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我父刘玄德 > 第535章 申家遗患

第535章 申家遗患

第535章 申家遗患 (第2/2页)

想要拿下汉中,必然会是一场恶战。
  
  西城作为桥头堡和未来的前进基地,地位自然不言而喻,而西城的地头蛇韩冉,也是西城的价值之一,自然不能在这个时候动他。
  
  许褚点点头,跟在刘封身边久了,他也能听懂庞统没说出来的意思,转而问道:“那申家那些俘虏怎么处理?”
  
  庞统也有些忧愁,上庸郡不大,人口也不多,大约也就十二、三万。
  
  申家兄弟把部曲分散到各地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些部曲可都是要种地的。
  
  出则为兵,入则为农,这才是这些部曲的常规状态。
  
  就连上庸这四千嫡系精锐,农忙时也一样要下地的。
  
  真正能完全脱产的士卒,恐怕也只有申军中下级以上的军官,以及中上级军官和申家兄弟俩的亲兵了。
  
  要是把这些人全送走,必然会影响上庸郡内的务农,这可是不小的事情。
  
  上庸虽小,每年却能上缴五、六十万石粮食的税赋,其中最关键的原因就是这近两万人的农兵。
  
  他们名为部曲,实为武装佃户,他们种植的粮食都是要上交的,而他们的口粮也是由申家全权负责的。
  
  否则,以上庸的体量,每年能上缴十万石粮食就很不错了。
  
  如果把这些农兵真都全部迁走了,那瞬间就会出现至少四十万石粮食的缺口。这些粮食若是全靠外地输送,那加上运送、库存等损耗后,缺额大概率还得要翻个倍。
  
  可要是不动这些人,光把申家人迁走,许褚和庞统又担心他们会闹事,这可是一万多青壮,占了上庸青壮总数的三分之一了。
  
  若是要迁走这些青壮,那他们的家人势必也不能留下,这样一来,最少也得迁徙五六万人之多,上庸地区可就要空了。
  
  本地力量的削弱,不但会引起蛮夷力量的反弹,更会直导致后勤压力进一步增大。上庸生产一石粮食,就意味着后勤补给能省下一石半、甚至两石粮食,还能减少劳力的征用。
  
  况且这五六万人在迁徙的路途上,很可能会损失许多,申家是咎由自取,可这些百姓大部分却是无辜的。
  
  许褚、庞统等人都陷入了疑难之中,商量了好几天,也没能得出一个解决的好办法。
  
  不得已之下,两人只能联名将情况上报。
  
  庞统暂时留下都上庸诸军事,等待太守兼上庸都尉杜袭前来接任,而许褚则准备带着亲卫军先行返回襄阳。
  
  许褚和庞统的奏报很快就送到了刘封处,看完奏报后,刘封并没有第一时间明确态度,而是让陆绩、陈泰、钟毓、顾邵、张温、徐庶等人发表意见。
  
  徐庶是刘封一直派人寻找搜集的人,只是一直没有找到,结果等到了今年机缘巧合之下才发现,原来这小子用了假名早就已经进入了自家官吏体系之中。
  
  之所以会发现其人,乃是当地县长赏识其才能,向上推荐,这才被刘封所发现,随即便调往自己身边,充任文书侍从。
  
  奏报不长,却将情况的叙述的十分清楚,众人一看便明。
  
  只是看的简单,但想要回答起来可就难了,想要回答的好,那就更难了。
  
  陆绩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却都有些迟疑。
  
  倒是徐庶突然起身,朝着刘封一礼后慷慨道:“主公,庶有一策,可解此困,只是此策并非正理,或有影响主公清誉之嫌。”
  
  “元直有何高见?”
  
  刘封闻言,却并未有不悦之色,反而还鼓励的冲着叙述点点头:“但说无妨。”
  
  得了刘封的首肯,徐庶心中胆气一壮,开口道:“主公,上庸诸僚所患者,此万人之于申家之依从也,若是能斩断此链,困局当不攻自破。”
  
  “不错。”
  
  刘封很给面子的继续点头道:“那又该如何斩断此中之联系呢?”
  
  “田地!”
  
  徐庶斩钉截铁的吐出两个字,随后详细道:“唯有田地,既能安抚青壮之心,又能斩断与申家之情。”
  
  “只要主公下令,将上庸郡内充公于申家之田发放于申家部曲,申家部曲领了田地,心就安定了,而他们领的是老东家的田地,恩情自然也就断了。”
  
  徐庶一边说一边小心翼翼的看着刘封的神色,虽然刚才刘封的鼓励让他胆气大增,可说到这里的时候,心里却属实七上八下。
  
  盖因为他这计策实在是太“毒”了。
  
  对于东汉士族豪强们来说,徐庶这计策简直是倒反天罡。
  
  没收的申家田地显然是要充公的,充入了公府之中后,有三种处理方法,一种是收归国有,成为真正的公田,这种田地是由国家拆分给周围有意愿的自耕农进行耕种。
  
  好处是平时能够得到一些赋税收入,还能养着土地,一旦遭遇突发事情,则可以将公田集中起来,租赁给灾民过荒。
  
  第二种则是直接抛荒,或是当成苑囿以及山林川泽,用途是和第一种相似的。
  
  东汉初年,国家有着大量的公田,为数不下两千万亩,起到了极好的缓冲作用。但在邓太后执政时期,一连串灾难级的天灾使得这些公田几乎消耗殆尽。
  
  最难的问题在于,公田好放不好收,一旦租赁出去,尤其是租赁给灾民后,就极难收回固有了,其中有灾民的因素,也有士族豪强的关系。
  
  至于第三种,则是出售给百姓,以换取财货,这种无疑是士族豪强们最为喜欢的方式了。
  
  对于士族豪强们来说,东汉继承自西汉,又被严重削弱过了的公田制度已经是接受的下限了,他们最支持的自然是第三种方式。
  
  之前说过,门阀最重要的一点是独立经营,宛如一个个完整的小国家,从经济到军事都能自成一体,自给自足。
  
  其中最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以门阀之民养门阀之军,以门阀之军控门阀之民,这是最基础的一步,做不到这一点,哪怕再有钱,再有名,也算不上门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