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凌霜的“理”字
第11章:凌霜的“理”字 (第1/2页)大陆东南区域,铁岩城。
这是一座以矿业和基础机甲制造业为主的中型城市,高耸的熔炉日夜不停地喷吐着夹杂火星的浓烟,街道上重型运输机甲轰鸣而过,空气中弥漫着金属粉尘和机油的味道。相比于那些汇聚了顶尖技术与奢华消费的大都会,铁岩城更贴近这个机械时代的基层面貌,是观察普通机甲应用和底层技术生态的理想窗口。
凌霜将“巡狩者-I”隐匿在城郊一处废弃的矿洞深处,自身则换上了一套利用基地残留材料改制的、符合当前时代的灰色工装连体服,用兜帽稍稍遮掩面容,如同一个沉默的流浪技师,悄无声息地融入了城市的人流中。
她的目光冷静地扫过街道两旁店铺里陈列的机甲零件,听着酒馆里工匠们对能量回路效率的抱怨,观察着巡逻治安机甲的关节传动结构。每一个细节,都在她脑海中迅速被分析、归档,并与她所知的“正确”标准进行比对。
【错误:民用III型液压关节,设计冗余度不足12%,长期使用疲劳断裂风险超过安全阈值37%。】
【错误:标准以太能量导管接驳工艺存在0.3毫米平均偏差,导致能量逸散率提升5%。】
【错误:公共信息屏滚动播放的“烈焰狮心”机甲俱乐部宣传片,战斗动作华而不实,能量浪费高达28%,易暴露核心散热区。】
“文明修正者系统”的评估提示,如同冰冷的溪流,在她意识中持续不断地滑过。这些看似微小的“错误”累积起来,在她看来,正是整个文明走向脆弱和偏离“绝对物理准则”的体现。
她的首要目标,并非立刻挑战那些光鲜亮丽的大型势力或尖端项目,而是寻找一个合适的切入点,进行第一次低风险的“修正”实践,同时更深入地理解这个时代的技术脉络。
傍晚时分,她来到了铁岩城公共机甲训练场。这里是城里年轻人和业余爱好者练习机甲操控的地方,场地宽阔,但设施相对简陋,停放着数十台型号老旧、伤痕累累的训练用工程机甲。这些机甲笨重、迟缓,主要用于搬运、挖掘等基础作业练习,在追求战斗性能的时代,它们几乎是被遗忘的存在。
凌霜的目光,落在了一台格外破旧的TK-78型工程机甲上。它的左臂液压杆明显漏油,行走机构的齿轮磨损严重,发出刺耳的“嘎吱”声,最致命的是,其核心的能量转化炉输出极不稳定,波纹起伏超过了40%,这不仅效率低下,更像一颗定时炸弹。
一个看起来十五六岁、满脸汗水和油污的少年,正焦急地围着这台机甲打转,试图修复一个爆裂的冷却管,却因为缺乏经验和工具而束手无策。他是训练场的临时帮工,名叫阿土,这台TK-78是他的“老伙计”,虽然破旧,却是他唯一能接触和练习的机甲。今天若是不能修好,脾气暴躁的场地主管很可能将这台机甲彻底报废。
凌霜静静地看了一会儿。少年眼中的焦急和对机甲的珍视,与她记忆中那些将机甲视为生死与共伙伴的战友身影,有了一丝微弱的重叠。尽管这台TK-78在她看来,从设计理念到制造工艺都充满了“错误”。
“让开。”凌霜走上前,声音清冷。
阿土吓了一跳,抬头看见一个兜帽遮脸、气息冰冷的人,下意识地后退一步:“你、你是谁?”
凌霜没有回答,目光扫过爆裂的管道和紊乱的能量读数。她伸出带着战术手套的手,指尖在破损的管口附近轻轻划过,感受着材料的韧性和能量流动的阻塞点。
【错误点确认:劣质冷却管无法承受峰值压力,能量回路设计存在共振缺陷。】
【初步修正方案:重构局部能量路径,强化材料结构。】
只见她双手如穿花蝴蝶般动了起来。没有使用任何专用工具,她的指尖偶尔会亮起微不可察的淡蓝色能量光芒,如同最精密的手术刀,快速而精准地剥离损坏的管线,利用现场能找到的一些废弃零件——一段强度更高的旧管材,几块废弃电路板上拆下的稳压芯片——进行替换和重组。
她的动作行云流水,带着一种超越这个时代认知的、近乎艺术的机械美感,每一次敲击、每一次焊接,都精准地落在能量流动的关键节点上。阿土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他从未见过有人能这样修理机甲,仿佛不是在维修,而是在进行一种奇特的“引导”和“梳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