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年度收尾,老陈分红
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年度收尾,老陈分红 (第1/2页)顾博远看那些卖东西的都去看那袋子下水,他刚好休息一下,喝口水。
李龙退了进来,站在柜台前,顾博远吐出一根茶梗子,放下茶缸子说道:
“二十多吨下水?要是一块钱一公斤,这些人一个月不到就全都给你处理光。”
“可能要不了一个月。”李龙听着外面那些人的议论声,笑着说道:“二十来吨放到大市场里面,翻不起多大的水花来。”
要知道这些贩子活跃的区域可不止玛县一个地方。
石城、呼县甚至还有直接到北庭那边的。
这么大一片区域,覆盖着十几二十几万人口,真要宣传一下,能消耗多少下水?
这点能翻起多大的水花?
肯定不大。
“够便宜,他们就有这个动力。”顾博远点点头,“反正咱们也挤不出人来处理这个,还不如就便宜批发掉。苹果就是个好例子,卖得快,也没冻着。”
李龙点点头,他想的就是这样。
外面,那袋子下水已经被人看过了,有些人也不觉得自己手脏,还上手抓着,其他人也没觉得有啥不妥。
“不错,没打水,直接下水冻起来的。”这人经验丰富,一摸一看就看出来了:“实实在在的都是下水,而且新鲜得很。”
“我看洗得也干净,肠子没屎味儿,百叶子也干净得很。”另外一个说道,“这样的下水卖起来快得很,都是净货,实打实的。”
“一块钱,真便宜,我还以为可能是存货或者是臭货哩,看着新鲜,应该是新宰没多久的,好东西,我要一袋子!”
“这一袋得有四五十公斤吧,你一个人就要了?”
“那还有啥?买回去化开,我们乡上路口一摆,要不了半天就卖完了。”这个人极自信,提着那袋子下水到门口对李龙说道:
“李老板,这袋子我要了,是现在过秤?”
“对,现在过。”
李龙没想到这立刻就开张了,笑着说道:
“来来来,这里……”
一袋下水整整五十公斤,李龙觉得这可能是当时刘山民在收集这玩意儿的时候专门让人称的吧?
那个人付了五十块钱,然后把盛下水的袋子放在自行车后座上,用卡子卡住,推出收购站骑着就走了。
李龙隐约记得这位家在凉州户,距离这里也不远,也不知道这是要驮回去出售,还是要去老街或者市场那里转卖。
有了头一个,就有第二个。本身这些二道贩子就是无利不起早,现在有好处可占,一个个都积极的很,把手头的东西匆匆往顾博远那里一卖,就要从李龙这里拿下水。
“哟,老孔啊,今天大方得很啊,我记得哪次你过来卖东西,都是要和我好好讲一讲价的,今天真好,我说多少就是多少。”顾博远打趣着一个贩子。
“那不是你家有好东西了嘛,我大方卖给你东西,呆会儿你把秤给我看高点,不就啥都回来了?”老孔也是老油条了,直接就把心里话说出来了。
“那可不行,我给你的是公道价,那你从这里买东西也得公道一点。”顾博远半开着玩笑,“生意是女婿的,我赚那点儿还要给外孙子买糖,可不能便宜了你!”
老孔脸皮厚,直接说道:
“你要是能给我便宜些,秤高一些,我叫你一声外公也不是不行!”
“去你的,我可没你这么大的孙子!”老顾没想到老孔竟然这么厚脸皮,笑骂着:“再没个正形,东西不卖给你了!”
厚脸皮的老孔和老顾的对话让这院子里多了一些欢笑,只这一会儿功夫,下水就卖出去五袋,两百五十公斤。
剩下的几个人虽然羡慕,却买不起。他们是把自己家余着的东西拿来卖的。这袋子下水是一袋起卖,一袋就五十块钱,手头根本就没有啊。
李龙也没办法,这下水都冻着的,真要化开卖,那再冻上,品质就不一样了。
所以他只能搞批发。
“你们要想买的话,回去和邻居商量一下,几家合伙买,回去化开分就行了。”老顾点子多,说道,“反正现在还有不少,三五天应该是卖不完的。”
“行行行,我现在就回去找人!”立刻有人就应了一声,匆匆离开了。
“嗯,看这样子,这二十多吨下水,卖得可能比想象的快。”顾博远没想到这便宜的下水这么受欢迎。
再怎么下水,那也算肉啊。
这边人可不挑,能吃,是肉就行。
果然如顾博远所说,不到十天,二十多吨下水就去掉大半,还有些是慕名而来的。
“多亏了双成在卖下水的时候说了一句这是从国外过来的,原来那人打算买两袋,结果直接就下了四袋。”中午的饭桌上,顾博远笑着说,“现在国外的东西,不少人觉得就是好,就连这个下水他们也觉得比国内的好。”
他夹起一筷子肚片放嘴里,一边嚼一边说道:“我感觉就没国内的好。从老马号那里拿过来的肚子,就比这个香嘛。”
“老马号那边的牛羊喂料啊。”李龙笑着说道,“喂的糖渣得有几十吨了。那喂料的牛羊自然就会肥一些,肥一些就香啊。”
“哈加盟共和国那边不喂料吗?”顾晓霞问道。
“喂不了,他们那边现在粮食都在短缺着呢,哪有那么多料给牲口吃?主要还是吃草。他们草原地方大,好找草,方便喂。”
“有那么大的地方,咋可能缺粮呢?”杨大姐有些不解。
“你想想七八年前,口里是不是也缺粮?”顾博远问道。
“……那倒是。”杨大姐立刻就明白是咋回事了。
“而且他们那边还有灾害,粮食短缺后,国际上粮商提高粮价,不给他们卖低价粮,他们国内就有许多人吃不饱肚子。”李龙解释着。
他给顾博远提了一嘴关于杨大姐的事情,顾博远直接否了,说绝没可能。
所以后面也就不说这事了。可能因为这么一问,顾博远还有些不好意思,连续一个多星期没和杨大姐搭话,后来才好一些。
李龙说的一半是有根据的一半是后面网上看到的。说是当时国际粮商,特别是老美那边,在苏联各加盟国内粮食短缺灾害频发的时候,提高粮价,甚至不给苏联卖粮食。
而这其中也有华夏的影子,这边的粮食也不往那边运。
结果就是苏联国内因为粮食短缺而导致怨声载道,加上其他各种原因,最后就倒掉了。
反正许多人吃不饱是真的。
不管怎么说,下水卖得很快,这是好事,二十多吨其实也就是两万多块钱,说多也不多。
但这是条不错的路子,稳定且在整个冬天都可持续。
十一月二十号的时候,赵辉过来了,他是过来拉皮子的。
赵辉过来的时候提前给李龙打了电话,说今年的皮子涨价了,涨得比较多。
李龙知道原因,其实不用赵辉说他也知道,不光是赵辉,还有其他商人也主动联系他,想要他这里的皮子。
“赵老板,你要再不来,这皮子真留不住了。”李龙把赵辉带到会客室里,半真半假的说道,“已经有三个人给我打电话想要我这里的皮子了。”
赵辉满脸堆笑的说道:“我就知道李老板你是个守信的人,放心,今年皮子价格涨的事情,我知道的,我也给你说过的。现在皮子短缺,各皮革厂那些珍贵的皮子都少,你相信我,我也绝对不会亏待你!”
皮子涨价的原因是动保法出来了,虽然全国各省地方在执行的力度上不一样,但至少在宣传普及方面还是够的。
一些老百姓知道黄羊、狼这些动物不让打了,那皮革厂自然就缺货,缺货自然就会导致原料涨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