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南北分卷,按额录取
第12章南北分卷,按额录取 (第1/2页)奉天殿前,所有官员,无论文武,无论南北,都被朱元璋这番毫不留情的痛骂给镇住了。
尤其是那些南方籍的官员,脸色一阵红一阵白。
他们刚刚还在为“六元及第”这四个字感到震撼与些许的不服。
可转眼间,人家随手丢弃的几句“谬论”,就被当今陛下奉为圭臬,用来抽他们所有人的脸。
这种感觉,比直接输了科考,还要让人难受。
而那些北方籍的官员,则在最初的狂喜之后,心中升起了一种更为复杂的情绪。
他们看到了希望。
看到了一个能够代表他们,甚至超越所有南方士子的身影。
可这希望,却又如此遥远。
这天幕上说的是未来的事,这个叫木正居的北方妖孽,现在又在何方?
就在这时,天幕上的画面再次变幻。
那间简陋的书房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洪武三十年”那场春闱的榜单。
那份刺眼的,没有一个北方人名字的榜单,又一次被挂在了天上。
下方,是无数北方士子跪地痛哭,以头抢地的悲怆画面。
屈辱。
极致的屈辱感,再次涌上所有北方官员的心头,包括那些正在仰观天幕的北方士子。
朱元璋的脸色也再次沉了下来。
夸了半天,怎么又把这事儿给翻出来了?
这不是在打咱的脸吗?
然而,天幕上的文字,却话锋一转。
【南北教育水平的巨大差异,非一日之寒,亦非一代人所能扭转。】
【强行要求北方士子与南方士子在同一张试卷上分高下,本身就是一种不公。】
【洪武大帝用雷霆手段维护了科举的“程序公正”,却无法解决“结果不公”的根本矛盾。】
【这个问题,成为了他当年最大的心病之一。】
朱元璋的瞳孔猛地一缩。
心病?
没错,就是心病!
他仿佛能预感到,未来那个束手无策的自己,心中是何等的憋屈与愤怒。
咱打下了这么大一个江山,连元人都被咱赶回了老家,难道就拿这些读书人的破事没办法了?
天幕下的百官,也都屏住了呼吸。
他们意识到,这天幕,是要给出答案了。
给出一个连洪武大帝都解决不了的难题的答案。
【然而,这个困扰了数代人的死结,对于那位未来的传奇首辅而言,解法,却异常简单。】
【当他面对同样的问题时,他只用了一策,便让南北双方,皆无话可说。】
画面再次回到了那间书房。
依旧是那个木正居,只是此时的他身着一身翰林学士官袍,气质变得更加内敛,似乎是在批阅一份学生的文章。
天幕特意给了一个纸张的特写。
那上面写的,正是关于“科举取士,南北失衡”的策论。
历经两次殿试的木正居看完,只是淡淡提笔,在文章的末尾写下了几字。
没有长篇大论。
没有引经据典。
只有简单直接,甚至有些粗暴的八个大字。
【南北分卷,按额录取。】
轰!
这八个字,狠狠地劈在了奉天殿前每一个人的天灵盖上。
尤其是那些品阶较低的官员和翰林院的年轻学士。
他们愣住了。
“南……北分卷?”
“按名额录取?这是什么意思?”
“难道是说……南北两边,各考各的?各取各的?”
“这……这怎么行!科举取士,自当以才学为准,岂能因地域而异?这岂不是乱了祖宗的规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