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二章 入城除恶
第九百七十二章 入城除恶 (第1/2页)应天府的问题很大,涉及的不仅仅是钱财和土地,还有更严重的事情。
韩忠彦所知道的层面,只有应天府的账簿,从这些不实的账簿上,已经足够把李淮打入十八层地狱了。
至于其他更严重的问题,自有皇城司的调查,以及刘泽宁掌握的证据。
可以肯定,这一次应天府的官场绝对要经历一场史诗级的地震,首当其冲的李淮被千刀万剐也不奇怪。
现在账簿方面的证据韩忠彦已经掌握,但他麾下只有一千人马,不敢打草惊蛇。
事情太大,连他这个监察大夫都感觉有点难以掌控了,只能禀奏官家,等官家的圣旨。
“传令下去,大营加岗加哨,将士们辛苦一下,这几日昼夜不息,加强大营戒备,提防突发事件。”韩忠彦沉声道。
文吏们一惊,立马便有人出军帐传令去了。
夜已深,子时已过,韩忠彦注重养生,这个时辰早该睡下,可他却毫无困意,面前的账簿触目惊心,一场波及整个南京的风暴即将来临,他实在无法安睡。
半个时辰后,文吏们将复核过的账簿整齐地码好,恭敬地退出了军帐。
韩忠彦打了个呵欠,正打算稍事休憩一会儿,突然听到不远处传来急促的马蹄声。
马蹄声越来越近,到了大营外停下,没过多久,便有文吏在帐外禀报,禁军诸班直都指挥使狄谘所部平叛大军,遣亲卫快马来见韩大夫,狄将军有要事禀报。
韩忠彦神情一振,面色凝重起来,他披衣而起,令人将亲卫信使请进大营。
信使进了军帐,先躬身行了一礼,然后告诉韩忠彦,狄谘将军奉旨平息下邑楚丘两县民变,历经两日,民变已平,留下数千兵马在两县处理善后,剩下的一万余兵马正星夜向南京急行军。
韩忠彦一惊:“狄将军为何亲率兵马来南京?”
信使垂头禀道:“狄将军奉了官家的旨意,官家调令狄将军麾下大军赶赴南京,协助韩大夫拿问南京留守李淮,及其南京一应官吏。”
韩忠彦愈发震惊:“官家已掌握李淮所犯之罪了?”
“汴京传来消息,皇城司已拿到了下邑知县陈素的供状,下邑民变,全系南京留守李淮暗中指使煽动而起,此人罪大恶极,必须马上拿问,押解汴京问罪。南京及辖下七县一应官吏皆须严审。”
韩忠彦吃了一惊,脸色铁青道:“果然是他挑起的民变,居然还嫁祸给刘泽宁,李淮,你该死!”
挑起民变已经是罪无可赦了,更何况韩忠彦手里还有新鲜出炉的账簿数据,以及必然牵扯进来的地方豪强地主的利益勾结,诸多罪行加在一起,足够李淮死一百次了。
“狄将军麾下的兵马何时可至南京?”韩忠彦忍下怒火问道。
“大军距应天府尚有半日行程,但前锋马军三千人,距应天府已不到百里,天亮之前可至应天府。”
韩忠彦点头,阴沉着脸道:“前锋三千人马,已经足够了,李淮没那么大的本事能与这三千人马抗衡。”
“本官就在大营里等狄将军的前锋兵马,只待前锋至,本官便下令入城拿人。”
…………
与此同时,应天府城官署内。
同样是深夜,应天府的官员们同样是彻夜未眠。
他们有心事,睡不着。
自从两日前韩忠彦突然取走了应天府历年的账簿后,官员们便感到大事不妙。
查账,是最方便简洁且有效锁死在任官员罪证的方式。
应天府的账簿从来是准备了阴阳真假两种账簿的,只是假账簿向来是为了应付朝廷官员下来查核。
但偏偏韩忠彦不按套路出牌,人还没进城就下令随行的禁军取走了账簿,效率简直是迅雷不及掩耳,让李淮和官员们根本来不及准备,于是应天府的真账簿就被他们取走了。
账簿被取走后,基本已经锁定了应天府官员们的下场。
若只是贪墨一点钱财土地,以大宋如今宽松的政治环境来说,或许罪不至死,但官员们都很清楚,什么叫“拔出萝卜带出泥”。
坐实贪墨不可怕,大不了罢官流放,但监察大夫韩忠彦显然不是那么容易糊弄的,他亲自来到南京,查账只是顺带手的事儿,他真正要查的是下邑民变的真相内幕。
这可就真要人命了啊!
此刻的官署内,一群奸臣贪官仍在开会。
李淮状若疯狂,正口沫横溅地安抚人心,他疾言厉色地告诉在座的官员们,不要害怕,韩忠彦能查到的无非是贪墨钱财土地,民变这种事,在账簿上是查不出来的。
只要大家咬死了不松口,把所有的黑锅都推到刘泽宁身上,事情仍然死无对证。
朝廷能坐实咱们的,只有贪墨,最坏的结果不过是罢官流放,本官有恩师在政事堂暗中支应照拂,只等风头过了,咱们依然能官复原职……
毕竟在大宋这种善待文官士大夫的宽松环境里,文官们贪点钱财算事儿吗?
如演讲般慷慨激昂的语调,却激不起在座官员心中的一丝波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