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刘备军威,不战而屈人之兵
第33章 刘备军威,不战而屈人之兵 (第2/2页)这也让许攸对刘备愈发的好奇:一个边陲武夫,是如何能知晓这般多的大道理的?
虽说问及刘备时,刘备都会托词“卢师曾有教导”,但许攸又不是没见过卢植,卢植绝对不会教门生何为“武解之意”!
众军吃饭后,刘备并没有立即去阳翟城,依旧下令众将士读书。
虽然天色昏暗,但刘备教众将士读书的方式多为口口相传,有没有书影响不大。
直到酉时,刘备才下令众军往阳翟城而行。
十里的距离,低负重情况下也用不了一个时辰。
刘备的训练日程中,酉时是专门训练耐力的,十里行军也正适合耐力训练。
许攸更生感慨:能自律如此,何愁不能成大事?
这世间有能力者如过江之卿,然而真正能成事者寥寥无几,最大的原因就在于:自律!
不能自律者,往往会因为一时的成功而骄矜自满,以至于关键时期被人以少胜多,最终失去了成大事的机会。
唯有自律者,才能时时刻刻的谨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断的提高自我要求,最终扫灭群雄成一代之尊。
一个人的自律,体现的是自我约束,一千人的自律,体现的就是军纪军风。
当这一千人阵型齐整的行走在夜色之下,不论是打探消息的黄巾斥候,还是打探消息的阳翟城斥候,皆是惊愕不已。
“这刘备,果然不能与之为敌!”
听着斥候的汇报,刘辟的眼神中闪过惊惧。
虽说麾下有数万人,但刘辟自家人知道自家事,这数万人也就数千青壮,大部分青壮手中拿的都是锄头、扁担、镰刀一类,真正有武器的也就千余人。
别说跟刘备厮杀了,能稳住阵型不被吓得崩溃逃跑都不错了!
惊惧之余,刘辟眼中又满是愁容,拿不下阳翟城,这数万人估计都要被饿死冻死一大半!
相较于刘辟的忧愁,颍川太守阴修却是欣喜不已,本以为要弃城而逃了,没想到洛阳的援军来了。
“可知来者何人?”
“天色昏暗,看不清旗号。”
阴修不由蹙眉,来的人都不知道,这是失职。
主簿荀彧判断道:“洛阳在三日前就发了通令,下军校尉鲍鸿、左校尉夏牟、右校尉刘备,会兵入颍川。鲍鸿是主将定不会先至,来的应是先锋,不是左校尉夏牟就是右校尉刘备。”
阴修眉头舒展:“夏牟乃庸才也,没这胆气担任先锋,来的应该是最近声名大噪的右校尉刘备。”
“听闻此人先在安喜县当众鞭打张让的义子张丰,后在洛阳暴揍大将军的属将吴匡,陛下不仅没有听信谗言惩处刘备,反而还让刘备担任西园军右校尉。”
“而今初至,黄巾乱贼就闻风而逃,定是有大本事之人。我等当以礼相待!”
荀彧隐有担忧:“府君不可高兴太早。按斥候所探,刘备据此已不到三里,这意味着刘备白日就距阳翟城不远;黄巾乱贼到申时才逐渐散去,且撤退时也没有惊慌失措,不像是闻风而逃。这其中恐怕另有隐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