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外骨骼甲壳
第2章 外骨骼甲壳 (第1/2页)正午时分,太阳高悬于苍穹之上,朝着海洋投下无尽的光与热。
光芒如剑般刺穿海面,经过折射,将海底的景观都染成了缤纷的色彩。
此时凯撒身处于距离海面三十米深的浅海,缓缓地蠕动游曳着。
眼前的景象如同画卷般展开,光怪陆离,却又透着一股原始蛮荒的气息。
一群群如牛角杯般的古杯动物扎根在海底岩石上,它们圆锥形或喇叭状的钙质骨骼层层叠叠,形成了最为原始的生物礁体,也为其他海洋生物提供了安居的栖息场所;
密密麻麻的小舌形贝铺满了海床,发达的肉茎固定在泥沙之中,通过纤毛的摆动来过滤水流中的有机物;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蠕形动物、叶足动物、腔肠动物、曳鳃动物、动吻动物……共同构成了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寒武纪海洋大舞台。
虽然名为寒武纪,但实际上这个时期的地球并不处于寒冷时期,相反十分炎热,平均地表温度超过25度,远超21世纪地球的地表温度。
但是以“武”来形容这个时期是再合适不过,因为所有的原始生物都在进行着疯狂的军备竞赛,武装上了锋利的武器和坚硬的外壳,朝着未知的方向进化。
当凯撒第一次见识到这些原始生物活生生地出现在眼前时,内心也是感觉到了十足的震撼,并联想到了寒武纪最为标志性的事件——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前世的他就是一个古生物学爱好者,虽然只是业余的,但对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也略有了解。
一切都发生在短短的2000多万年时间里,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动物就像是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节肢、腕足、蠕形、海绵、脊索动物乃至脊椎动物等等一系列与现代动物形态基本相同的动物在寒武纪海洋来了个集体亮相,形成了多种门类动物同时存在的繁荣景象。
一直以来,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真实原因便不为人知,就此成为了古生物学上的一大悬案,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未解之谜。
“想那么多干什么,该干饭了。”
以凯撒目前的原始神经节,根本不允许他进行深入的思考。
反正现阶段他要做的事情只有两件,一件是生存、一件是捕食。
很快,凯撒就确认了今天的午餐。
三叶虫!
一只体长3cm的小三叶虫成了凯撒的目标猎物,此时的它正用着多节的附肢耙着海沙,搜寻泥沙中的食物。
凯撒并没有贸然出击,而是选择了潜行。
因为三叶虫拥有复眼,视觉十分发达,正面出手很容易被其发现,错失良机。
他将身体藏在古杯礁体之后,借助遮挡物从后方悄然逼近三叶虫。
三叶虫还浑然不知道危险将至。
时机到了!
刹那间,凯撒猛地发起进攻,口器张到最大,硬生生将三叶虫给囫囵吞入。
这种感觉就像强行咽下了一块硬石头,三叶虫在他的腔体内扭动、挣扎、刮擦内壁的触感清晰无比。
因为原始口器并不具备咀嚼与撕咬的能力,所以凯撒目前只能像是蛇类般将猎物生吞,慢慢消化。
而且他的基础消化腔也没有高效的消化腺辅助,只能依靠腔体本身的缓慢蠕动和简单的化学分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