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0章 全频段压制
第1160章 全频段压制 (第1/2页)夜晚八点。
古耐山区。
两辆刚经历过“死神”追魂的“台风”防地雷反伏击车,带着满身弹痕和尘土,一头扎进这片天然的庇护所。
宋和平靠在颠簸的车壁上,闭着眼,但大脑像一颗超频运行的CPU,不断计算着当前的处境。
他妈的,从鬼门关门口溜达了一圈,能活着真是走了大运!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将是决定生死的关键。
希望当年村里的算命瞎子真的没晃点自己,自己这条命的八字够硬,死不掉。
他心里波涛汹涌,但脸上依旧是那副雷打不动的冷硬。
睁开眼,目光扫过车内那些紧张的面孔,最后落在车窗外飞速后退、愈发崎岖的地形上。
“可以停了!”
宋和平的声音突兀地响起,像一块冰冷的铁坨砸进沉闷的空气里,打破了令人窒息的寂静。
驾驶员闻言下意识地松了松油门。
彼得罗夫斯基转头看了一眼宋和平,又看了看窗外地形,重重吐出一口浊气。
“同意。”
他的声音有些沙哑。
“弃车,徒步。这铁棺材到头了。”
命令简单直接,却代表着生存方式的彻底改变。
从依托重型车辆的机动防护,重新变回依靠双腿和战术素养的轻步兵,小分队更灵活,但也押上了一切——一旦计划失败,众人连逃命的机会都没。
两辆“台风”在一条相对宽阔、遍布鹅卵石的干涸河床底部彻底停了下来。
引擎熄火,世界仿佛瞬间安静了一半。
“动作快!清空车辆,各人轻装,只带必要的!”
彼得罗夫斯基推开有些变形的车门,低吼道。
SSO小分队的队员们沉默而高效地动了起来。
车门依次打开,人影闪动,没有人说话,只有靴子踩在砾石上的沙沙声。
这些刚从导弹爆炸中捡回一条命的特种兵们此刻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
恐惧和压力被强行压下依旧有条不紊地执行着处置程序。
重要而且必须的装备被拿走。
步枪、机枪和弹药、必备的炸药和手雷,一次性使用的RPG-26火箭筒被小心地背在身后;装有C4塑胶炸药的背囊沉重而危险。
医疗包被检查了一遍又一遍,确保那些救命的药品被带上。
最重要的,是那台经过特殊加固、存储着此次行动核心情报的军用笔记本电脑,以及那部笨重但关键的卫星通讯终端。
每一个部件都被如同对待婴儿般小心传递,迅速而有序地整合到每个人的负重里。
“马克西姆,沃尔科夫。”
彼得罗夫斯基点了爆破专家和机枪手的名字。
“给这两头伺候了我们一路的‘老姑娘’装上‘最后的晚餐’。用‘死陷阱’,送她们风光上路。”
“明白,少校。”
马克西姆叹了口气。
他和沃尔科夫对视一眼,默契地从各自的装备包里取出几个看起来毫不起眼的深灰色金属盒子,上面只有简单的军用接口和几个微小的状态指示灯,透着一种属于俄制装备极简主义的致命感。
“死陷阱”。
这名字在苏俄特种部队圈子里的一种术语,本意指不可拆卸的诡雷装置。
它的核心是一个高度集成、自我封闭的起爆系统,直接与车辆的残余电源以及多重传感器,包括高灵敏度震动、倾角、甚至温度突变感应功能。
一旦激活,它就进入了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状态。
任何非授权的外部干预——无论是试图剪断线路、撬开外壳,甚至是暴力拆卸整个装置,都会被系统瞬间判定为“暴力破坏”,触发指令会毫不犹豫地引动预先安装在车辆发动机、油箱、车载通讯加密模块等关键部位的塑性炸药。
其结果不是拆除,而是彻底的、毁灭性的殉爆,确保连一块完整的芯片都不会留给敌人。
马克西姆像一只灵活的土拨鼠,叼着微型手电麻利地钻到第一辆“台风”的V型防爆底盘下。
底盘上还沾着戈壁的泥沙和刚才爆炸溅上的焦痕。
他找到车架内侧一个隐蔽的位置,用速干胶和扎带将“死陷阱”的主控单元牢牢固定,然后熟练地剥开一截车辆主电缆,将装置的电源线并联上去。
接着,他像贴膏药一样,将几个纽扣大小的震感器和热感探头,仔细粘在车架、发动机舱壁和油箱外壳等关键节点。
他的动作没有丝毫拖泥带水,每一个步骤都精准而迅速,这是无数次训练和实战积累出的肌肉记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