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店面管理条例
第十一章 店面管理条例 (第1/2页)“金状元馅饼店”试营业的几天,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新店面的吸引力、金海刻意维持的高品质以及那两款口碑极佳的粥品,使得紫石街口从早到晚都飘着诱人的食物香气,人流不息。
金海深知,餐饮行业,味道是根本,但新鲜感也同样重要。阳谷县就那么大,老主顾虽多,但再好吃的东西天天吃也难免腻味。于是,他决定每隔三五日,便会推出一款“新品特供”馅饼。有时是应季的野菜馅,如荠菜猪肉、马齿苋鸡蛋;有时是尝试新口味的组合,如酱香羊肉、香菇鸡肉;甚至他还尝试过一款加入少许茱萸调味的“微辣肉饼”,虽然接受度不如传统口味,但也吸引了一批喜好新奇的食客。每次推出新品,他都会让郓哥在店门口大声吆喝,并切上一两个给排队的客人免费品尝,吊足胃口。
当然,那些经过市场检验、备受追捧的招牌品种——猪肉大葱、牛肉萝卜、素三鲜——始终稳定供应,作为店铺的基石。金海对质量的要求近乎苛刻:猪肉必须选用新鲜的前腿肉,肥瘦比例固定;大葱要本地产的,够味;萝卜要水灵清脆;就连素三鲜里的韭菜、鸡蛋和粉丝,也都有各自的挑选标准。他每天亲自验收送来的食材,不合格的坚决退回,宁可暂时缺货也不以次充好。
服务方面,金海也将现代管理的理念引入了这家古代小吃店。试营业第三天晚上打烊后,他拿出了一张自己琢磨写下的“店规”,召集了所有人。
“各位,咱们店现在生意好了,但要想长久,光靠味道还不够,还得靠规矩,靠服务。”金海展开那张纸,上面用工整的毛笔字写了一条条细则——店面管理条例。
潘金莲、赵大嫂、李嫂、郓哥都围过来看,脸上带着好奇与不解。
“第一条:仪容整洁。上岗前必须洗手,穿戴统一围裙帽巾(金海已定制了几套),头发束好,指甲修剪干净。”金海念道。李嫂看了看自己粗糙但干净的手,嘟囔道:“俺们干活人,哪那么多讲究……”金海耐心解释:“李嫂,咱们是做吃食的,手是最容易沾脏东西的。客人看见咱们干干净净,心里也踏实,吃得也放心不是?这是对客人负责,也是对我们自己负责。”赵大嫂点头:“掌柜的说得在理,吃食干净最重要。”
“第二条:微笑待客。无论多忙多累,对客人不得甩脸子,要主动招呼,有问必答。”郓哥挠头:“金哥,忙起来脚打后脑勺,哪还笑得出来啊?”金海笑道:“所以才要练啊。你想,客人高高兴兴来吃饭,要是看到咱们都板着脸,是不是也影响胃口?咱们笑一笑,说句‘客官稍等’,‘马上就来’,客人等的也舒心点。这叫‘情绪价值’。”他用了個现代词,见大家茫然,又补充,“就是让客人觉得咱们热情,心里舒服。”潘金莲默默听着,瞥了金海一眼,眼神复杂。
“第三条:效率优先。后厨出饼、前堂送餐、收碗擦桌,都要有流程,不能乱。尤其是高峰期,李嫂包馅、我烙饼、赵大嫂盛粥、郓哥传菜收桌,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但又不能互相干扰……”这条大家倒是理解,几天忙下来,已经初步有了默契。
此外还有“不得与客人发生争执”、“物品定置摆放”、“每日收工前必须彻底清扫”等诸多细则。虽然大家一开始觉得有些条条框框太麻烦,但金海一条条解释清楚利害关系——都是为了店好,生意好了大家的工钱才有保障,甚至年底还能有分红。想到那沉甸甸的钱箱和可观的收入,再加上金海这个掌柜的虽然要求严,但为人公道,从不苛待,大家也都渐渐接受了这些“现代化”的管理条例,并努力执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