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普通人的道路》
第475章 《普通人的道路》 (第1/2页)“江弦同志,你提的这个版税制好啊!”
“以前光听国外用的是版税制,没想到您都已经用上了。”
“这事儿也太低调了,这可是大事儿啊!拿版税,建国以后这是开天辟地头一遭!”
“是啊,足够载入文学史册了!”
一群作者叽叽喳喳,表情亢奋的跟江弦说个不停。
江弦审视着脑海的那部,面对恭维他的作家,就应付着笑笑。
新中国第一个提出版税的作家。
对这个名头,江弦其实没多在意。
在原本的历史上,获得这个名头的是王硕嘛。
可是对王硕来说,这个名头其实不算有多起眼,让王硕闻名全国的还是他的。
“哪部作品拿版税了?”李陀追过来跟江弦打听。
江弦也不隐瞒,一五一十的跟李陀讲了讲作家出版社的情况。
当李陀听到是“全部”这四个字的时候,心里咯噔一下。
再听着“12%”这个版税率以后,他快速的在心里打了几下小算盘,然后得出一个让他瞠目结舌的结果。
李陀满脸震惊的喊了一声:“你这能赚多少个万元户啊?不会变成百万富翁吧?”
“哪有那么夸张。”
江弦摆摆手,示意他小声一点,“书店一本书才能卖出多少钱啊?就算是版税,一共又能赚多少钱?”
李陀懵了。
这是人话?
他只觉胸中气血上涌,说不出的羡慕嫉妒。
“你也不看看,你那些出版以后卖的有多火?也不看看你这次出版了多少作品?!”
说这话的时候,李陀那叫一个气儿不打一处来。
这文坛,真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说起来,李陀也在文坛出道多年,交友广泛,评论界颇有名声,在京圈儿也要被尊称一句“陀爷”。
可惜现实情况是,李陀的作品产量不多,作品大多都是短篇,也单独、群体结集的出版过那么几次。
销量那叫一个惨淡。
用句不好听的话说就是:赔钱货。
人出版社又不傻。
眼瞧着你的作品都是些不争气的玩意儿,那还跟你浪费什么时间?
因此,这会儿看着江弦那个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模样,跟他拼命的心思都有了。
你清高!
你了不起!
就按江弦作品往常那个销量,哪怕江弦从现在开始停笔,这笔版税让他后半辈子吃喝不愁都足够了。
更别提,论起来这小子还是新中国第一个拿版税的作家。
那真是能载入文坛史册的大事儿了。
是一提到这个名字,就能被反复拿出来提的大成就。
千古留名。
他们这些混文学圈的,梦寐以求的不就是这个么?
不过话说回来。
李陀又看一眼江弦,这个身着中山装手握两块儿“鲁迅文学奖”奖牌的高大男人。
在他们眼里,“新中国第一个拿版税的作家”或许是什么了不得名头。
但对人家来说。
这个名头,似乎还真就不算个啥
“江弦同志。”
处于众星拱月位置的江弦,忽的被喊了一声,回头一看发现不是别人,正是路遥。
相比于上次见面,路遥肉眼可见的沧桑了不少,才三十多的人,看着跟快五十了似得,比李陀更像是个中年人。
“恭喜你拿下‘鲁迅文学奖’这个奖项。”路遥笑着说了一句。
“客气了、客气了,真没想到你也来京城了。”
“这也是赶巧。”
路遥道:“我有本要在《花城》出版,《花城》打算在京城给我开个的座谈会。”
“?什么?”
“一部长篇,本来叫《普通人的道路》,后来诗人子页看了我的稿子,给我重新取了个名,叫《平凡的世界》。”
“.”
江弦一阵意外。
没想到他仅仅是这么一段时间没见到路遥,路遥就已经完成了对《平凡的世界》的创作。
当然了,这只是的第一部。
“好事儿,这是好事儿,怎么没通知我?到时候我也过去凑凑热闹。”
“那再好不过。”
路遥笑了笑,又搓了搓手,一幅欲言又止的模样。
江弦见状笑笑,“怎么了?还有什么事情?”
“这个嘛”
路遥面露尴尬。
“有什么事儿?你但说无妨。”
“那我可就说了。”
“嗯。”
“江弦,你那部《最后一个匈奴》的下半篇创作的怎么样了?”
“我说什么事儿。”
江弦笑笑,“原来是催稿的事情。”
《最后一个匈奴》是当初他在《延河》上发表的。
这部高原史诗一经发表,当即便轰动整个陕西文坛。
可惜只发表了上半篇。
陕西读者们对的下半篇翘首以盼,一等就是这么多年。
可惜等来等去,这些年连的一个字都没等到。
“我是怕你忘掉这回事儿,当时你说,觉得还不到创作这部下半篇的时候,觉得迄今为止陕北这片土地所经历的历史,没办法和上半篇对等的厚重。”
路遥缓缓道:“这一等,过了这么多年,咱们翻天覆地的又发生了这么多变化,还不到能创作这的时候么?”
“我觉得”
江弦拍拍他的肩膀,“我觉得差不多了,你放心,这我没忘掉,一直都记着呢,该到这出现的时候,这我一定给你弄出来。”
“嗯。”
听了江弦这句承诺,路遥心情复杂,也就是被人画了张饼的感觉。
这饼能看见,但是摸不着。
这感觉让人着迷,又让人觉得讨厌。
接下来的座谈会,主要围绕版税的事情展开,因为涉及到获奖作家的直接利益,所以每位作家都非常关注。
作协和作家出版社也足够大方,给所有的作家开出了10%的版税率。
这个价格当然没有江弦的那么高,因为这是综合考量的结果。
给江弦12%是因为他太有名了。
而获得鲁迅文学奖的这些作家们,像是周梅森、矫健、铁宁这些个年轻作家,在文坛可连脚跟都没站住呢。
因此综合考量下来,10%看起来是个最合适不过的结果。
“自降身份”的江弦也不觉得自己亏了多少。
做成集以后,作者们都是按照各自所占篇幅比例来分钱的。
而他所占的比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