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8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开启
第908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开启 (第1/2页)北京顺天府,莫子布捏着从欧洲发回来的战报,稍微有些担忧了起来。
因为大虞能往欧陆投送的力量太有限了,以至于哪怕有武器代差,整体上风险还是不小的。
莫子布对面,做了十五年大虞全权驻欧大使的曹振镛,终于成为了大虞朝的辅臣,官居协办大臣,也就是明代的次辅。
“欧陆工业发达,是全球除开我大虞之外的第二地,因此只要有军官,拿破仑是能征发出大量士兵的。
而欧陆诸国的士兵也跟我大虞完全不一样,他们从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征发起来训练三个月,知道什么是前进、后退,什么是左转、右转后,立刻就能成军。
当然,这也是欧陆枪禁形同虚设,民兵组织多如牛毛的原因。”
曹振镛正在再给莫子布讲解着欧陆诸国的兵制,在欧洲不间断足足呆了十五年,曹振镛都被欧洲给腌入味了,大虞朝的高级官员中,就没人比他更了解的。
而曹振镛点出的,就是目前大虞跟欧洲兵制最大的不同。
大虞走的是精兵路线,这么大的帝国,常备军只有禁军、京营二十八万,各省镇军四十多万,总数不过七十余万,全是用高薪养着的。
拓殖地主要以藩国军和府兵维持,地方上则以武警性质的巡检司汛兵(轮值民兵)保障治安和动员。
而欧洲那一批小国现在是真的疯了,三五百万人的国家就敢爆兵十几万,两三千万人口打没八万十万正规军后,隔几年就又能拉起来一支。
“多好的牛马啊!”莫子布突然感叹了起来,把曹振镛听得一脸懵逼。
“我现在算是发现了,这世界但凡能崛起的大国,或者崛起过的大国,都有一批吃苦耐劳,勇于奉献,以至于让后人完全看不懂,觉得不值的牛马先辈。”
原来是说这个啊,曹振镛也不得不承认,那些欧洲人可比中华百姓能吃苦多了。
呃,或者也不叫能吃苦,而是逆来顺受的能力强出好几倍。
“这些什么皇帝、国王如此把下面人不当人,年年征战,一战就死十几万,就那么点人口,下面百姓怕是家家戴孝吧,他们就能忍的下去?”
“陛下,大争之世,强者存弱者亡,您看现在的法兰西人、英格兰人、罗刹人觉得苦,可他们至少还有一个祖国。
父不慈母不爱,但多少总还能庇护一点点。
而那些没有祖国,没有爹妈的波兰人、尼德兰人、立陶宛人等等,简直是受尽欺辱,好多时候连牲畜都不如。
这些,欧陆百姓还是看在眼里的,所以法兰西启蒙思想之后,伴随的就是民族主义。
因为他们知道,有个家比没有家要好,有个祖国,比没有祖国要好,君父再是不仁不爱,也比没有君父要好。”
莫子布点了点头,曹振镛还是很有见识的,眼光固然有时代的局限性,但还是能看清问题的本质。
后世的欧洲情况,就完全佐证了曹振镛的观点。
早期就形成民族主义抱团的英法普俄日子都混的还行。
而晚出现民族主义抱团,或者没有完成大民族主义抱团的波兰、波三小、巴尔干、黑海西岸,几乎没一个过的上了好日子的。
曹振镛则害怕皇帝不了解,于是继续开始劝解,“陛下既然提出过第第二次战国时代,那就更应该以春秋战国的眼光来看欧陆。
咱们老祖宗那时候,也没几个像样的仁爱之君啊。
所谓的雄主,也基本都以武力见长,孔夫子周游列国都无人启用,情势可见一斑。
但春秋战国时,下面百姓不也能忍受各种不平坚持为国而战,同样因为那些被灭国之百姓的惨状,他们是看在眼里的。”
这么说,就很清楚了。
莫子布长长叹了口气,“那么按照曹卿的估计,欧陆百姓如此能忍,恐怕就算此次我们尽灭拿破仑这数十万大军,也难以瓦解他的帝国了。”
别的莫子布记不住,但历史上拿破仑在俄国损失了六十万大军他还是记得的。
固然这个数字中,含了大量的仆从国军队和民夫,但法兰西的损失至少也在二十万左右。
此后莱比锡战役失败,拿破仑被迫流亡,但很快又迎来了百日王朝,即便这样,也只是把法兰西当世界霸主的心思给打灭了,远做不到灭国。
如今大虞的问题,是很可能没法对拿破仑造成六十万大军全灭的杀伤,那么这仗就还有的打。
“陛下,臣确实认为法兰西不可能一蹴而下,灭国更是万万不可能,战争迁延日久也是明摆着的。
但对于我大虞,也不是没有好处,战争可以拉动工业生产,可以检验新式武器,可以让大虞兵将得到实战经验,还能趁机拿下许多原本我们无法拥有的东西。
比如申国公成为瑞典国王,比如果阿郡王很有可能成为葡萄牙国王或者巴西国王,比如辽王殿下能移藩去伊斯坦布尔。
这都是没有这场战争,咱们就肯定拿不到的好东西。
而与之相比,朝廷一年付出两三千万银元的支出算得了什么。
粮食是地里长出来的,矿是山里挖出来的,他们所代表的银元,确切的说所代表的货币,是能生产出来的。
而土地、法理,是很难靠种地,靠花钱就得到的。”
“哈哈哈哈,有理,你曹俪笙果然是宰辅之才!”莫子布被曹振镛的话打动了,也不再心疼兵将的损伤,钱粮的消耗。
“只不过夏、辽、凉三藩都非常缺粮,而咱们太远无法补给,有粮的美利坚,又跟英格兰人闹起来了。”
历史上1812年就爆发了英美战争,其原因就是北美人口暴涨,英格兰占着的加拿大地广人稀,让美国人眼馋不已。
此外英格兰禁止美利坚与法兰西进行贸易,导致美利坚生产的大量粮食、棉花、布匹缺少销售渠道。
美利坚的真正掌控者,十三州的大农场主们不但积累了大量的物资卖不出去,手里的金银也没处消化。
英格兰不卖给他们资产,他们想投资法兰西帝国也被阻止,双方矛盾不是一般的大。
不过这个时空与历史上稍有不一样,历史上拿战时期的欧洲打成一团,促使了大量法兰西人、比利时人、荷兰人、葡萄牙人、德意志人跑去新大陆。
这使得美利坚的人口,从1800年的430万,暴涨到了1815年的840万,十五年差不多翻了一番。
有了人口,加上大多为爱尔兰人和法兰西人,他们带去了激烈的反英思想,间接促进了1812英美战争。
但是在这个时空,历史上一百五十五万去往新大陆的爱尔兰人中,被英格兰人卖了三十万到大虞的南洋和瞻洲(大洋洲)。
三四十万法兰西人则基本都跑到大虞这边来了,毕竟有夏洛特公主这个招牌在这。
其中本地治理去了两万多,其他基本都去了北贺洲西海岸。
以至于北贺洲西海岸的都护府直辖地、燕藩、陈藩、中山藩的法兰西人从十年前的两万八千,暴涨到了现在的三十七万。
在北贺洲的五百二十万的总人口占比中已经超过了百分之七,是除开华人外的第二大族群,比投靠的北贺洲诸部(印第安人)人口都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