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三章 灞桥怨憎会
第六百九十三章 灞桥怨憎会 (第1/2页)炙热的阳光像融化的铜汁,从九天之上倾泻而下,不断的浇在官道上。
蝉声撕扯着凝滞的空气,一声比一声凄厉,像是要把五脏六腑都呕出来。
凉亭的飞檐在黄土官道上投下一小片阴影,如同浮在金色海洋里的墨色孤岛。太子就坐在那片阴影的最深处,素麻衣袂间漏进几缕阳光,在他苍白的指节上烙下斑驳的光痕。四名禁军按刀而立,甲胄反射的冷光刺得人眼睛发疼。
不远处,灞桥横跨河面,柳枝低垂,蔫蔫地蜷曲着叶片,在风中轻轻摇曳。
"殿下,喝些茶水消消暑吧。"老宦官赵有全捧着一个瓷碗,小心翼翼的递到太子面前。
太子没有接,只是有些出神的看着灞桥和桥下奔腾的大河。
太子现在已经不能称之为太子,即便这名宁愿追随他去黔州,以此表明对他的忠心的宦官,也只能称他为大皇子殿下。
眼前的那座灞桥乃是隋开皇二年所建,全长近一里,乃是天下最长,规模最为宏大的多孔石拱桥。
当年祖龙东征,霸王屠咸阳、汉高祖入咸阳,史书记载也是经过灞桥,但当年那灞桥乃是石墩木桥梁,并非眼下这一座。
古今桥名相同,自春秋起,这座灞桥便为离别之地,折柳相赠习俗形成"灞柳风雪"的关中八景,年年柳色,灞陵伤别,记载的就是此处。
灞桥送走过多少离人,又见证过多少誓言?
“殿下您歇着。”
赵有全将轻手轻脚的将茶碗放在太子身后的石台上,然后恭敬的退下。
他在凉亭外才转身,看到那些押解军脸上戏谑的神色,他的眼睛顿时微微的眯了起来,脸上的谦卑神色迅速变成了阴冷。
他认得那名押解军统领章云尘,那人以前挂着“千牛卫”的腰牌时,曾数次在宴会上谄媚敬酒,为的就是将来有攀附太子的可能。
但此时这人在和数名部下闲聊嘲讽时,甚至不避他的耳目,以至于说话声音清晰的传入他的耳廓。
“这大皇子在这里看桥做什么呢?”
“还能做什么?自是心中不甘。咱们走过这座桥,去了还能回来,他过了这座桥,走了就回不来了。”
“兴许读过太多灞桥送别的诗词,没想到这次把自己给送走了。”
见到赵有全过来,章云尘也不在意他的脸色,只是微嘲的笑了笑,“赵中使,该招呼大皇子起程了。误了时辰,可都要算在你我的头上。”
“误了时辰?”赵有全不冷不淡的笑了笑,道:“章统领,咱们从长安出发,行经灞桥、峣关,然后才沿着商山道南下,再经商州、武关道,接着还要坐船在汉水中转至金州,再南下入米仓道,然后再到梁州,再沿着乌江至黔州。这路线章统领肯定很清楚,但是我估摸着这种天气里头,章统领你肯定没走过这一遭,但二十七年前我就在这样的天气里走过这么一遭,当时才到汉水,押解军就病倒了一半,我不知道你见过记载没有,当时郑统领的有个亲戚还直接病死了。这种时候官道上走起来都烫脚,你信我,若是这时候着急着赶路,那到了汉水的时候,倒下的可不止一半,那时候耽误的时才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