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拾穗儿 > 第18章-备赛

第18章-备赛

第18章-备赛 (第2/2页)

但她心里比谁都清楚,这份看似游刃有余的“熟练”,背后是她用无数个熬夜苦读的夜晚、无数杯凉掉的白开水、以及无数次的失败与重来换来的——那些日子里,她的手指因为长时间敲击键盘而酸痛僵硬,眼睛因为持续紧盯屏幕而干涩发胀,甚至需要滴眼药水来缓解。
  
  可每当她凭借自己的努力,独立攻克一个技术难题,或者找到一种更优化的数据处理方法时,那种从心底涌出的、纯粹的喜悦和成就感,就会让她觉得,之前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那么的值得。
  
  比赛前一周,团队进入了最紧张、也最关键的集中攻关阶段——修改和完善最终的建模方案。
  
  他们团队选择的赛题是“城市交通流量动态预测与优化策略研究”,这个题目实践性强,但难度极高,需要收集海量的、多源异构的实时交通数据,构建能够精准模拟复杂交通流的动态模型,并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建议。
  
  起步阶段异常艰难。他们初步构建的模型,在测试运行时总是出现令人沮丧的偏差,模型预测的交通流量曲线,与实际采集到的真实数据曲线,像是两条倔强的不肯靠近的平行线,相差甚远。
  
  那几天,团队里的气氛有些凝重,三个人常常围在一台电脑前,盯着屏幕上令人失望的结果,眉头都锁得紧紧的。
  
  实验室里安静得可怕,只剩下噼里啪啦的键盘敲击声、频繁点击鼠标的声音,以及偶尔响起的一声无奈的叹息。
  
  “会不会是我们数据采集的维度不够全面?”
  
  苏晓一边快速翻阅着打印出来的相关学术文献,一边提出自己的猜想,“我们目前主要集中收集了早高峰和晚高峰的流量数据,但对于平峰期、夜间,以及特殊天气、节假日等影响因子考虑得不够充分,导致模型无法全面捕捉交通流的动态特征。”
  
  林哲专注地看着模型的结构图,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点头表示同意:“晓晓说的有道理,数据样本的代表性可能确实存在问题。
  
  另外,我看模型内部这几个关键参数的初始设置,也可能过于理想化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和校准。我再试着优化一下算法看看。”
  
  而拾穗儿,则默不作声地回到了自己的电脑前,她决定从最基础、也是最繁琐的工作做起——将团队前期收集到的所有原始数据,重新进行一遍地毯式的、彻底的清洗、核对与整合。
  
  她趴在桌上,左手边放着计算器,右手操作着鼠标,视线在原始数据表格、规则和电脑屏幕之间来回移动,一个数字一个数字地进行核对,一个字段一个字段地进行校验,生怕因为任何一个微小的、不起眼的差错,导致“垃圾进,垃圾出”,影响整个模型的根基。
  
  时间,在这样高度紧张和专注的工作中,仿佛被按下了快进键。
  
  窗外的天色,从明亮到黄昏,从黄昏到夜幕深沉,再从深夜到东方泛起鱼肚白……他们三个人,竟然就这样在实验室里,熬过了一个通宵。
  
  第二天清晨,当林哲根据拾穗儿提供的、经过严格清洗和标准化处理的新数据,以及他优化后的算法,再次运行模型,屏幕上终于清晰地显示出,预测流量曲线与真实数据曲线高度拟合、几乎重合的结果时,三个人几乎同时从椅子上跳了起来!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苏晓激动得一把抱住身边的拾穗儿,声音里带着哽咽和无比的兴奋。
  
  林哲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疲惫却灿烂的笑容,伸出手,与拾穗儿、苏晓用力地击掌!那一刻,所有的疲惫、焦虑和压力,仿佛都在这成功的喜悦中,烟消云散了。
  
  然而,还没来得及让他们紧绷的神经彻底放松,新的挑战又接踵而至——苏晓在整合材料时发现,论文的整体逻辑结构还不够严谨,部分论证显得松散;而林哲初步制作的答辩PPT,也显得重点不够突出,视觉冲击力不足。
  
  而此时,距离最终提交竞赛作品截止日期,只剩下最后三天,七十二个小时!
  
  他们没有任何退路,只能再次抖擞精神,投入到新一轮的、与时间赛跑的冲刺之中。
  
  比赛前第三天的那个夜晚,实验室的灯光,再次彻夜未熄。
  
  苏晓强打着精神修改论文,写到后半段,实在抵挡不住汹涌的睡意,脑袋一歪,趴在堆满文献和草稿的桌子上睡着了,呼吸变得均匀而绵长。
  
  林哲也揉着布满红血丝、干涩无比的眼睛,接连打了几个哈欠,声音沙哑地对还在检查数据的拾穗儿说:“拾穗儿,你也趴着休息一会儿吧,别硬撑着了。我先把PPT的总体框架和核心页面搭起来,争取天亮前弄个雏形。”
  
  拾穗儿抬起同样布满倦容的脸,看了看屏幕上刚刚运行完一半的程序,坚定地摇了摇头。
  
  “学长,你先抓紧时间休息一下,恢复一下精力。PPT框架更重要。我把最后这一批数据,再从头到尾调试、核对一遍,必须确保送到你那里进行模型验证的数据,是百分百准确、可靠的。这是我们模型能够成立的基石,不能有半点马虎。”
  
  她站起身,拿起自己挂在椅背上的薄外套,轻轻地披在了熟睡的苏晓身上;又走到饮水机旁,用一次性纸杯接了一杯滚烫的热咖啡,小心地放在林哲的手边。
  
  然后,她重新坐回自己的座位,挺直了脊梁,将全部的注意力,再次投入到那片由数字和代码构成的世界里。
  
  电脑屏幕那偏冷的光,清晰地映照着她年轻却写满坚毅的脸庞,照亮了她眼底那因为极度缺乏睡眠而密布的血丝。
  
  然而,她的眼神却异常明亮,充满了专注和一种不容置疑的执着。
  
  她的手指在键盘上快速地敲击着,每一次按键落下,都带着一种沉稳的力量,仿佛在完成一件神圣的使命。
  
  她一遍又一遍地运行着数据校验脚本,一遍又一遍地核对着复杂的输出结果,哪怕是小数点后第三位、第四位出现的极其微小的、在旁人看来或许可以忽略不计的波动,她都要敏锐地捕捉到,然后追根溯源,反复演算,直到找出产生这细微差异的原因,并彻底解决它。
  
  窗外的天空,从最深的墨蓝,逐渐过渡成灰蒙,继而,第一缕瑰丽的晨曦,如同金色的画笔,温柔地涂抹在天际线上,随后,越来越多的光芒挣脱了地平线的束缚,透过实验室明亮的窗户,洒了进来,恰好落在拾穗儿的侧脸上,给她镀上了一层温暖而光辉的金边。
  
  当最后一组关键数据调试完成,最终的校验报告显示所有指标“全部通过,运行成功”时,拾穗儿一直紧绷着的肩膀,终于松弛了下来。
  
  她向后,深深地靠在了椅背上,闭上眼睛,长长地、长长地舒出了一口气,仿佛要将这几个月以来积压在心底的所有压力、疲惫和焦虑,都随着这口气彻底排出体外。
  
  紧接着,一股强烈的情感洪流,毫无预兆地冲垮了她理智的堤坝——眼泪,温热而汹涌的眼泪,就那么毫无征兆地夺眶而出,顺着她的脸颊滑落,滴落在尚且带着余温的键盘上。
  
  这眼泪里,包含的东西太多了。
  
  有这几个月以来,无数个挑灯夜战的辛劳;
  
  有遇到棘手难题时,那种无人诉说的焦虑和自我怀疑;
  
  有被林哲学长、苏晓无私帮助和包容时的温暖与感激;
  
  更有此刻,看到团队心血终于凝结成可靠成果时,那无法用言语形容的、巨大的成就感和欣慰……
  
  百种滋味,交织在心间,最终都化作了这既酸涩又甘甜的泪水。
  
  她轻轻推了推旁边还在熟睡的苏晓,声音因为激动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晓晓,晓晓,醒醒……所有数据,全部调试核对完毕了,最终报告已经生成,你的论文……可以进入最后的收尾和定稿阶段了。”
  
  苏晓迷迷糊糊地抬起头,揉了揉惺忪的睡眼,待看清屏幕上那个代表着“全面通过”的绿色对勾标志时,瞬间清醒了过来,睡意全无,激动地抓住拾穗儿的胳膊。
  
  “真的吗?!天哪!拾穗儿!你太厉害了!我们成功了!我们真的做到了!”
  
  林哲也被这边的动静吸引过来,他看着那份详尽完美的数据报告,脸上露出了疲惫却无比欣慰的笑容,用力拍了拍拾穗儿的肩膀,语气充满了肯定:“拾穗儿,这次,你绝对是咱们团队能坚持下去、并取得突破的首功之臣!功不可没!”
  
  接下来的两天,如同上了发条一般,他们三人几乎是不眠不休,对论文的每一个段落、每一个措辞,对PPT的每一页设计、每一个动画效果,都进行了反复的打磨和推敲,力求做到尽善尽美,无懈可击。
  
  比赛作品提交截止的那个下午,当林哲作为队长,在官方系统里郑重地点击下那个红色的“最终提交”按钮,并且页面清晰地跳出“提交成功!”的绿色提示时,三个人屏住呼吸,紧紧盯着屏幕,直到确认无误,才不约而同地、彻底地松懈下来。
  
  随即,实验室里爆发出一阵劫后余生般的、充满喜悦的欢呼!
  
  他们互相看着对方那因为连续熬夜而显得憔悴不堪、却又因为极度兴奋而容光焕发的脸,忍不住相视大笑起来——那笑容里,有无法掩饰的疲惫,有梦想达成的激动,更有对这段共同奋斗、彼此支撑的珍贵时光,最深切的珍惜与怀念。
  
  比赛结果正式公布的那天,拾穗儿正像往常一样,独自待在实验室里,安安静静地演算着新的课程习题,仿佛之前那场轰轰烈烈的竞赛,只是一段浓缩的插曲。
  
  突然,实验室的门“哐当”一声被猛地推开,班长陈阳像一阵风似的冲了进来,手里高高举着一张刚刚打印出来的、还带着打印机余温的公示名单,因为跑得太急,他满脸通红,额上全是汗。
  
  声音因为激动而拔得老高,甚至有些变调!
  
  “拾穗儿!拾穗儿!获奖了!你们团队获奖了!省级一等奖!是省级一等奖啊!”
  
  拾穗儿握着笔的手猛地一抖,笔尖在草稿纸上划出了一道长长的、突兀的痕迹。
  
  她猛地抬起头,眼睛里充满了巨大的震惊和难以置信,声音带着明显的颤抖:“什……什么?陈阳,你……你说什么?真的吗?你不会是看错了吧?!”
  
  陈阳三步并作两步冲到她的面前,将那张薄薄的纸用力拍在她的桌面上。
  
  手指因为激动而微微发抖,指着获奖名单上清晰无比的一行字,大声地、一字一顿地念道:“你看!‘省级一等奖:作品《基于动态数据驱动的城市交通流量优化模型研究》;团队成员:拾穗儿、林哲、苏晓’!
  
  白纸黑字,清清楚楚!千真万确!而且听说,这次竞赛,咱们全校所有参赛队伍里,就你们这一支团队,拿到了省级及以上的奖项!你们为学校争光了!”
  
  拾穗儿的目光,死死地盯在那熟悉又陌生的三个名字上,尤其是“拾穗儿”那三个字,像拥有了魔力一般,深深地烙印在她的视网膜上,烙印进她的心里。
  
  一瞬间,所有的记忆碎片,如同决堤的洪水,汹涌地冲进她的脑海——报名时那个怯懦犹豫的自己;
  
  初学软件时那个对着错误提示束手无策、焦急得想哭的自己;
  
  熬夜钻研时那个靠凉白开提神、揉着酸涩眼睛的自己;
  
  奶奶在沙枣树下用粗糙的手握紧她、眼神充满鼓励的画面;
  
  林哲学长不厌其烦、耐心讲解时温和的侧脸;
  
  苏晓与她并肩作战、互相打气的温暖笑容;
  
  还有那些在深夜里彼此支撑、互相鼓励的点点滴滴……
  
  这一切的一切,交织成一股无比强烈、复杂难言的情感浪潮,狠狠地撞击着她的心扉。
  
  她再也无法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珍珠,大颗大颗地、争先恐后地涌出眼眶,顺着脸颊肆意流淌。
  
  她没有任何掩饰,就那样任由泪水奔涌,嘴角却不受控制地、极力地向上扬起,形成了一个带着泪水的、无比灿烂、无比释然的笑容——
  
  原来,只要心中的信念不倒,只要肯付出超越常人的努力,只要坚持不放弃,这个世界上,就真的没有跨越不过去的沟壑和险峰。
  
  原来,奶奶的话是至理名言,像沙枣树一样,耐得住寂寞,忍得住艰辛,默默地向深处、向黑暗处扎根,汲取养分,真的能够迎来生命的花开,结出属于自己的、那份独一无二的、饱含汗水和泪水的“甜果子”!
  
  颁奖仪式那天,秋高气爽,阳光格外明媚。拾穗儿换上了一件洗得干干净净、熨烫得平平整整的白色衬衫,站在灯火辉煌、布置庄严的学校大礼堂领奖台上。
  
  当头发花白、面容慈祥的校长,将那份沉甸甸的、封面是庄重红色、上面印着烫金大字的获奖证书,郑重地递到她手中时,她感到自己的手心,因为激动而微微出汗。
  
  她双手接过证书,深深地鞠躬。抬起头时,她的目光扫过台下,看到了正在用力鼓掌、脸上洋溢着自豪笑容的陈阳。
  
  看到了坐在前排,向她竖起大拇指的林哲学长和苏晓;看到了许多为她欢呼的同学和投来赞许目光的老师……
  
  她的心里,被一种名为“感激”的情绪,填充得满满当当,几乎要溢出来。她清楚地知道,手中这份荣誉,不仅仅是对她个人能力的一种肯定和褒奖,更是对整个团队精诚合作、无私付出的最高嘉奖。
  
  这不仅仅是她个人努力奋斗的结果,更是凝聚了太多人的帮助、支持、信任与鼓励的共同结晶。
  
  颁奖仪式结束后,拾穗儿抱着那本红色的证书,快步走回安静的实验室。
  
  她小心翼翼地拿出那本印着沙枣树图案的信纸,拧开笔帽,怀着无比激动和虔诚的心情,开始给远在戈壁滩家乡的奶奶阿古拉写信。
  
  阳光透过明亮的窗户,洒在信纸上,也洒在她依旧带着激动红晕的脸上,她的笔尖在纸上沙沙移动,写下工整而充满感情的字句:
  
  “亲爱的奶奶:告诉您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奶奶,我获奖了!是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省级一等奖!
  
  奶奶,您还记得您常对我说的那句话吗?
  
  您说,要像咱们戈壁滩上的沙枣树学习,不怕风沙大,不怕土地贫,只要耐得住性子,沉得下心,把根须扎得深深的、稳稳的,牢牢抓住脚下的泥土,就一定能长出坚强的树干,开出不起眼却芬芳的小花,最终结出甜滋滋的果子。
  
  奶奶,您的话,我一直牢牢记得心里,一刻也不敢忘。
  
  现在,我想告诉您,您的小穗儿,真的像沙枣树一样,正在努力地、一点点地向下扎根,并且,已经结出了第一颗虽然青涩、却让我无比珍视的‘果子’……”
  
  写到这里,她的眼眶再次湿润了,但这一次,泪水里不再有酸涩和委屈,只有满满的、几乎要溢出来的幸福、感激和对未来无限的希望与憧憬。
  
  她的笑容,在阳光下,显得无比自信、无比坚定,仿佛已经拥有了面对未来一切风雨的勇气和力量。
  
  是的,未来的路,还有很长很长,布满了未知的挑战,也蕴含着无限的可能。
  
  但她知道,无论前方是坦途还是荆棘,她都会始终牢记奶奶的教诲,带着这份在竞赛中磨砺出的坚韧、勇气和团队精神,像那戈壁滩上迎风挺立的沙枣树一样,在人生的漫漫风沙与广阔天地里,继续深深地、稳稳地扎根,努力地、倔强地生长,去迎接更多的阳光和雨露,去结出更多、更饱满、更甘甜的生命的“果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