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助农
第23章-助农 (第2/2页)拾穗儿拿起一根蔫了的黄瓜,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揪着。
她强忍住眼泪,轻声说:“大叔,不是黄瓜的问题,是我们的包装和物流没做好。”
那天晚上,拾穗儿一个人在村委会研究到深夜。
她对比各种保温材料,计算冷链运输成本,设计新的包装方案。
凌晨两点,她趴在桌上睡着了。梦里全是烂掉的蔬菜和村民失望的眼神。
“闺女,醒醒。”
拾穗儿睁开眼,发现身上盖着一件外套。赵大婶和王大叔站在她面前,手里端着热腾腾的鸡蛋面。
“先吃点东西。”
赵大婶把面推到她面前,“失败了不怕,咱们再想办法。”
王大叔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布包,层层打开,里面是一沓皱巴巴的钞票:“这是我攒的三千块钱,你拿去,该买什么材料就买什么……”
拾穗儿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大颗大颗地落在碗里。
“大叔大婶……我……”
“傻孩子,”
赵大婶拍拍她的肩,“你为我们做了这么多,我们帮你是应该的。”
那一刻,拾穗儿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守望相助。
第二天,她召集实践团全体成员,重新调整方案。
她联系学校的食品保鲜实验室,请教专家;
跑遍全城的包装厂,寻找既便宜又保温的材料;
和物流公司谈判,争取最优惠的冷链运输价格……
一周后,全新的包装上市了。定制的泡沫箱里放着冰袋,蔬菜用保鲜膜包裹,再垫上吸水纸。
箱子里还附赠一个小册子,上面是蔬菜的保存方法和简易食谱。
投诉电话渐渐少了,好评越来越多。
“黄瓜很新鲜,比超市买的好吃!”
“南瓜特别甜,孩子一口气喝了两碗南瓜粥!”
“草莓酱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味道……”
一个月后的周末,拾穗儿再次来到村里。大巴车刚进村,她就看见村口拉起了红色横幅——
“感谢大学生助农团队!”
村民们早早等在那里,看见她下车,纷纷围了上来。
王大叔捧着一把最新鲜的黄瓜:“闺女,这茬黄瓜是专门给你留的!”
李奶奶提着一篮子鸡蛋:“自家鸡下的,拿回去补补身体,看你瘦的……”
赵大婶端着一罐刚熬好的草莓酱,眼睛红红的:“订单太多了,我家那口子都回来帮忙了。他说在外打工这么多年,从没像现在这样,觉得在家里也能有出息。”
拾穗儿接过草莓酱,罐子还是温热的。她打开盖子,甜蜜的香气扑面而来。
“乡亲们,”
王大叔突然提高声音,“咱们是不是该表示表示?”
村民们互相看了看,然后像约好似的,同时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个红包,塞到实践团同学们手里。
“这不行!”
拾穗儿连忙推辞,“我们是来帮忙的,不能收钱!”
王大叔的眼圈红了:“闺女,你听我说。这些红包里装的不是钱。”
拾穗儿愣了一下,轻轻打开手里的红包。
里面没有钱,只有一张折叠的纸。她小心翼翼地展开——
那是一幅孩子的画。画上是一个大姐姐在田里拍照,旁边写着:“谢谢拾穗儿姐姐,爸爸说今年有钱给我买新书包了。”
她打开第二个红包,里面是一张照片——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正在打包蔬菜,照片背面写着:“我母亲七十岁了,这是她第一次靠自己的劳动赚到钱。”
第三个红包里是一封信,字迹工整:“我在外地打工,听说家里蔬菜不愁卖了,准备回去和父母一起种地。谢谢你让我看到了农业的希望……”
拾穗儿的手在颤抖,眼泪模糊了视线。她继续拆着红包——
有孩子用拼音写的感谢信,有老人亲手做的书签,有村民全家福的照片……
最后一个红包是赵大婶的。里面是一张存折——上面是她这两个月卖草莓酱的收入,足足有两万多元。存折夹着一张纸条:“这钱你拿去当学费,以后大婶供你上学!”
拾穗儿的眼泪终于决堤。她蹲在地上,哭得不能自已。
那些日夜奔波的辛苦,那些被质疑的委屈,那些熬夜加班的疲惫,在这一刻都化为了滚烫的泪水。
“丫头……”
王大叔扶起她,自己的眼圈也红了,“你帮我们解决的,不只是蔬菜销路的问题啊。你让年轻人看到了务农的希望,让老人找到了自己的价值,让孩子们知道了读书的意义……”
拾穗儿擦干眼泪,看着面前这一张张朴实的脸。
夕阳给他们每个人都镀上了一层金边,那些脸上的皱纹在光影中显得格外深邃。
她突然明白了爷爷为什么一辈子都不愿离开那片戈壁滩。
土地给予人的,不仅是收成,更是一种扎根于生命深处的力量。
回程的大巴车上,拾穗儿抱着那罐草莓酱,像抱着什么稀世珍宝。
车窗外的田野在暮色中连绵起伏,远方的城市华灯初上。
她打开手机,看到“暖心农场”的订单数还在不断上涨。
不只是这个村子,周边好几个村庄都加入了他们的平台。
那一刻,她忽然想起很小的时候,奶奶阿古拉带她到几十公里外别人收割完的谷地里捡谷穗。
夕阳把田野染成金黄,奶奶弯着腰,一边拾穗一边轻声说:“穗儿啊,你看这些谷穗,单看都很小,但拾得多了,就能攒成一碗饭。”
那时她还不懂这句话的分量,只觉得弯腰很累,谷穗扎手。
当大巴车驶过灯火璀璨的跨江大桥,她轻轻打开那罐草莓酱,舀了一小勺放进嘴里时,忽然全明白了——真甜啊,甜得让人眼眶发热。
这不仅是草莓的甜,更是汗水的甜、坚持的甜、千百个微小善意汇聚成的甜。
就像奶奶当年一颗颗拾起的谷穗,如今她也在“拾穗”——把那些散落在角落的美好、被忽略的温暖、差点被遗忘的梦想,一穗一穗地拾起。
她轻轻合上草莓酱的罐子,掌心留存着温暖的余温。
这份甜,不仅属于她,更属于戈壁上那些默默耕耘的身影,属于奶奶阿古拉传承下来的那双永不放弃的眼睛。
她望向窗外辽阔的夜色,心中涌起一股温柔的坚定——她要继续拾穗,但不再是一个人。
在这片广袤而深沉的土地上,她要让“拾穗儿”成为一种精神,一种看见微光、珍视汗水的信念。
她要将这份情怀传递给像她一样曾感到迷茫的年轻人,带领他们一起,俯下身去,将那些被风沙半掩的智慧、被匆忙时代忽略的坚韧、以及像隔壁徒弟那样朴拙却闪光的心愿,一穗一穗地拾起。
她不能让任何一份真诚的期待落空,不能让任何一个炽热的梦想仅存于志向。她要让它们都见到阳光,在现实的土壤里,扎根、生长,最终开出属于自己的花,结出甜美的果。这份传承,才是对奶奶、对戈壁、对所有顽强生命最深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