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一杯薄酒释千斤粮仓
618、一杯薄酒释千斤粮仓 (第1/2页)“魏大人,可还有转机?”
魏长盛闻听此言,只是赧然一笑,仰头看上去:“连天都不助我,还有何转机。恐怕朝廷凋我异地为官的手谕已在路上了。”
“那若是……魏大人治灾有功,活万民生计呢?可否功过相抵?”
“你这话说的,今日那江南道的不是说了嘛,朝廷只看税收,能有钱给朝廷,一切便安好。”
魏长盛此刻一言不发,而这会儿突然便有人说道:“诶,前些年我在江南道时,那里有个名头,就是叫散官勋爵,承诺捐献千石者授义赈郎,虽只是九品下散官,但若是有个官身,那是不是可以抵五年的税啊?”
“对对对,有官身可抵税,孩子还能考功名。”
下头七嘴八舌说了起来,就说前些年那江南道为了筹措镇抚钱款想出来的法子,虽是卖官鬻爵,但还真筹措了不少钱,后来听说朝廷要办这件事,但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魏大人,您不如便效仿那江南道,也弄出来这个义赈郎的名头,到时即便追查下来,那也不是您先干的呐。”
“对啊,魏大人。您可不能走啊,您一走,我们的日子就没法过了。”
“你们都别说那没用的了。”这会儿后头一个胖胖的富商走上前来:“魏大人,我郑某是个粗人,不说那许多了,我认捐一万两银子,两千担粮食!”
魏长盛看了他一眼,摆了摆手:“不必了,杯水车薪,多谢诸位的好意了。”
他这会儿还真是一副大势已去的死相,再一想到今日那夏林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嚣张嘴脸,这些商人也是气不打一处来,竟纷纷开始认捐了起来。
光是这些人,一夜之间便认捐了八十万两银子和近二十万担粮食,然而这还不够,他们觉得光是自己出钱不开心,非得篡唆着魏长盛弄一个什么功德碑,上头搞个排行榜,捐款最多的排在第一位,万世流芳。
这人有了攀比,而且也有人认捐了,这会儿要是谁不从大流,那可就真的是要遭大排挤了,所以第二日一大早,桂州首府上下一片闹腾,那小车推得粮食在空场上堆成了山,而记录捐赠的人笔都写冒烟,嗓子都喊哑了。
“张寿,认捐白银三千两,粮食五千担。”
“徐涛,认捐白银五千两,粮食七千担。”
这边唱着,那下头的可就吵闹起来了。
“你凭什么比我多啊?显得你有能耐?我各加两千!”张寿愤怒的喊着冲到了记录的官吏面前:“给我各加两千!来人,跟我回家点粮!”
最夸张的是城中两个顶级富豪这会儿为了那功德碑上的榜一大哥卯上劲了,大伙儿都是体面人,要么不干要干就干到顶点,本来他们也就是一万两银子一万担粮食的,但后来这两位大哥卯上劲之后,那可就发疯了。
“都别活!”这桂州首富大手一拍:“纹银二十万,五十万担粮食,老子不过了,为我家儿子留个福源!”
“你牛气什么?我早看不惯你了。”另外一个后起之秀也是满脸杀气:“高他五万两,再加城北大仓,我不要了,捐!我儿子福源必要超过你儿子。”
而这会儿就在旁边小楼上的魏长盛放下帘子,侧过头看了一眼正在吃米糊糊的夏林:“夏公,你是如何做到的?”
“我不赌他们善心大发,我赌他们恨我入骨。”夏林接了一碗温水喝了下去:“我就是要叫他们知道,若是你走了,他们别说好日子了,皮都的被我掀咯。”
“呵……”魏长盛指着外头笑道:“这些人啊,卯上劲了。”
“那是自然,能得一个岭南首善,你可知这四个字的含金量?到时我再叫工匠仿一个朝廷下来的首善牌匾,挂上‘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大印,你猜猜他这买卖划算不?”
“啊?”魏长盛一愣:“这……夏公,玉玺你也有啊?”
“那玩意我没有,找个大萝卜雕出来就完事了。”
“伪造……玉玺?”
“上头追究的才是伪造的,上头不追究,那就是真的。”夏林把最后一口米糊糊吃下去之后一抹嘴:“这他妈真难吃,喂猪猪都要犹豫半天。今天下午就能吃上米饭了吧?”
“能吃上了。”魏长盛再次撩开帘子看着空场上已经堆如山丘的米面:“他们囤了如此多的东西……”
“大宗经营,囤货属实正常,他们没抬价往外卖只是不拿出来也说不上什么,无商不奸,只要趁着年景好的时候多囤一些,灾年就算不主动抬价,货物自然涨价他们也能赚上百万金的。”
说完夏林起身:“好了,我去找萝卜刻章了。”
魏长盛一句话没说,就这么看着夏林离开。
夏林转身直接进了大营之中,上去就叫匠作营制作鎏金的牌匾,他们的框架都是现成的,有人模仿景泰帝的字体,有人模仿大印,甚至就连玉玺的模板都是现成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