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1辽东的准备
1401辽东的准备 (第2/2页)之后你提出重新派兵进入奴儿干城,我是不反对的,因为你说这次只是派出少量军队。
对我大明来说,如果只是几个千户所,应该还能勉强维持。
可如今辽东调动两个卫所,上万人北迁。
现在只看到松花江流域,那以后呢?
会不会几年后又为了确保黑龙江水道安全,继续向北调动卫所?”
张居正的话,其实就是在提醒魏广德,不断北扩会让朝廷负担加重。
一旦达到临界点,闹不好又是一次大退兵,朝堂上会有人强烈要求将北进兵马调回,免得承担如此沉重负担。
“奴儿干都司当初撤回兵马,主要是因为当地苦寒,亦无产出,全部都要靠内陆调运物资维持,负担自然沉重。
此次恢复奴儿干都司,我是打算先只动用兵马,不带卫所家属。”
魏广德开始解释起他对奴儿干地区徐徐图之的计划,张居正只是微微点头。
“占据关键位置即可,后续当然会扩大,但是前提就是劝农司找到适合北地种植的作物。
我也清楚当初朝廷为什么撤回奴儿干兵马,但只要当地能有产出,缓解朝廷压力,想来反对之声就不会大。
我不会贸然增大对那里的投入,至少在找到适合的物产以前不会。
甚至计划若是松辽运河无法开建,那就通过东海水师派出船队直航奴儿干城,如此也会极大减轻军辎压力。
东海水师反复进出奴儿干海域,熟悉以后,也方便朝廷组建北海水师。
甚至,若是需要,朝廷还可以委托商人从朝鲜购买粮食,直接送往奴儿干,在此只需要考虑开中法,为愿意提供军需输送的商人提供额外船引即可。”
实际上,魏广德还想把倭国也捎带上的,只是此时大明依旧断绝和倭国的经贸联系,所以他的船队可以跑日本贸易,但却绝对不能宣之于口。
印象里,倭国的粮食产量好像还不少,他们的农业似乎比朝鲜强很多。
因为在魏广德得到的消息看,这些年日本国内战事很频繁,似乎并没有因为粮食问题而停战的情况。
既然不缺吃,那应该就有富余才对。
更别说之后,日本还能发动数十万大军进入朝鲜作战。
只能说大明就算向倭国派出了密探,但他们更多还是刺探政府情报和军情,很少去关注此时倭国国民的情况。
这时代,最富有的还是大明,从整体上来说。
密探传回来的情报,更多提到就是倭国国内大部分土地都是种植水稻,由此推测出大米产量很高。
实际上,此时的倭国对于大米有种迷之自信,因为不管是大唐还是大明,主食都是大米和面粉,所以在他们看来这就是长得高的原因。
日本的土地情况,让他们可以大量种植水稻,自然就把大米捧上神坛。
这也和日本战乱不止有关系,打仗嘛,身材高大自然是有优势的。
魏广德不知道,这些大米是日本贵族和武士的主食,对于此时更多的国民来说,只能吃杂粮和野菜充饥,根本不存在魏广德以为的大米有富余的程度。
甚至,魏广德都不知道如此优良的营养摄入,让此时明人的身体素质在全球到底处于什么状态。
不过此时的张居正却有些瞪大眼睛盯着魏广德,他没想到还能这么玩的。
禁海,然后用船引让商人为大明驻扎在奴儿干的军队提供粮食。
好吧,明初开中法确实就是这样,给边军输送粮草就能得到盐引。
在这里,魏广德稍微变化下,盐引变船引。
“咳咳,当然,正常情况下我们没必要这么做。”
魏广德马上说道,“毕竟最初,官军进入奴儿干一带不会太多,一个千户所的兵马消耗,朝廷应该是承担得起的。
除非出现其他情况,需要大量向当地增兵。
不过就目前掌握的信息,周围应该不具备对我大明构成威胁的势力。”
魏广德在心里又补了一句,也许百年后才会出现。
不过到那个时候,大明应该已经在那里站稳脚跟了。
说白了,影响大明向当地投入资源的,主要还是当地的产出。
如果找到合适的作物,能够支持驻军的消耗,官军就可以长期驻留在那里。
而在此以前,那里只有依靠渔猎为生的女真人和游牧的蒙古人,明军的奴儿干都司大部分物资全靠辽东转运,自然让朝廷难以长期承受。
不过,现在情况似乎有了转机。
劝农司已经从吕宋获得了洋芋,那东西魏广德吃过,其实就是土豆,虽然味道有点不同,但确确实实就是土豆。
土豆是埋在土里,在魏广德印象里好像就有耐寒这一条,甚至拥有比番薯还要强的生存能力。
为此,明年劝农司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把土豆送到辽东进行试种。
一旦辽东确定能种,下一步自然就是往奴儿干送,尝试在那里的栽种。
实际上到了后世,东西伯利亚的农作物主要也就是土豆,是那里生活的百姓第二主食。
第一主食,自然是各种肉类,对于高纬度地区生活的人,需要人体补充充足的热量,单靠植物说有些困难的,需要大量摄入肉类才行。
“可行,兵部可以照此准备,特别是让东海水师寻找北上奴儿干城的航道。
如果能够开通海路,每年送几船粮食过去倒也无伤大雅。”
张居正自然还是希望恢复大明原来的土地的,只不过按照最初的做法,一下子送到奴儿干都司十多万张嘴,朝廷还真承受不起。
“明白,兵部会尽快部署此事,安排水师探查航道。”
张科更加喜欢用水师走海运的方式连通奴儿干城,在他看来,自然以为海路可以一年四季都可以走,却不知道北部的沿海到了冬季也是会被冰冻住的。
“对了,缅甸那边近日可有消息传回?”
说完辽东,张居正又问起缅甸来。
“都是寻常公文往来,似乎并没有大事儿发生,否则兵部也该传遍了。”
张科马上说道。
“无甚大事就好。”
张居正点点头,“回兵部和三省说一声,缅甸若是平稳下来,就要尽快分府设县,即便朝廷暂时不能派出官员管理,但也要做好准备。”
“是。”
张科点头答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