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六百七百五十三章 竖的两种写法
第两千六百七百五十三章 竖的两种写法 (第2/2页)辜振铎对这父亲的关门小弟子的聪明是早就领教了的了,笑道:“正是,现在看来,《类篇》字数31319字,《集韵》字数32381字,两者出于同一时期,字数相近,且释义更是极其近似,所以我们现在有理由怀疑,这两部书是同一套材料,只不过所用的编制体例不同,一从读音,一从字形而已。”
“恭喜师伯,这手里的活是停不下来了呀。”
这既是一个新发现,同样也是一个研究方向,相当于给《集韵》的研究又拓展了空间。
“其实这部书你搞懂了,对你将来做中古音推拟也是很重要的。”老师伯说道:“《集韵》字训多以《说文解字》为根据,但反切标音,却多按当时实际语音注出的,也就是说,当时的学者是‘用宋音注唐音’,加上收集的样本有多,因此可以进行全面的发音逻辑验证,对我们当代人研究宋代语音是具有很大帮助的。”
“的确是这样。”周至点头表示认可:“我之所以要坚持完成全国方言声韵样本多媒体库的采样建档工作,也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如果仅仅用今天的普通话发音去看《集韵》,或者《平水韵》,我们可以发现里边有许多同一韵部的字,其韵母根本就读不成一样。”
“那么我们不妨反过来想一想,各地的方言发音,都存在古代发音的遗留,那么要是我们发现一个韵部其实可以用一种方言读得全部合韵,甚至将这些字的反切注音的切字一起,也能够全部合韵,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可以认为,这个韵部的读法,在《集韵》成书的北宋时期,其读音与这种方言的读法,是非常接近,或者完全一致的呢?”
“可要是有好几种方言发音,都能够将这一个韵部统一合韵呢?”麦小苗发现了周至这话里的逻辑漏洞。
“这里的维度是很多的。”周至笑道:“也不仅仅是可以统一合韵这唯一的标准。”
“比如刚刚说的是可以统一合韵,我们还可以找在方言中可以分韵的例子。”
“比如十二部文平声的那些字:云,君,闻,分,群,军,殷,其实在方言里韵部都是可以统一的,那就是wen,云也读作wen,分读fwen,群读kwen,军读gwen,你看,是不是就合上了?”
“而殷字则有四个音,在文韵里,读ywen,在删韵里,读yan,在吻韵里,读yen,在真韵里读yin。”
“而在《集韵》的解释里,殷字文韵与真韵相同,也就是说,两个发音已经合成了一个,就是后世留存的yin。”
“然而这就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线索,我们回到文韵当中其它字里去找,就可以发现这个属于文韵的殷字的读法,在某些方言里其实还是与真韵区别开来了的,那么我们其实就可以认为我们找到了“殷”这个字在唐代文韵中的读法了。”
“你们已经找到了?”老师伯瞪大了眼睛。
“找到了,而且我们还发现了‘斤’这个同属于文部,现代韵母和‘殷’相同的字,在南方某系方言当中,与文字部其他文字保留相同区别与真部韵脚读法的例子。”
“那你还不赶紧滚回去参加答辩?!害我白担心这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