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护田
第59章-护田 (第2/2页)拾穗儿喊道,“沟要挖得直、挖得匀,深度不够的话,秸秆埋不牢,风一吹就倒!”
她跪在沙地上,身体前倾,用铁锹一点点挖,挖一下,就用脚把沟壁踩实,防止流沙滑落。
沙子滚烫,烫得她膝盖生疼,手心也被铁锹柄磨得发红,汗水滴在沙地上,瞬间就没了踪影。
有好几次,她刚挖完半条沟,一阵风刮来,流沙就把沟填了大半,她只能重新挖。
“别急,慢慢来,咱们挖一点是一点,总能把沟挖好。”拾穗儿安慰着身边有些急躁的赵铁柱。
赵铁柱正憋着火,他挖了半天,一条完整的沟都没挖成,流沙像跟他作对似的,刚挖好就填上。
“这破沙子,真气人!”
他嘟囔着,手里的铁锹却没停。
拾穗儿走过去,教他:“挖的时候,铁锹要斜着插进去,别直上直下,这样能把沟壁挖得陡一点,沙子不容易滑下来。挖出来的沙,要往远处扔,别堆在沟旁边。”
她一边说,一边示范,赵铁柱跟着学,果然好了不少。
马大爷也在一旁指导:“这流沙地,就得‘快挖、快铺、快埋’,不能耽误。沟挖好后,赶紧把秸秆铺进去,然后用沙子把秸秆的下半部分埋住,踩实,这样才能固定住。”
他蹲下身,拿起一把秸秆,铺进拾穗儿刚挖好的沟里,然后用铁锹铲起旁边的沙,一点点填进沟里,用脚用力踩实,“你们看,这样埋好,风再大也吹不动。”
拾穗儿学着马大爷的样子,把剪整齐的秸秆铺进沟里,秸秆要铺得密实,不能留缝隙,不然风沙会从缝隙里钻进来。
铺好后,她用铁锹铲起沙子,填在秸秆的根部,然后用脚踩实,踩的时候要均匀,不能只踩一边,不然秸秆会歪。
太阳越来越烈,像一个巨大的火球,炙烤着大地,气温飙升到四十摄氏度,沙砾烫得能烙人。
队员们的脸上都被晒得通红,嘴唇干裂得渗出血丝,有的人手上磨起了水泡,水泡破了,沾到沙子,钻心地疼,却没人停下手中的活。
妇女们组成的“整田组”也没闲着,她们蹲在田地里,用小锄头把田埂上的沙砾刨掉,把龟裂的土块敲碎,把田埂修整得厚实、平整。
王婶的手上磨出了好几个水泡,她用针把水泡挑破,挤出水,抹上一点清凉油,又继续干活:“田埂修结实了,将来浇水才不会跑水,不能因为这点小伤耽误事。”
有个年轻媳妇叫春杏,刚嫁过来没多久,第一次干这么重的活,扛了两趟秸秆就已经累得不行,挖沟的时候更是没力气,挖了几下就气喘吁吁,脸色发白,手脚发软。
她坐在沙地上,看着大家都在埋头苦干,自己却跟不上,眼里满是愧疚。
拾穗儿看到了,走过去,递给他一壶水,坐在她身边,轻声说:“春杏,累了就歇会儿,别急。
我知道这活苦,这沙地里干活,比在地里种地累十倍不止,但你看这片田,是咱们祖辈传下来的,要是被风沙吞了,将来咱们的娃就没地种、没饭吃了。”
她指了指不远处的田地,“你看那片田,去年还能收点小麦,今年风沙已经吞了边上半亩地了,再不加紧固沙,明年可能就全没了。”
春杏看着拾穗儿布满汗水和沙尘的脸,看着她肩膀上被秸秆硌出的红印,又望向正在一点点成型的沙障,咬了咬牙,抹了把脸上的汗:“穗儿姐,我不累了,我跟你干!你一个女的都能扛这么重的秸秆、挖这么深的沟,我也能!”
她站起身,拿起铁锹,重新加入了挖沟的队伍,虽然动作还是有些笨拙,但每一下都很用力。
拾穗儿笑了笑,也跟着起身,继续在各区域来回调度。
她一会儿跑到固沙组,查看沟挖得深不深、秸秆铺得匀不匀;一会儿跑到整田组,看看田埂修整得怎么样;
一会儿又给大家递水、擦汗,嗓子喊得有些沙哑,却始终没有停下脚步。
她的手上磨出了新的茧子,脸被晒得黝黑,额头上的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滴在沙地上,留下一个个小小的湿痕,又很快被晒干。
孩子们也没闲着,他们挎着小竹篮,蹦蹦跳跳地给大人们递秸秆、捡碎石,时不时还会帮着踩实刚铺好的草方格。
八岁的小石头跑到拾穗儿身边,举着满篮子的碎石:“穗儿姐,我捡了好多石头,能帮你修田埂!”
拾穗儿摸了摸他的头,眼里满是暖意:“小石头真能干,有你帮忙,咱们的田埂能修得更牢!”小石头受到鼓励,跑得更欢了。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夕阳把大家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一天下来,大家累得筋疲力尽,胳膊酸痛得抬不起来,肩膀火辣辣地疼,每个人都像从沙堆里捞出来的一样,浑身是沙。
但看着田边那一小片铺好的草方格,纵横交错,像一张小小的网,把流沙牢牢锁住,大家的脸上都露出了由衷的笑容。
“今天辛苦了,大家都回家歇歇吧,明天咱们接着干!”
拾穗儿对大家说。村民们陆续散去,有的互相搀扶着,有的扛着工具,脚步沉重却透着满足。
拾穗儿没有走,她蹲在铺好的草方格前,轻轻抚摸着那些干燥的谷秸秆,它们虽然不起眼,却承载着全村人的希望。
马大爷走过来,坐在她身边,叹了口气:“穗儿娃,今天大家都累坏了,这流沙地里铺草方格,一天也铺不了几分地,难啊。”
拾穗儿点点头,她知道马大爷说的是实话,今天一整天,几十个人忙活下来,才铺了不到半亩地,而需要固沙的区域有几十亩,不知道要忙活多少天才能完成。
但她没有灰心,眼神依旧坚定:“马大爷,难是难,但咱们不能放弃。
哪怕一天只铺一分地,日积月累,总能把沙障铺起来。打井队那边也不容易,咱们多坚持一天,就多一分希望,等井水来了,咱们的辛苦就都值了。”
马大爷看着拾穗儿年轻却坚毅的脸庞,欣慰地点点头:“好样的,穗儿娃,你比我们这些老头子还有韧劲。有你带着,大家伙儿都能坚持下去。”
接下来的日子里,护田队每天都重复着同样的工作:扛秸秆、剪秸秆、挖沟、铺草、埋沙。
村民们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扛着秸秆往田边赶,天黑了才回家,日复一日,肩膀被磨得越来越粗糙,有的甚至结了厚厚的茧子,但没人叫苦,没人退缩。
拾穗儿始终和大家一起干活,她扛的秸秆不比汉子们少,挖的沟不比别人浅,手上的茧子一层叠一层。
有一次,她扛着秸秆往田边跑,不小心脚下一滑,摔在沙地上,秸秆压在身上,肩膀一阵剧痛,半天没爬起来。
村民们赶紧跑过去,把她扶起来,想让她回去休息。
“我没事,一点小伤,不碍事。”拾穗儿揉了揉肩膀,咬着牙,重新扛起秸秆,“咱们得抓紧时间,风沙可不等人。”
她的坚持和付出,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原本有些抱怨、有些退缩的人,看到拾穗儿一个女娃都这么拼命,也都打消了念头,跟着一起埋头苦干。
“穗儿姐都这么拼,咱们还有啥好说的,多干点活,早点把沙障铺起来!”赵铁柱的话,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有一天,刮起了小风,虽然不大,但还是把刚挖好的几条沟填了不少。
大家看着好不容易挖好的沟被流沙填满,都有些沮丧。
拾穗儿拍了拍手,对大家说:“没事,风停了咱们再挖!风沙越凶,越说明咱们的固沙工作没白做,只要咱们把草方格铺起来,总有一天能把风沙治住!”
她拿起铁锹,率先走到被填满的沟边,重新挖了起来。
大家看着她的背影,也都拿起工具,跟着一起挖。
日子一天天过去,田边的草方格越来越多,像一张巨大的金色棋盘,牢牢地铺在沙地上,把流动的黄沙一点点锁住。
虽然每天只能铺很小的一块,但积少成多,原本裸露的沙化带,渐渐被草方格覆盖。
这天傍晚,一阵风吹过,以往早已是黄沙漫天、田边土粒飞扬的景象,如今却大不相同。
风穿过草方格,速度明显减缓,田边的沙面不再随风起舞,而是乖乖地停留在草方格内,只有少量细小的沙粒顺着草缝滑落,很快就被拦住。
队员们站在田埂上,看着眼前的成果,疲惫的脸上露出了由衷的笑容,眼里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马大爷走到拾穗儿身边,看着被守护得稳稳当当的田地,看着那一片连绵的草方格沙障,欣慰地说:“穗儿娃,好样的!这田被你守得结结实实,老辈人要是看到了,肯定高兴。
你看,这草方格真管用,风沙真的进不来了!”
拾穗儿望着远方正在施工的井架,那里传来人们的喊号子的声音,想必打井队也在紧锣密鼓地工作。她的眼里闪烁着希望的光芒,嘴角露出了久违的笑容:“马大爷,这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没有大家伙儿的付出,单凭我一个人,啥也干不成。等打井队那边传来好消息,井水顺着渠流进田里,咱们种上庄稼,这片田就真的活过来了,咱们金川村,也就能守住了。”
夕阳的余晖洒在田地上,给草方格沙障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色,也照亮了每个人脸上的笑容。
拾穗儿站在田埂中央,望着这片被精心守护的沃土,望着身边疲惫却坚定的村民们,心中充满了坚定的信念——她一定会带着大家,守住祖辈留下的田地,让金川村的沃土重新焕发生机,不辜负离开的人,也不辜负每一个为护田付出的人。
而那口即将打出的井水,将和这片草方格一起,浇灌出属于金川村的希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