼、吏三部之外,可谓是六部的一半高官。
可是,六部之中,除了工部,属于内阁次辅徐阶家族之外,剩余的兵部和刑部,则是归当初的裕王跟景王的。
而在仙朝尚未一统的时候,兵部尚书是由内阁大臣,王崇古兼任的。
王崇古是什么人?所有人都心知肚明,那可是妥妥的太子党死忠!
现如今身为内阁新党之一的王崇古,早已经卸任了兵部尚书一职,而现如今的兵部尚书,则是由当初的侍郎马行军担任。
所有人都知道,当初李承武被斗倒之后,朝堂势力重新洗牌,再之后,裕王和景王,开始默契的将手伸向了军方。
其中,兵部、还有五军营归了裕王,而刑部和神机营,则是归了景王府。
所以,马行军能担任兵部尚书一职,必然也是妥妥的纯太子党。
十年之前,严党一系的吏部尚书,李渊明被“下马”,太子一系的官员执掌吏部。
这等同是从严党手里夺权了!
十年后的今天,太子一系的兵部尚书被弹劾,依旧是海瑞出面。
嗯,这俩者要说没有任何关系的话,怕是傻子都不信。
因此这一次在一些自认为看穿本质的人,大肆的渲染讲解之下再次被定性为朝堂之争。
对此,朝堂高层自然也是默许的姿态。
太子监国,而太子跟严党又向来不对付,现在两方开始斗法,嘶……这在所有人看来,未来十数年,数十年,乃至上百年。
恐怕整个朝堂官场,都将陷入动荡了。
对此,官场之上,布政使级以下的各派官员,尤其是隶属于太子和严党的官员更是各个紧张,做好了长期奋战的准备。
而其他中下层官员,以及底层百姓修士,则是以一种抱着看戏的姿态看热闹。
不涉及两个派系的官员,则是想要更上一步,开始四处走关系,而底层百姓修士,则认为官老爷们的事与自家无关。
嗯,当官的斗法,这大火还能烧到我们身上不成?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那些老爷们可比谁都清楚!
谁也不敢得罪我们这些百姓!
况且,皇帝陛下,那可是真正的圣君,谅这些官老爷们,也不敢胡来。
总之,看戏就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