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盛京游暖寻常日,念五携童求生机
第130章 盛京游暖寻常日,念五携童求生机 (第1/2页)悬挂的暖阳把盛京城浸得透亮。
春螺巷的青石板上,爆竹碎屑混着残雪,踩上去咯吱作响。
时念带着众人从城隍庙逛到鼓楼,把从前只敢远远张望的去处,挨个走了个遍。
浅醉和流芝在绸缎庄挑花布时,掌柜的亲自从柜台后捧出最新款的绸缎。
还笑着打趣“姑娘们模样俏,穿什么都好看”。
初二那日,他们甚至去了皇城外的金水桥。
阿福望着朱红宫墙,红了眼眶。
“以前路过这儿,总觉得墙根的砖都比咱金贵,连脚步都不敢放慢,哪敢停下好好看一眼?”
吴婶正逗怀里的陆襄,闻言往他胳膊上轻轻拍了一下。
“如今不一样了!咱凭本事唱戏营生,走哪儿都不矮旁人三分!”
初三一早,天刚蒙蒙亮,怡红院的朱漆大门“吱呀”一声被推开。
念五蹲在门檐下,鼻尖冻得通红,身后跟着几个面生的汉子。
汉子们脸上沾着风霜,棉鞋磨得露了底,每个人怀里都抱着个孩子。
最小的还裹在破旧襁褓里,小脑袋一点一点的,似睡非睡。
大的也不过七八岁,个个瘦得脱了形,棉衣破烂不堪,露出的胳膊细得像枯柴,冻得发乌。
“念五?”
阿福刚拎着门栓出来,见状惊得差点脱手。
“你咋回来了?不是回乡下老家了吗?”
念五抬头,阿福这才看清,他脸上冻疮冻得发紫,嘴唇干裂起皮。
见时念从院里走出来,他喉头动了动,突然“咚”地一声跪在雪地里。
膝盖陷进半融的积雪里,溅起的雪沫沾在裤腿上。
身后的汉子们也跟着跪下,怀里的孩子被这动静吓得直哭,小身子缩得更紧了。
“念姐……”
念五的声音哑得像被砂纸磨过,刚说了两个字就哽咽住,愧疚地低下头,不敢看时念的眼睛。
时念往门槛上轻轻一靠,“阿福,先把人带进来,找间向阳的空房,让孩子们暖和暖和。”
她顿了顿,目光落在孩子们冻得通红的小脸上,眉头微蹙:
“再去叫吴婶,熬一锅姜汤,多放些红糖,给孩子们驱驱寒。”
众人七手八脚地把人领进大堂,孩子们都怯生生地,睁着乌溜溜的眼睛打量四周。
看见内里陈设大都金贵,又慌忙低下头,小手紧紧搅成一团。
念五站在堂中,手指绞着破烂的袖口,终于断断续续说出了这半个多月的遭遇。
“我揣着银子往家赶,心里还盘算着给爹娘添件新棉袄,没承想半道上就听说老家遭了雪灾……”
念五的声音发颤,“等我到了村口,才发现房子早被雪压塌了,地里的庄稼全冻成了冰疙瘩,爹娘……爹娘也没找着踪迹。”
他去村里唯一的破庙里打听,才知道大雪封山时,年轻力壮的都往南边逃荒了。
剩下的不是卧病在床的老人,就是走时没来得及带走的孩子。
“我找到他们时,十几个孩子挤在漏风的破庙里,饿极了就啃树皮、咽积雪,小脸冻得青一块紫一块……”
念五的眼泪掉在地板上,砸出小小的湿痕。
“这几个汉子是村里的猎户,放心不下孩子,就背着他们跟我一路乞讨过来,想着……想着盛京或许有活路。”
时念往角落瞥了一眼。
那几个孩子正捧着吴婶递来的热窝头,狼吞虎咽地啃着,碎屑掉在衣襟上也顾不上擦。
最小的那个被浅醉抱着,小口小口喝着米糊糊。
他们眼睛里的惊恐渐渐褪去,逐渐被对食物的渴望取代。
大人们都别开了头,尽量不去看,然而滑动的喉结却让人看得十分心酸。
“念五,”
时念的声音很平静,“你有什么打算?是想让我继续收留你们,连同这些孩子一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