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红楼之扶摇河山 > 第八百六十三章 嗔痴绽情窦

第八百六十三章 嗔痴绽情窦

第八百六十三章 嗔痴绽情窦 (第1/2页)

神京,大理寺官衙。
  
  杨宏斌接过这几份文牍,翻阅一遍,说道:“玉章,你为何单挑中这几份?
  
  这几人的询问记录,我都仔细看过,并没有发现不妥。”
  
  贾琮说道:“我挑中这几人,并不是因为询问笔录不妥,而是因为其他原故。
  
  我方才说过,军囤泄密如不是蓄意泄密,就是当事人无意中泄密,在问讯记录文牍上,很难找到相关痕迹。
  
  我挑中的这几名官员,他们的问讯记录,都十分完美,找不到任何瑕疵,但这些只是表面文章。
  
  但他们承担职司细节,还有个人习性性情,相比其他官员,更应该关注细纠,很可能会有所获。”
  
  贾琮挑出其中两份文牍,说道:“这两份是户部两位仓部主事,这两人虽不负责具体征粮。
  
  昨日我曾去户部查问,东堽镇军囤每月派粮几何,存粮几何,都会定期向户部发函。
  
  这份函件便由两位仓部主事经手,他们会根据军囤每月存粮,确定户部下月征粮数目。
  
  所以这两位仓部主事,虽然官职不高,手中征粮权柄可不小,即便是他们的上官,都以他们筹算征粮为准。”
  
  ……
  
  杨宏斌说道:“他们熟悉每月征粮数额,似乎和军囤地点泄密,并没有直接关联,玉章为何认为他们会更可疑?”
  
  贾琮说道:“前日我被圣上传召宫中,曾仔细阅读辽东军报。
  
  辽东镇总兵梁成宗精通兵事,治军谨慎。
  
  他从历次派粮数量和频次,大致推算出除夕前后,军囤存粮接近满仓。
  
  此时各大军镇因年节,大都后延后取粮。
  
  所以梁总兵反其道行之,让辽东粮道除夕赶到军囤。
  
  因为满仓情形之下,更易调集足额粮草,军中用粮有备无患。
  
  当时辽东镇粮队入仓调粮,运粮把总是精细之人,曾和守仓武官交谈,确定当时军囤处于满仓。
  
  可偏偏就在除夕之夜,残蒙伏兵发动突袭,连夜抢占军囤,劫走了满仓六十五万担军粮。
  
  就像蒙古人事先得知军囤满仓,才会掐准时机,除夕之夜发动奇袭,这未免太过巧合,更像是事先预谋。
  
  神京三大官衙之中,这两位户部仓部主事,负责军囤粮仓筹算,他们最清楚军囤何时满仓!
  
  所以即便他们没有蓄意泄密,但被人刺探出满仓时间,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
  
  他们比其他涉秘官员更加可疑,所以很有深查的必要……”
  
  ……
  
  杨宏斌神色钦服,说道:“玉章思虑缜密,当真心细如发,能窥他人未有之境,实在叫人佩服。”
  
  贾琮笑道:“你太过誉了,你们每日询问三部官员,事务繁杂,身在局中,难免不能面面俱到。
  
  我只是参知处事,有旁观者之利,多加推敲琢磨,总会有些所得。
  
  这两人有无嫌疑,访查腊月前后人际往来,有无可疑,便能明辨清浊。”
  
  贾琮又取出另外两封文牍,说道:“这两人是兵部官员,参与各镇粮草分派数额,他们不清楚粮仓是否满仓。
  
  但对军囤地点了如指掌,我曾在兵部观政,对兵部官员十分熟悉。
  
  这两位兵部官员是性情中人,生性疏朗,喜好饮宴,交游广阔,被人刺探机密,可能性较大,也要多予探查。”
  
  ……
  
  贾琮拿出最后四份文牍,说道:“这四人是五军都督府武官,都担任押运粮草,熟悉沿途粮道,军囤位置所在。”
  
  杨宏斌说道:“这四名武官一人为寒门,通过军中人脉调任,其余三人都是勋贵子弟。
  
  右军都督府从五品囤田武官陈瑞昌,身份最是显赫,他是齐国公陈翼的次孙。”
  
  贾琮说道:“安达汗乃是草原枭雄,一贯野心勃勃,南下之心炙热,他施虐漠北已久,是个谋略阴险人物。
  
  他悍然发兵抢占北地军囤,绝不会单为解除过冬危机,必定是另有重大图谋。
  
  如果我是安达汗,乘着夺取军囤,手头粮草丰足。
  
  北上可以截断宣府、蓟州两镇退路,相机攻占夺取。
  
  南下可借粮道便利,快马精骑,日夜兼程,直取神京,可逞措手不及之威!”
  
  杨宏斌听了此话,脸色有些苍白,说道:“要真如玉章设想,安达汗乘机南下,形势就太危急了。”
  
  贾琮说道:“前日开始,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各自从五军营挑选精锐,派遣两百斥候,分队北上探查。
  
  再过两日时间,必有北向军情传回,如安达汗真的沿着粮道,挥军南下,直逼神京。
  
  军囤泄密的来源,五军都督府难逃其咎。
  
  因兵部工部知晓军囤所在,军粮运输却是五军都督府主责,粮道走向筹划,乃五军都督府独家落定。
  
  所以,此次军囤被残蒙突袭,如没有其他未知缘故,极可能是数个官衙发生泄密,
  
  蒙古人汇合刺探消息,才会行事如此精准,在除夕之夜军囤达到满仓,预先埋下伏兵,悍然发动抢占。”
  
  ……
  
  杨宏斌听了贾琮一番剖析,细致入微,犀利明透,发人深省,甚至有毛骨悚然的惊戾。
  
  他是大理寺近年出挑人物,不过短短几年时间,从一名普通大理寺评事,擢升为大理寺左寺正。
  
  得大理寺卿韦观繇器重,事事委以重任,精明强干,履历要案,心思手段,颇为不俗。
  
  但像贾琮这般缜密细腻,无缺无漏,巧思奇念,多辟蹊径,却是他万万做不到的。
  
  贾琮对人心世情的测算,对于军武大势的谋断,也是杨宏斌无法轻易达到。
  
  在他看来这是天生才赋的差距,更是后天学识广博的局限,轻易无法弥合的差异。
  
  贾琮说道:“比如你提到的陈瑞昌,是几名押粮武官之中,勋贵门第最贵重。
  
  恰逢残蒙攻占军囤,还能侥幸逃生,赶回神京报送军情,即便如此,也不能说他没有嫌疑。
  
  按着我的推算,军囤所在泄密,在上年腊月之交。
  
  陈瑞昌问讯笔录中,去岁十一月底,至于腊月除夕至,他往来运输军粮三次,刚好在泄密时段。
  
  除夕前那次押运粮草,原是另一武官出行,正巧得了急病,才让他临时顶替。
  
  腊月前后这段时间,四名运粮武官之中,他的运粮次数最多。
  
  但凡涉事越深,出纰漏概率越大,所以此人也要严查。”
  
  ……
  
  杨宏斌心中叹服,说道:“圣上赋你参知之权,着实是英明之举,让大理寺省去多少功夫。
  
  你这一番筛选,涉秘官员查究范围,便是缩小大半,稽查必定事半功倍。”
  
  贾琮笑道:“一人智短二人智长,我方才筛查出的官员,难免有不足遗漏,你手下人手充足。
  
  可以再仔细筛查一番,拾遗补缺,后续行事更妥当些,此案的稽查方略,基本也算磋商完备。”
  
  两人又闲聊几句,贾琮向杨宏斌告辞,他只是参知之权,协助理清稽查方略,具体稽查事务,不是他的职责。
  
  眼下大战在即,面对蒙古人快马利刀,火器威力立竿见影,这在辽东战场,已得到充分印证。
  
  嘉昭帝对火器之倚重,贾琮比任何人都清楚。
  
  目前火器赶造之责,乃是重中之重,查案之事告一段落,贾琮精力将移回火器工坊。
  
  等到他走出大理寺官衙,时间已接近午时,想这里离府邸很近,便准备回府暂歇,下午再去工坊理事……
  
  ……
  
  荣国府,荣庆堂。
  
  自王熙凤入堂之后,气氛越发热络,姊妹们闲聊家务琐事,又陪着贾母说笑趣。
  
  宝玉忌惮王熙凤厉害,自她入堂之后,便不敢随意说话。
  
  他虽心里憋屈,但也无可奈何,又舍不得就此离去,即便在西府不爽利,总比回东路院对着老爷强。
  
  袭人见宝玉不再胡说,倒是松了一口气,只盼着尽快混过这场,早早回东路院才干净。
  
  等至午时,贾母在花厅摆下宴席,让人请薛姨妈同来入席,薛姨妈极会说话,贾母乐意找她唠嗑。
  
  迎春想到一事,说道:“老太太,上午我在琮弟院里用早点,听他说去大理寺衙门办事,那地方离东府很近。
  
  说不得中午要回来歇脚,我让绣橘回去瞧瞧,要是琮弟回府了,那边冷冷清清,让他来给老太太见礼。”
  
  贾母笑道:“他回来也正好,我两天没见他,一起过来热闹些。”
  
  宝玉原本满怀喜悦过来,结果惹了一肚子闲气,暂且不说,又被王熙凤辖制威慑,当真是百事不顺。
  
  再听迎春让人去寻贾琮,更让他满心不自在,恨不得就此逃走,只是硬不起心肠……
  
  他心里只盼贾琮没回东府,绣橘回去找不到人才好。
  
  但终究事与愿违,席面刚摆好冷盘凉菜,放好茶水毛巾,就见绣橘掀了门帘,引了贾琮入得堂中。
  
  迎春见预料没错,贾琮果然回府,不由笑意盈盈,姊妹们心情俱好。
  
  贾琮和贾母闲话几句,正要在她身边落座,史湘云突然说道:“三哥哥,你坐我身边,我正有话要说。”
  
  她虽口里招呼贾琮,眼睛却瞪了宝玉一眼,有些愤愤不平,有些不依不饶。
  
  ……
  
  迎春和黛玉都知缘故,知道湘云小孩心性,不服宝玉方才言语,这会子还在怄气示威。
  
  她们虽觉有些好笑,各自也不放心上,因湘云脾气来得快去得快,过去这阵就好,无伤大雅。
  
  王熙凤笑道:“云妹妹要说什么体己话,还要拉琮兄弟过来。
  
  他是一家之主,自然坐老太太身边,可不好乱了规矩礼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