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35章 再教学
第 535章 再教学 (第2/2页)此刻,大讲堂内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讲台上这个沉稳的身影上。
这次陈朝阳只拿了几页提纲。
他目光扫过台下熟悉而的面孔,开门见山:
“同志们,这段时间我在地方工作,抓工业,看农业,嘴里念叨的,心里琢磨的,都离不开写十六个字——……‘以军带民,以民促军,军民融合,协同发展’。”
他顿了顿,带着一丝自嘲的笑意:“可能有些同志会想,我陈朝阳在工厂里讲军队标准,在田埂上讲军队纪律,是不是有点‘不务正业’?
或者,只是把军队的经验,生搬硬套到地方上去?”
台下响起一阵善意的轻笑,气氛轻松了些。
“今天回到学院,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恰恰相反!”
陈朝阳语气转为严肃,“我之所以在地方推行这些理念,根本目的,是为了反哺我们军队自身,是为了锻造更强大的战斗力。”
“那么,落实到我们军事工作本身,这十六个字的核心内涵应该是什么?”
他抛出了问题,但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目光扫视台下,“有没有同志,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看法?”
一位来自边防部队的团长王守英率先站起来,声音洪亮:“报告教员。
我认为就是‘拥政爱民’,搞好军地关系,战时群众能给我们带路、送粮、抬伤员!”
“说得很好,这是重要基础。”陈朝阳先予以肯定,随即追问,
“但守英同志,如果未来战争,敌人不是靠两条腿和骡马,而是靠坦克、飞机和强大的电子干扰,我们还能仅仅依靠群众带路、送粮吗?
我们需要的支撑,是不是应该更强大、更复杂?”
王守英愣了一下,陷入思考。
另一位参谋系的学员举手发言:“陈教员,我认为更深一层,是动员体制。
将国家的工业潜力转化为武器装备的生产能力。”
“对,这是关键一环,”
陈朝阳转身在黑板上再次写下了两个大字:
“后勤”
讲堂里立刻泛起一阵细微的骚动。
有些学员,尤其是一些来自一线战斗部队的指挥员,眼神中流露出一丝不以为然。
后勤?这不依旧是送粮食、运弹药吗?
这能和“军民融合”的宏大战略画等号?
陈朝阳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他点名一位看起来颇为干练的团职学员:
“王成同志,你在朝鲜带过兵,打过仗。
你来说说,在你看来,后勤是什么?它在战斗中占据什么位置?”
王成唰地站起来,回答得干脆利落:
“报告教员同志,后勤是战斗的保障!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没有后勤,再好的战术也是空谈!”
“嗯,回答标准。”
陈朝阳点头,示意他坐下,然后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