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唯一造反成功的王爷,他爹看了都说好!
第17章唯一造反成功的王爷,他爹看了都说好! (第2/2页)奉天殿前,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他们即将见证一个传奇的诞生。
然而,天幕的画风,却陡然变得阴沉。
连绵的暴雨,冲垮了官道,少年木正居的马车,深陷泥泞之中。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以及背后某些不愿看到一个北方士子再度登顶的人心之恶,让他完美地错过了殿试。】
画面中,浑身湿透的少年,疯了一般地在泥水里推着车轮。
可直到马的背影消失在雨幕,车依旧纹丝不动。
而当他披星戴月,满身泥泞地赶到京城时,殿试早已结束,黄榜高悬。
那个春风得意,以为天下尽在掌握的少年天才,就那样呆呆地站在榜下,任凭人来人往,指指点点。
【他连一个进士的功名,都没能得到。】
这一幕,让天幕外所有读书人,都感同身受地心头一窒。
这是何等残酷的打击。
【这位曾经的天之骄子,一度陷入了巨大的迷茫。
他开始怀疑自己,怀疑圣贤之言,甚至开始怀疑,这个污浊不堪的天下,是否还值得去拯救。】
画面中的少年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在田埂间,教着孩童们读书的教书先生。
【自错过殿试后,他蛰伏了整整十年。】
【十年间,他娶妻生子,看着自己的第七个儿子呱呱坠地。他看尽了人间的悲欢离合,也看透了世事的无常与险恶。】
【曾经的挫折感早已被磨平,曾经那个容易冲动,容易愤怒的年轻人,变成了一个内敛、谦毅,城府深不可测的男人。】
【他心中的那份“成圣之志”,那份不顾个人毁誉也要造福天下的执念,在十年的沉淀后,反而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坚定。】
画面再次切换。
已是君子之资的木正居,辞别了妻儿,毅然决然地,再次踏上了科举之路。
这一次,他势在必得。
这一次,他要将这天地,换一个颜色。
【然而,命运,似乎再次跟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洪武三十年,他再次踏入贡院。可等待他的,却是一场席卷整个大明,比任何个人失败都更加沉重与荒谬的时代风暴。】
画面中,那张刺眼的,没有一个北方人名字的榜单,被高高挂起。
【那一年,春闱放榜。中式进士五十二人,竟无一北方人!】
【木正居的名字,与成千上万的北方士子一样,淹没在了落榜的名单之中。
不是他不够惊才绝艳,而是整个北方文脉的凋敝,与某位官员的两次“意外”遗漏,让他与无数同乡一起,成了这场“公平”科举之下,最无力的牺牲品。】
天幕之下,朱元璋看到这里,脸已经黑得能拧出水来。
他想起来了。
这件事,就是他未来将会遇到的“南北榜案”!
而这个木正居,竟真是亲历者!
天幕之上,画面中的“洪武大帝”龙颜大怒。
【为了平息众怒,也为了宣泄自己无处发泄的怒火,太祖皇帝做出了一个冷酷的决定。】
【他将主考官等人尽数处斩,不是因为舞弊,而是因为他们交上了一份让皇帝无法接受,让帝国南北撕裂的榜单!】
轰!
人头滚滚!
这血腥的一幕,让天幕外的所有人都傻了。
尤其是那些北方籍的官员,他们只觉得一股血气直冲脑门。
又是这样!
又是这样!
画面中,木正居静静地站在贡院门口,看着那张染血的榜单,看着那些痛哭流涕的同乡,一言不发。
十年蛰伏。
十年等待。
换来的,是与所有北方同乡一起,被时代洪流无情碾压的结局。
【这是比十年前那场大雨,更沉重的打击。它几乎彻底摧毁了木正居心中那份“为天地立心”的执念。】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便是最终结局,北方士子将永无出头之日时。
一道来自皇宫的,充满了帝王怒火与不甘的圣旨,传遍了整个京城。】
【“一年之后,再开恩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