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三章:隆武
第五百一十三章:隆武 (第1/2页)俱匆匆,人生长恨水长东。
陈望头戴铁冠,身着蟒衣,鞍辔徐行。
战马起伏之间,巍峨的南京城轮廓逐渐清晰。
南京城有十三道城门,而其中最为雄伟壮丽的,便是南京城的正门——正阳门。
官道之上,赤旗招展,帜幡林立,无数身着头戴明盔,身着赤甲的靖南军近卫甲骑皆是随同而行。
战马的铁蹄踏在夯实的官道上,发出沉闷而整齐的声响,一路延伸至这座天下闻名的巨门下。
正阳门那高达数丈的朱红城垣如同赤色的山壁般拔地而起,在夏日的阳光下泛着庄严肃穆的光泽。
班驳的城墙砖石间,深深浅浅的苔痕记录着岁月的流转。
巨大的门楼巍然高耸,重檐歇山顶覆着耀眼的琉璃金瓦。
飞檐斗拱如同凤凰展翅,仿佛要凌空飞去。
门洞深邃,仿佛巨兽之口,望去令人心生敬畏。
城台之上,垛口如齿,无数赤色的身影在其间忽隐忽现,如同跃动的火焰。
那巨大的门匾上,“正阳门”三个鎏金大字在日光下熠熠生辉。
金箔映着天光,流转着令人不敢直视的威严。
纵使历经两百余载风雨侵蚀,但是这座始建于洪武年间,曾经作为大明帝国京师的城池,仍旧显得是那般的恢弘。
如今的南京城,再一次的成为了明帝国的京师。
只是这一次都城回迁的背后,却带着难以启齿的屈辱。
北方的沦陷、宗庙的南迁,让这座古老的都城承载着一个王朝最后的尊严,也背负着难以洗刷的国耻。
不过……很快南京城这短暂的使命也即将结束……
陈望注视着前方,眉宇微皱,双目凝结。
宽阔的广场上,天子的仪仗赫然在列。
明黄色的罗伞与旌旗在秋风中缓缓拂动,绣着日月星辰的旌旗猎猎作响。
一众身着金漆山文甲、手持金瓜钺斧的锦衣卫大汉将军沿官道肃立,气氛庄重而肃穆。
在仪仗的核心,百官簇拥之下,头戴鎏金翼善冠身着明黄龙袍衮服的隆武帝,静立于伞盖之下,面容平静。
一众文武百官按品阶分列于其后,绯袍青袍,冠带俨然,鸦雀无声。
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在由远及近的陈望身上,敬畏、愤怒、忐忑各式的情绪在其中交织。
陈望的目光在人群之中缓缓掠过,也找到了自己想要找的人——唐世平。
与一众身着这袍服的文武百官不同的是,唐世平此时顶盔贯甲,按刀而立,正站在隆武帝的身侧。
陈望越过前方的隆武帝与百官,目光与唐世平短暂交汇,
他注意到在一众文武官员之中,夹杂着大量身着赤甲的军兵,从近处到远处,一眼望去满目赤红,粗略估算起码有万人之众。
这些兵马,正是此时控制着南京城乃至是整个南直隶地区防务的平南镇兵马,现在正由唐世平所节制。
平南军士卒军容严整,甲胄鲜明,与周围的皇家仪卫相比,带着一股刚从战场上下来的凛冽之气。
行至三十步的距离,视野之中百官军将的面容在陈望的双眸之中逐渐变得清晰了起来。
陈望并没有意外,在他还没有抵达南京之时,唐世平就已经派人前来传信,将情况禀明。
隆武帝在朝堂之上提出,要亲率百官出城迎接,以彰殊荣。
朝堂之上并没有人提出反对的意见。
所有人都知道,他们的意见也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靖南侯……
不。
现在已经是燕国公了。
重要的是燕国公怎么想。
陈望在收到唐世平传来的书信时,就已经明白了隆武帝心中的想法。
陈望的第一反应是拒绝。
他想要篡位是事实,他已经做了一位权臣应该做的所有事情,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除了没有公然僭越之外的所有事情,他全都做了。
现如今,他在天下的声望,已经足以使得他直接登基称帝。
就是陈望现在要求隆武帝退位,直接登上那九五至尊之位。
天下的百姓也不会反对,甚至还只会拍手叫好。
当战火燃遍九州,狼烟遮蔽天日。
当胡虏的铁骑踏破雄关,京师的城垣在炮火中轰然崩塌。
当整个帝国都在内忧外患中摇摇欲坠时。
是陈望。
转战万里,只手擎天。
一肩挑起了这风雨飘摇的社稷
一手撑起了这摇摇欲坠的帝国。
陈望的功绩,实在是太大了。
大到,哪怕他想要改朝换代,也不会在天下引起多少的波澜。
数十年的耻辱,一朝洗刷。
腐朽的帝国,在陈望的手中重新崛起。
建奴大败而北遁,北国克复,旧都重还。
蒙古诸部臣服,再奉顺义王印,关外万里皆扬赤旗。
这样的功绩,堪称旷古烁金
足以……
光耀万世!
陈望勒马止步,俯瞰着一众前来迎接的百官。
身后三千铁骑,闻令即止,刹那间齐刷刷勒定战马。
嘹亮的马嘶声伴随着夏风传向远方,战马喷鼻声在寂静中格外清晰。
伴随着陈望的动作,三千铁骑齐齐下马。
旷野之上,一时万籁俱寂,唯余朔风卷动万千的赤旗猎猎作响。
陈望按着腰间的雁翎刀,目视着被百官簇拥着的隆武帝,稳步而前。
隆武帝的心思,陈望心中清楚一些。
隆武。
不是崇祯。
隆武。
也不是永历。
隆武。
更不是弘光。
这位皇帝,绝不会甘心做一个任人摆布的傀儡。
所以,
隆武来了。
他带着满朝的文武,迎着南京城万千子民的目光,毅然站立在这正阳门前。
作为大明的天子,以皇帝的身份,亲自来见他这位毫不掩饰野心、意图改朝换代、欲要颠覆乾坤的当世权臣。
湿热的夏风吹过了南京的城郊,卷起细微的尘土。
明黄的旌旗在风中猎作响,与那遍野的赤旗格格不入。
这一刻,仿佛整个天下的重量,都压在了这三十步的距离之间。
陈望的神色未改,迈着有条不紊的步伐向前缓缓而行。
皂靴踏在官道的青砖之上发出规律的声响,每一步都像是敲在众人心头的重锤。
身后,一众近卫甲兵,皆是按刀而从,亦步亦趋。
伴随着步履的节奏,陈望的肩膀轻微的起伏着他肩头的蟒纹在阳光下微微起伏,犹如蛰伏的龙鳞暗涌着力量。
那双鹰隼般锐利的目光所掠之处,一众文武百官尽皆垂首低眉不敢直视,更有狼狈者甚至不由自主后退半步,双股颤颤神色惨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