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9章 偷袭(15)
第879章 偷袭(15) (第2/2页)士兵们纷纷点头,开始有计划地向后撤退。有的士兵故意将空弹壳扔在地上,有的则装作受伤的样子,一瘸一拐地往后退。鬼子见状,以为新华军真的弹药耗尽,士气大振,纷纷朝着左侧战壕冲来。很快,大约三百名鬼子就冲进了战壕,开始朝着新华军撤退的方向追击。
“就是现在!”孙明大喊一声,对着天空发射了一颗红色信号弹。信号弹刚升空,山林里就传来密集的枪声——增援部队的伏兵发起了进攻!机枪子弹从两侧的山林里射来,鬼子被夹在战壕里,无处可逃,纷纷倒下。孙明带领士兵们趁机发起反击,从战壕后方冲回来,与伏兵形成夹击之势。
“缴枪不杀!”士兵们大喊着,不少鬼子见大势已去,纷纷放下武器投降。但仍有部分顽固分子负隅顽抗,孙明握着刺刀,冲进鬼子群中,连续刺倒两名反抗的鬼子。周强则跟在他身边,举起步枪,将试图逃跑的鬼子一一击毙。
不到半个小时,冲进战壕的三百名鬼子就被全部歼灭或俘虏。孙明看着满地的武器和俘虏,刚想松一口气,就听到鹰嘴崖方向传来急促的枪声——那里的战斗也进入了白热化。
鹰嘴崖方向,鬼子改变了战术,不再从狭窄的山道进攻,而是派出一支三百人的小分队,试图从鹰嘴崖西侧的悬崖攀爬上去,绕到一营二连的后方,进行偷袭。连长王勇很快就发现了鬼子的动向,立即派一个排的士兵去悬崖下方阻拦。
“快!用石头砸!别让他们爬上来!”排长对着士兵们大喊。士兵们纷纷抱起身边的石头,朝着悬崖上的鬼子砸去。不少鬼子被石头砸中,从悬崖上掉下去,摔得粉身碎骨。但鬼子的攀爬能力远超预期,依旧有不少人顺着岩壁往上爬,很快就接近了悬崖顶部。
“扔炸药包!”王勇大喊一声。两名士兵抱着炸药包,拉响引信后朝着悬崖上的鬼子扔去。炸药包在岩壁上爆炸,碎石和火焰瞬间将鬼子吞没,剩下的鬼子见状,只能放弃攀爬,退了下去。
但鬼子并没有放弃,他们又派出一支小分队,试图从鹰嘴崖东侧的悬崖攀爬。王勇分身乏术,只能向李达请求支援。李达立即下令,让增援部队的一个排快速赶往鹰嘴崖,支援一营二连。
增援部队的士兵们赶到后,立即投入战斗。他们在东侧悬崖下方架设机枪,对着攀爬的鬼子扫射,同时扔出大量的手榴弹。在新华军的猛烈攻击下,鬼子的攀爬小分队再次被打退,伤亡惨重。
黑风口方向的战斗也同样激烈。鬼子集中了重机枪和迫击炮,对着黑风口的机枪阵地狂轰滥炸。三营三连的机枪阵地多次被炸毁,士兵们只能不断转移位置,用临时搭建的掩体继续抵抗。三连长看着身边不断倒下的士兵,心里十分焦急,他对着通讯兵大喊:“快给赵伟发信号,让他用迫击炮压制鬼子的重机枪!”
通讯兵立即发射信号弹。很快,主峰方向的迫击炮就开始反击,一颗颗炮弹落在鬼子的重机枪阵地附近,炸起的碎片击中了不少鬼子机枪手。鬼子的重机枪火力顿时减弱,三连长趁机下令:“反击!”
士兵们从掩体里冲出,举着刺刀朝着鬼子冲去。双方在黑风口的山道上展开白刃战,喊杀声、枪声、刺刀碰撞声交织在一起。一名鬼子士兵朝着三连长刺来,三连长侧身躲开,同时用刺刀刺进鬼子的胸膛。但另一名鬼子趁机从背后偷袭,将刺刀刺进了三连长的肩膀。三连长忍着疼痛,转身将鬼子击毙,自己却因为失血过多,倒在了地上。
“连长!”士兵们大喊着,纷纷朝着三连长围过来。一名卫生员快速跑过来,给三连长包扎伤口,然后将他抬到后方救护所。副连长接过指挥权,大喊:“兄弟们,为连长报仇!跟鬼子拼了!”
士兵们士气大振,纷纷朝着鬼子冲去。就在这时,增援部队的一个连赶到黑风口,与三营三连汇合。他们从鬼子的侧翼发起进攻,密集的子弹朝着鬼子射去。鬼子在新华军的夹击下,伤亡惨重,开始纷纷向后撤退。
李达在主峰指挥部里,看着各防线传来的战报,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西侧阵地成功诱敌深入,歼灭鬼子三百余人;鹰嘴崖打退了鬼子的攀爬偷袭;黑风口也在增援部队的支援下,开始反击。但他知道,战斗还没有结束,鬼子的主力还在南侧平原,随时可能发起新的进攻。
“给各防线发报,让他们趁胜追击,尽量消灭鬼子的有生力量,但不要追得太远,防止鬼子设伏!”李达对着通讯兵下令。
各防线的士兵们接到命令后,开始有序地追击鬼子。孙明带领班排士兵,跟着二营的大部队,朝着南侧平原追击。他们一边追击,一边收集鬼子留下的武器和弹药,不少受伤的鬼子被俘虏,成为了新华军的阶下囚。
但鬼子并没有完全撤退,他们在南侧平原的临时营地留下了一部分兵力,试图阻挡新华军的追击。孙明带领士兵们冲到营地附近,发现鬼子正在架设重机枪,准备进行防御。“快!在鬼子架好机枪前发起进攻!”孙明大喊着,带领士兵们朝着营地冲去。
士兵们举着步枪,朝着鬼子的重机枪阵地射击。一名鬼子机枪手被击毙,另一名鬼子刚想接替他的位置,就被周强用步枪击中。孙明趁机带领士兵们冲进营地,与鬼子展开战斗。营地内的鬼子人数不多,很快就被新华军歼灭。
中午时分,追击部队返回狼山阵地。这次战斗,新华军共歼灭鬼子六百余人,俘虏两百余人,缴获重机枪四挺、迫击炮两门、步枪五百余支和大量的弹药。但新华军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两百多名士兵牺牲,三百多人受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