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走入唐宋诗词的河流 > 第八十四章沈子明:吴兴沈氏“诗坛链接者”

第八十四章沈子明:吴兴沈氏“诗坛链接者”

第八十四章沈子明:吴兴沈氏“诗坛链接者” (第2/2页)

哥哥沈传师:从“韩柳之交”里蹭来的“文人圈子”
  
  沈子明长到十多岁时,哥哥沈传师是文坛小有名气的人物了。那时沈传师常把韩愈、柳宗元这些人请到家里,几个人围坐在庭院的老槐树下,喝着吴兴的碧螺春,聊的全是“文以载道”“诗要写实”的话题。
  
  沈子明总躲在廊下听,见韩愈拍着桌子说“唯陈言之务去”,柳宗元则慢悠悠补一句“然亦需有物可写,空喊口号无用”;见哥哥给韩愈递茶时,特意把刚抄好的诗稿递过去,韩愈翻了两页就赞“传师这字里有筋骨”。有次韩愈发现了廊下的他,笑着招手:“子明也来听听?你哥说你爱读诗,要不要念两句给我们听听?”
  
  沈子明脸一红,小声念了句刚学的“天街小雨润如酥”。韩愈点头:“这诗好就好在‘润’字,不刻意,却把春雨写活了。以后多跟你哥学学,多认识些能说心里话的文人,比闷头读死书强。”
  
  这话沈子明记了一辈子。后来哥哥任宣歙观察使,把他带到宣州幕府,还特意介绍他认识杜牧:“子明性子温,你多带带他,你们俩能聊到一块儿去。”正是这次引荐,让他和杜牧有了后来的“同僚之谊”;也是靠着哥哥积累的人脉,他后来请杜牧为李贺诗集作序时,杜牧才会“虽推辞却终应下”——毕竟,这是“沈传师的弟弟”,信得过。
  
  哥哥不仅给了他圈子,更教了他怎么处圈子。沈传师常说:“跟文人交朋友,别看名气大小,要看他是不是真心对文字、对朋友。”所以他后来和白居易相交,不图对方“河南尹”的官位,爱听他说“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真;和李贺成忘年交,不管对方“诗鬼”的名头,只疼他“呕心写诗”的苦。
  
  世家底色:不是“耀眼星”,却成了“稳当桥”
  
  吴兴沈氏传到沈子明这一辈,早不是靠官位撑场面的家族了——父亲的史学、哥哥的文学,早把“文化传承”刻进了家族基因里。
  
  沈子明从小就知道,未必能成为父兄那样“耀眼的人”,但可以做个“稳当的人”:帮父亲整理史料时,把每个日期核对三遍;帮哥哥招待文人时,把每个人的喜好记在心里;后来帮李贺守诗稿,把纸页缝在贴身衣袋里。
  
  这种“稳”,成了他最特别的“社交名片”。杜牧性子狂,却愿意跟他说“遗憾”,因为知道他嘴严、心善;白居易爱调侃,却总往他院里跑,因为知道他不较真、懂包容;李贺临终托稿,不找别人只找他,因为知道他“重诺、能扛事”。
  
  有人说他“靠家族才混进文人圈”,沈子明从不辩解。他知道,家族给的是“敲门砖”,但能让他在圈子里待住、能让李贺托孤、能让杜牧和白居易真心待他的,是从父亲那里学的“真心”,从哥哥那里学的“分寸”,是沈家世代传下来的“不贪名、不图利,只把该做的事做好”。
  
  就像吴兴沈家院里的那棵老槐树,它没开出艳丽的花,却给一代又一代的文人遮过阴、挡过雨,让他们能在树下安心喝酒、放心论诗。沈子明也是这样——他没留下传世的诗,却成了李贺诗稿的“守护者”、杜牧与白居易的“交心友”,成了中唐文坛那座不显眼却稳稳当当的“桥”,把散落的文人、珍贵的文脉,悄悄连在了一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