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红院裁嫁衣暖雪,温府议婚事生波
第113章 红院裁嫁衣暖雪,温府议婚事生波 (第2/2页)“傻孩子,念想哪有你过得好重要?”
何况要不是那老东西早死,她也遇不到时念这么好的东家。
真要说起来,她才好好感谢他才是。
吴婶用袖口给她擦眼泪,粗布蹭得流芝的脸颊发痒,却暖得人心头发热。
阿福看着两人抱成一团,挠着后脑勺,疑惑开口:
“啊?不是还有几日才大婚吗?怎么今天就开始添妆?”
原本还很是温情的吴婶一个眼刀子过去,“老娘乐意!”
阿福:“……”
窗外的雪越下越大,檐下挂着的红灯笼被雪压得微微低垂,像颗沉甸甸的红果子。
暖黄的光透过雪层洒进来,落在红绸上,把满室的暖意衬得更浓了。
东城区的温府,却没有怡红院这般融洽的氛围。
温简明披着件月白棉袍,正蹲在廊下给海棠树裹草绳。
草绳绕得匀匀的,连最细的枝桠尖都裹到了,生怕寒冬冻坏了枝桠。
他嘴角的笑意藏都藏不住,连冻得发红的鼻尖都透着喜气。
他时不时伸手摸一摸裹好的草绳,像是在琢磨,等流芝嫁过来,春天就能看到海棠开花了。
管家捧着本厚厚的账本从外院进来,见自家少爷对着光秃秃的花枝傻笑,忍不住摇了摇头。
自打老爷夫人松口应了这门亲事,少爷就没正经过一天。
前几日跑去酒肆挑合卺酒,说要挑流芝爱喝的桂花酿;
昨日又去戏班订戏,说大婚当日要唱流芝最爱的《西厢记》,明明这位未过门的少奶奶她自己就是戏子……
今日更是早早起来给海棠树裹草绳,倒比当年中举时还癫狂。
如今中了进士,朝廷的职位还没分配下来,他自己倒是先疯了……
“少爷,库房里的绸缎、首饰都清点好了,您要不要去瞧瞧?”
管家把账本递到温简明面前,语气里带着点无奈。
“夫人刚才还吩咐,说该添两匹云锦做聘礼,不然传出去,怕被其他世家笑话温家小气。”
“流芝才不在乎这些。”
管家无语,心说人姑娘不在乎,难道怡红院所有人都不在乎吗?
这少爷也真是像怡红院那话剧里说的台词一样——
没情商!
温简明直起身,棉袍下摆沾了些草屑,他随手拍了拍。
“前些日子流芝跟我逛庙会时还说,怡红院的戏服用杭绸就很好,云锦太沉,穿在身上转起圈来不方便,她不喜这些华而不实的东西。”
管家噎了噎,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又把话咽了回去。
这位未来少夫人是从怡红院出来的。
虽说未接过客人,可青楼出身终究是夫人心里的疙瘩。
正想着要不要跟少爷提个醒,堂屋里就传来温母带着哭腔的低叹。
温简明的动作顿了顿,踮着脚蹑手蹑脚凑到窗根下,耳朵贴在窗纸上,连呼吸都放轻了。
“你说这叫什么事啊?”
温母的声音带着委屈,还有点不甘。
“咱们温家虽说不是勋贵世家,可也是书香门第,祖上还出过御史!”
“这怎么就偏偏娶了个青楼出身的姑娘?这要是传出去,街坊邻居该怎么议论咱们?”
“慎言!”
温父的声音不高,“上月十五怡红院排的《西厢记》你没去看?”
温母:“……”
“那崔莺莺守西厢待张生,不也成了千古佳话?”
温母叹息:“可戏终归只是戏啊!”
温父头疼的揉了揉眉心。
“总之,简明的婚事我同意了,你若是为了儿子好,就收起这副要死要活的模样!”
如今的怡红院可不是普通地方。
连陛下都称赞甚至推广那《蓝星诗词集》,就更别提盛京城有多少达官贵人都出入那里了。
温简明刚中举不久,要是能借着这门亲事,结识些人脉,对他日后的仕途也有好处。
若是朝廷分配的官职在外地,说不定还能借着流芝怡红院的身份,去疏通疏通。
窗根下的温简明攥紧了拳头,指节泛白如雪,心里像堵了团棉花。
他早就知道母亲不喜流芝的出身,所以父亲答应的时候他十分意外。
原本都想着中进士之后就带着流芝去外地为官,让流芝不和家里的人接触。
可父亲却同意了。
这让他喜悦的同时,也有些隐隐不安。
因为他多少能猜到一些父亲同意的原因。
过了半晌,堂屋里再次响起温母的声音。
“可……可街坊邻居要是知道了,咱们温家的脸面往哪儿搁?再说,谁知道她在怡红院待了那么久,身子到底干不干净……”
“啪!”
一声轻响,像是温父拍了桌子,“你这话要是让简明听见,是想逼他恨我们一辈子吗?”
“他为了流芝,连中进士后的宴席都推了,天天跑去怡红院帮着抄戏本,你现在说这话,是要逼他跟家里反目吗?”
说着,温父的声音又缓和了些:
“再说,怡红院的时念那是什么人物?”
“是能让陛下都称赞的女子,她教出来的姑娘能差到哪儿去?”
温简明正听得心头发热,想推门进去替流芝说句话,忽然听见院外传来脚步声。
是送点心的小厮来了。
他慌忙往后退,没留神撞到了旁边的石狮子底座。
“咚”的一声闷响,石狮子头上的雪块被震得掉下来,砸在他的棉袍上,瞬间融成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