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9章 尽忠竭力,死而后已
第959章 尽忠竭力,死而后已 (第2/2页)想着这三年,贾琏确实是风光无限,一路加官进爵,也确实没有听到他大宴过一次宾客。
从这一点上来说,贾琏还真不负他大孝子之名。
“既然已经出了孝期,那自然也就不必从简,朕也不是那不通人情之人。
对了,你要娶的,应该就是当初林如海的遗孤吧?”
宁康帝自然还记得林如海,也记得当初因为愧疚和补偿,还赐封了林如海的孤女一个乡君之位。
贾琏点点头,然后又道:“还有皇商薛家之女……”
宁康帝一愣:“两个?”
见贾琏点头,饶是宁康帝早就过了风流的年纪,他看向贾琏的目光也不由有些不爽。
好嘛,原本还以为这小子被自己撸掉了官职,丢失了权力会抑郁寡欢。
没想到人家好似根本没放在心上,竟然大张旗鼓的在家里娶小妾。
还是一次性娶俩?
再想想他和昭阳之间的事。
原本还以为他们之间只是天意弄人,毕竟事情的起始尾末他都清楚,严格来说贾琏在其中也并没有做错什么。
但是现在看来,这小子分明就是个风流种子。
自家宝贝女儿,分明是被他花言巧语给骗了。
于是,一种老父亲看黄毛的不悦,就迭加到了男人的嫉妒之心上。
贾琏何等精明,一看宁康帝越发不好看的脸色就知道不好,连忙道:“若是陛下不喜,臣也可以一次只娶一个……”
宁康帝哼了一声,语气显见的变得阴沉。
“小小年纪,什么不学好,学着沉迷女色!
别以为为朝廷立了一次功,就可以安心待在家里风流快活。
别忘了你对朕说过的话。
一年的时间也快到了,到时候你要是交不出三百艘这样的战船,朕唯你是问。”
听见宁康帝这么说,贾琏反而松了一口气。
三百艘战船什么的,贾琏一点不担心。
因为在他用“重息集资”和“掺资入股”的方式,凭借朝廷的信用和自己偌大的名声从民间富商手中筹措到了充足的资金之后,天津卫造船厂就开足了马力。
去年他从辽东回来的时候,手下人就与他汇报过了。
在提高标准的前提下,距离三百艘的总数,也已经不差多少。
所以他根本不怕完不成这个宁康帝随口定下的小目标。
甚至他还听说周延儒回去之后,也联合了多家商会,筹建了一个名为江南造船厂的庞大工厂。
他打算联合江南造船厂,利用剩下的几个月时间,超额完成目标。
“陛下放心。
只要陛下的资金管够,或者准许臣一直以之前的方式向民间借贷,臣可以保证。
别说三百艘,便是三千艘,臣也造的出来。”
若是以前,宁康帝自然不会觉得什么。
但是亲眼看过这些新式战船的大小和配置之后,听到三千这个数,饶是他帝王至尊,心都抖了一抖。
这小子,真是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
就之前那一百多艘就让他足够肉疼了。
真要造三千艘,只怕掏空了朝廷的家底,也未必负担的起。
不过话又说回来。
贾琏办事好就好在,他自己能够筹措来银子。
虽然需要朝廷付出一定的利息或者说股本。
但是作为一个胸怀大志,且已经大权在握的帝王,他根本不担心。
他坚信在他的治理之下,朝廷的财政一定会逐年上升。
只要等朝廷有钱了,那些许利息根本就不算什么,更别说那种空手套白狼一般的股本了。
直到现在,户部还有许多人以为贾琏会蛊术。
否则,怎么会有傻子,真的以入股的方式,将白花花的银子借给贾琏呢?
他们就不担心将来贾琏离开天津卫,到时候“人亡政息”,血本无归吗?
“你做事,朕一向是放心的。
但你也要记住,凡事不可操之过急,尤其是这般大事,更应该徐徐缓图,量力而行。”
宁康帝的意思就是。
老子是支持你造船不假,你也别仗着这份支持,将摊子一下子给老子支的太大,到时候尾大不掉。
简单来说。
三千艘可以是最终目标,但一定不是今年甚至未来好几年内的目标。
贾琏见宁康帝似乎被吓到了,心里也是一笑。
本来他就是说说而已。
三千艘新式战船别说现在的大魏承担不起,就说当年巅峰时期的日不落帝国,只怕也未必有这么庞大的舰队。
“陛下教诲,臣记住了。”
宁康帝点点头,确定贾琏并没有“玩物丧志”,他也就不再在这个问题上多停留。
他重新转过身,面向河面。
“贾琏,你觉得四皇子如何?”
身后一时没有动静,但是宁康帝知道,贾琏一定会回答他的。
“禀陛下,四殿下天质自然,有赤子之心,臣所不能及也。”
“哦,这么说,朕若是将他立为储君,你觉得如何?”
这是自铁网山以来,宁康帝第一次向臣子谈及储君的问题。
也是第一次,与贾琏谈论这个问题。
然而贾琏此时却并没有感觉荣幸,甚至有一股不安从心里升起。
贾琏不会以为,宁康帝不知道他支持的人就是四皇子。
那么,宁康帝此时突然问他这个问题,是什么意思?
他还刻意将昭阳公主等人支开,显然是一开始就想要问他这个问题。
“储君之位,事关国本,乃是陛下需要考虑之事,臣一介外臣,自不敢置喙。”
没有想到宁康帝的用意,贾琏只能套用万能公式。
宁康帝对贾琏的回答显然是不满的:“此处现在就你我君臣二人,不要搪塞朕的问题。
有话直言,朕赦你无罪。”
因为宁康帝背对着他,贾琏也不怕宁康帝看见自己紧锁的眉头。
贾琏觉得,以他和宁康帝之间特殊的君臣关系,若是一味避嫌,只恐招致反感。
于是大胆回道:“陛下若是真心打算册立四殿下为储君,臣觉得是陛下之幸,也是大魏之幸。
以臣看来,四殿下若能为君,即便不能与陛下相比,也必然是继往开来之君,绝对不会堕了陛下的威名。
臣若是能够追随四殿下这样的君王,必然也会像效忠陛下这般,尽忠竭力,死而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