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吵架也算数
第111章 吵架也算数 (第2/2页)白天,两人为了水源归属骂得面红耳赤,互相指着鼻子,几乎要动手。
可到了深夜,大多数人散去后,这两人却凑到一堆篝火旁,分食着一碗寡淡的米粥。
“老东西,你今天骂得够狠。”
“彼此彼此。但你说的也有道理,水确实少了。要不……今年先让你们三成?明年雨水多了再还回来?”
“滚!最多两成!不然明天接着骂!”
林知韵怔住了。
她想起了自己不久前盛怒之下,几乎要发出澄清诏书,要将所有‘谬传’打为异端。
她忽然感到一阵莫名的羞愧。
原来在她看来必须黑白分明、不容置疑的‘法’,在这些挣扎求生的人眼中,是可以商量、可以妥协、可以带着泥土和人情味的东西。
第二日,她脱下了象征身份的华美宫装,换上一身寻常的麻布衣衫,走入了争吵的人群中。
她没有亮明身份,只说自己是过路的游学士子,愿为双方做个‘第三方听辩’。
当她第一次放下公主的威严,只是平静而公正地复述出双方的核心诉求时,头顶那道始终在不稳脉动的虹桥支脉,骤然光芒大盛,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明亮。
有村民眼尖,认出了她,惊呼道:“是五公主!连公主都来听我们吵架了?”
一时间,人群静默下来。
原先的对骂,竟奇迹般地转为了条理分明的陈述。
自此,“听辩制”的雏形,在仙朝的乡野间悄然萌芽。
消息传回帝都,大公主林知仪并未责备五妹的“出格”与十妹的“荒唐”。
她在自己的封地内,颁布了一项新法令——“月辩日”。
每逢初七,百姓可携带任何怨怼不满,直入府衙,当着所有人的面质询官员,官员不得回避,不得惩处。
首个“月辩日”,一位农妇抱着一口破锅冲进大堂,指着县令痛斥其怠政,导致水利失修,家中无米下锅,声泪俱下。
那县令在数百双眼睛的注视下面红耳赤,当场立誓三日内必定解决,否则自请罢官。
事后,阿芜第一时间调取了该地的数据。
她震惊地发现,仅仅一次“月辩”,该区域虹桥支脉的法则稳定性,竟凭空提升了近五成。
“原来沉默才是最可怕的腐蚀剂,”阿芜将数据呈给林亦,湛蓝的眼眸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而愤怒、冲突、争执……只要被有效地倾听和记录,就能转化为驱动秩序运转的燃料。”
林亦躺在归墟塔顶的摇椅上,微风拂面,耳边仿佛回响着仙朝各处传来的鼎沸人声。
她听着阿芜的汇报,嘴角慢慢翘起,忽然坐直了身子。
“等等,”她像是发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阿芜,你把所有支脉的稳定度拉个排名。我发现一个问题——现在最稳定的支脉,不是来自那些一向平和富足的和睦之乡,反而是那些最近天天打嘴仗,官司告到中枢来的地方。”
她笑着对阿悟说:“咱们以前总怕人闹事,可现在看来,真正该怕的,是那些没人肯吵、没人敢吵的地方。”
阿芜的指尖在光幕上飞速划过,一张覆盖整个大衍仙朝的法则热力图瞬间生成。
光芒璀璨之处,正是那些争执最激烈、变革最剧烈的区域。
而在图谱的一角,一片广袤的贵族领地,却呈现出一种近乎死寂的、均匀的暗淡光晕。
她指着那片区域,声音不自觉地压低了:“这里,是安乐王的封地。过去三百年,他治下十二个郡,近千座村庄,上报中枢的纠纷记录,是零。”
两人对视一眼,从彼此的眼神中都看到了一丝寒意,异口同声地低语道:
“死地。”
就在她们说出这个词的瞬间,阿芜的瞳孔猛地一缩。
她调出的全境热力图上,那片代表着“死寂”的暗淡区域,像一块投入水中的墨锭,其边缘正无声无息地,向着周围那些璀璨的光点,渗透出一缕缕肉眼几乎无法察觉的、象征着熵增与衰败的灰线。
这片死地,不仅是静止的,它还在扩张。
阿芜的心沉了下去,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危机感。
过往,她分析的都是局部支脉的兴衰,但这一刻,她决定做一件从未做过的事——整合所有虹桥数据,对整个法则网络进行一次前所未有的、从底层逻辑出发的全面健康扫描。
当她以最高权限下达指令,浩瀚如烟海的数据开始汇入归墟塔核心时,一种莫名的、源自直觉的冰冷感,顺着她的神魂蔓延开来。
仿佛她即将掀开的,不是一张数据报表,而是一方早已准备好的、为整个世界盖上的棺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